四個好習慣告別月光族 專家:每月儲起最少一成薪水-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财经 > 投资理财

四個好習慣告別月光族 專家:每月儲起最少一成薪水

2019-10-26
来源:香港商報

  打工仔拒做月光族,先要有正確的理財觀念,以及持續的儲蓄及投資習慣。

  【香港商報網訊】「月光族」一詞並不新鮮,意指那些月月花光收入、沒有儲蓄習慣的一群。在生活成本高企的香港,原來有不少人,尤其是剛投身社會工作的年輕人,都不經不覺成為月光族的一員,甚至更有部分須負債度日!拒做月光族,先要有正確的理財觀念,以及持續的儲蓄及投資習慣,下文將細述專家提供「遠離月光」的實用法寶。 香港商報記者 呂婉玲

  MoneySmart與市場調查公司Rakuten Insight於去年11月進行調查,發現有38%受訪者都希望藉金錢和信貸「享受生活和善待自己」。該調查共訪問1000人,男女受訪者各佔一半,年齡群介乎18歲至55歲。

  月光以外更負債

  該調查報告指,港人之所以把薪金多花費在個人享樂上,是源於及時行樂的生活態度。當中,更有26%受訪者表示,即使仍有負債或信用卡欠款未還清,亦會購買生活時尚用品;而每4名受訪者中,便有1名會用貸款來課稅。可見,香港人不但有「月光」問題,更容易債務纏身。

  存款保障委員會亦於8月委託香港民意研究進行調查,訪問1015名18歲以上香港人,結果發現65%港人有儲蓄習慣,低於去年70%。受訪者中,多達25%的90後年輕人均為「月光族」。調查反映,本港月光族人數不少,而有儲蓄習慣的市民人數卻有下降趨勢。

  養成儲蓄及投資習慣

  為了拒絕當「月光族」,以下四點值得留心。

  -、糾正理財觀念。

  掌握理財之道由觀念開始,正如其他問題,月光族的問題往往出自理財觀念之上。剛投身社會不久的年輕人最容易變成月光一族,原因是他們缺乏盡早策劃理財的概念,覺得「未來」很遙遠,總是眼當下,希望及時行樂、享受生活。

  兒童及青少年理財教育推廣基金聯合創辦人及導師李錦指出,月光族通常缺乏危機意識,未有意識須透過儲蓄規劃未來,以備不時之需,並低估儲蓄的重要性。他指,正正是相關意識薄弱,令月光族常常「先花後儲」。可惜,每逢糧尾,錢包和戶口往往已所剩無幾。

  作為理財班導師,李錦提到很多人,不單是年輕人,甚至某些中年人士,皆欠缺「必須儲蓄和投資」的觀念。對於「必須投資」,有些人未有清晰認知,或僅認為投資不過是一種生活的選項。

  然而,李錦道出殘酷的現實:若僅僅把薪水放在銀行戶口,若干年後,便會遭到通脹無情地「榨乾」。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數據,1983年至今累積通脹逾3倍;即若手持1983年的100元,在今天僅僅價值30元左右。所以,只把薪水呆放銀行不作投資,隨時間流逝,無疑白白看着辛苦賺來的金錢在指縫間溜走。

  計算儲蓄比例

  二、先儲後花限制消費。

  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以下的儲蓄理論:儲蓄不是把一天用剩的錢放進錢罌,而是在一天之始就先把預定的金錢投入錢罌中。李錦亦強調「先儲後花」的重要性,並指其有三大好處。其一是能限制消費;其二是每月儲蓄固定金額;其三則可達到持之以恒的效果。

  儲蓄比例方面,他表示須視乎各人的需要而定,包括是否須供養父母或給予家用、個人支出消費習慣等。不過,10%至30%是合理的儲蓄百分比,換言之,打工仔最少每月須存下10%的薪金作為儲蓄。

  三、購儲蓄保險養成投資習慣。

  在芸芸投資方法中,李錦建議月光族購買儲蓄保險以養成儲蓄的好習慣。月光族大多缺乏紀律,日常消費不夠節制,而購買儲蓄保險可以迫使月光族持續把定額的金錢投在當中。由於一旦斷供就會失去之前的資金,如此便能強制性養成穩定的儲蓄和投資習慣。

  釐清投資與投機

  除了儲蓄保險,透過銀行或證券行購買月供股票也是不錯的選擇。李錦表示,月供股票與儲蓄保險有類似的效果,需要定期地把收入進行投資,有助避免該筆金錢用到不必要的花費上。可注意的是,他提醒投資初哥應選擇有股息或利息的股票,同時必須警覺所做的是「投資」,抑或是「投機」。

  四、投資不等同投機。

  有關「投資」及「投機」,李錦嘆很多人均搞亂兩者分別,以致在投資路上出岔子。他謂,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參與研究的90%人皆喜歡投機,這反映投機本是人的天性。可是,據他的觀察,現實中卻有90%投機的人都會損手蝕錢,單靠投機可以賺錢的機會實在小之又小。

  那麼,何謂「投機」呢?他列出投機的3項元素:1)沒有股息或利息的投資工具;2)不是長線投資,長線投資是指最少持有3個月及一般持有超過一年;3)沒有做功課了解所投資的公司。只要符合其中一項條件,該項活動便屬於投機而非投資。

  至於怎樣才為之有「做功課」呢?李錦謂以原則來說,投資者需要閱讀公司年報來了解該公司的運作及財政狀況,但也明白很多人或因為工作繁忙、瑣務纏身而無法詳閱年報。然而,即使如此,他提醒投資者切忌人云亦云,聽信「貼士」,而是必須親自了解所投資的公司是如何賺錢,對其營運具備一定認知,方可開展投資之路。

  【小錦囊】儲蓄分析

  既然合理的儲蓄比例是10%至30%,不妨落手計計,究竟剛出來工作的年輕人,可不可以達致儲蓄目標,當中又可達到多少。根據求職網站JobsDB去年就大專生畢業首份工資所作調查,大專生工資中位數約1.69萬元,現以此中位數為例子,看看在進行每月預算後,能否達到合理的儲蓄比例。

  薪金:1.52萬(已扣除強積金)

  開銷總計:1.06萬元

  膳食:100元x30=3000元

  交通:20元x30=600元

  電話費:100元

  家用:4000元

  保險費:500元

  興趣班:1900元

  娛樂及其他:500元

  →最終儲蓄:4600元(佔薪金約30%)

  誠然上述預算較為保守,例如一般日常用品、衣履的購置可多可少,亦沒有把與朋友聯誼等消費項目計進去,但即使再把薪金的10%撥歸雜費及額外娛樂費,最終仍有20%左右的儲蓄金額。

  呂婉玲

[责任编辑: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