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一屆連結13鄉村情誼 沙頭角南鹿社太平清醮祈福-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风物

10年一屆連結13鄉村情誼 沙頭角南鹿社太平清醮祈福

2019-11-18
来源:香港商报

   

天后宮旁特製化寶爐在海邊,村民將元寶衣紙香燭堆滿,用作火化大士王(下图)。 記者 鄭玉君攝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鄭玉君報道:由沙頭角南涌及鹿頸的13條鄉村組成的南鹿社,早前舉行10年一屆的太平清醮。有參與過數屆清醮的村民表示,相比上屆,今屆人數減少了一些,原因是少了年長村民,不過,近年鄉村生態、歷史及傳統文化吸引城市人,今屆外來觀摩者有增加。南鹿社冀可推動城鄉共融,但更希望政府改善當地交通,因為通往南涌和鹿頸的鹿頸路狹窄,令單車愛好者與車輛不時出現人車爭路的險象。

  清醮盛會於11月8日至11日在南涌公立學校舊址舉行,建醮祈福儀式一連3日4夜,七晝連宵。參與者為南涌及鹿頸的村落,包括鹿頸的黃屋、下圍陳屋、老圍陳屋、雞谷樹下、鹹坑尾,南涌的李屋、鄭屋、羅屋、楊屋、張屋、石板潭林屋、七木橋邱屋和南涌大環,共黃、陳、朱、藍、李、鄭、羅、楊、張、林、丘(邱)十一姓。

上粉沙打四個鄉事委員會主席、北區政府部門代表與各村落代表出席醮會典禮後合照留念。

  兼辦南鹿歷史微型展工作坊

  南鹿兩地村落都是客家村,歷史悠久,最少有數百年。一如新界其他村落,早年以種植為生,後來水源南涌河被改道,水源被引至船灣淡水湖,灌溉水不足下,農田被棄耕,村民後將農地改作魚塘,但在飼料貴、人手不足及內地淡水魚輸港競爭下,魚塘也隨農地後塵,漸漸荒廢。而南鹿兩地不少村民,數十年前已到外國謀生。大約10年前,有人復耕南涌, 七年前更成立活耕建養地協會,要守護南涌,讓它成為一處生態良地,保留農村文化和歷史。協會在今屆醮會更舉辦特色活動如南鹿歷史微型展、茶粿工作坊等,讓市民加深了解南鹿社區情況。

  道教儀式進行耗資約140萬

  今年清醮,一如既往,以道教儀式進行,由圓玄學院負責,包括誦經和上香拜祭,慰祖超幽,潔淨社區。醮會期間設有素盆菜供村民及來賓享用,亦有麒麟賀醮。醮會重點儀式包括有8日的迎神登壇、啟壇建醮,10日的啟人緣榜,11日的超幽散醮及醮會典禮。南鹿社的清醮沒有神功戲演出,因此支出相比其他鄉村醮會為少,醮務委員會主席黃夏衛表示,上屆醮會花費不需百萬元,但10年來物價增長不少,今年支出大約要140萬元。

醮務委員會主席黃夏衛誠心上香。 

南鹿社太平清醮邀請圓玄學院負責宗教儀式,人員 鼎盛。

  海外村民趁醮會回來敘鄉情

  黃夏衛續表示,南鹿社太平清醮是團結南涌和鹿頸各條鄉村的重要傳統儀式,尤其是不少在海外的村民,都會趁醮會回來一敘鄉情,如醮會每天都有800多人次參與(4天共3000多人次),當中不少就是海外村民。而醮會歷史已難追查,但他以自己為例,今年58歲,已是第五度參加清醮,首次參加已是半世紀前的事。按從前年長村民所說,在二戰前清醮活動已存在。黃夏衛說,從前舉行打醮的地方是在石板潭大壩平台,但由於路途崎嶇,年長村民行走不方便,前三屆開始,移師至南涌公立學校舊址舉行至今,而火化大士王之地就在天后宮旁。

  舉行多年的南鹿社太平清醮現在已逐步交棒予年輕人,如負責總務的是年僅30歲的鄭世亮(亦是南涌原居民代表),今年清醮特刊便是由他負責,更是首創。他說大會早於上屆已想出版特刊,但人力不足,今年由準備到出版需時4個月,搜集不少舊資料及上屆打醮圖片,為南鹿村民留下美好回憶。

[责任编辑: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