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合作固港航運中心地位-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跨界合作固港航運中心地位

2020-01-06
来源:香港商报

   文/趙陽

  在大數據、「互聯網+」推動的智慧化時代,航運業同其他產業一樣,都面臨着以AI為代表的創新技術深度融合產業應用的必然趨勢,這既是挑戰,更是機遇。近年來,香港一直致力於進一步鞏固全球航運中心地位,特別是今年以來,香港政府和本港航運協會等專業機構,更是清醒地認識到:鞏固全球航運中心地位,智慧航運發展必須快馬加鞭,否則必將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智慧航運是覆蓋廣泛的系統化工程,涵蓋多個維度,包括智慧船舶、智慧港口、智慧航行保障、智慧航行服務和智慧監管等。建設智慧航運需要技術突破和體系支撐,需要政府、企業以及科研機構、行業協會共同推動,逐步建立完善的智慧航運體系,從而推進智慧航運健康發展,讓航運更加安全、便捷、高效和環保。筆者認為,這其中,為跨界融合創造條件、加速跨界融合,是實現智能航運突破的關鍵。

  四方面內生動力

  現階段,催生航運業智慧化發展有四方面內生動力:一是技術驅動。數位化集成技術的不斷發展,新興技術與船舶、港航業務的融合嫁接與應用深化,加快了航運數位生態的形成。二是政策推動。放眼全球,航運產業國家政府和海事機構均在智慧航運發展方面積極作為,通過產業政策和規範標準大力引導。三是資本助力。據國際航運協會上半年的統計資料,近5年來約30億美元投向航運科技,催生了一批航運創新企業和航運智慧化技術研究應用。四是企業所需。包括香港本地航運企業在內的世界大型航運企業主動作為,積極尋求創新轉型發展,順應客戶對運輸高效性、安全性、透明性訴求的持續提升。

  正是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促進了航運業智慧化發展。而這也正是香港進一步鞏固航運中心地位所必須用好的四方面因素。香港必須在新一輪的航運業發展中,特別是在智慧化發展過程中,從產業政策、管理標準、技術開發等方面,主導制訂標準、輸出標準和行業規則,才能在新的全球航運布局中,做強做大航運中心地位。

  結合企業所需大膽跨界

  新技術應用要與行業特點、業務痛點深度結合,才能有更大、更快的突破。特別是跨界融合、跨界創新,更是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牢牢抓住企業所需這個關鍵。航運業具有服務環節多、涉及業務廣、生態鏈長、競爭激烈等特點,例如智慧化技術與船舶建造和運營相融合催生的智慧船舶,與航運經營相融合的智慧集貨、與港口運作相融合的智慧港口等,目的是要促進港航企業提升運營效率、經營能力和安全管理等。將人工智慧技術與生產經營相融合,既是企業的內生需求,也有來自市場的壓力。

  本港航運企業有着先天的體量優勢,在海運貿易、船隊規模、港口輸送量、船舶建造等方面都有着得天獨厚的規模優勢,為新興技術落地提供了廣闊的應用空間。當然也應看到,航運智慧化發展也面臨市場競爭激烈、資本投入高、規範標準未完善、科技人才缺乏等方面的挑戰與制約。這是在下一步發展中,政府有關部門和科研機構要着力解決的。此外,在集聚資料方面,智慧化發展需要大量的資料作為基礎,加快數字化步伐,加快資料聚合和積累,各有關方要保持開放心態,推進資料互通和資訊共用,集中力量尋求核心技術上的突破,帶動智慧化應用全面發展。

  從起步到發展的預測

  縱觀全球航運企業,目前大部分正在進行業務數位化和業務線上化的實踐,尚處於資料積累的階段。中國航運協會最近的一組分析數據顯示,全球航運企業對智慧航運的主要關注點在兩個大的方面:一是精準船管、節降成本;二是智慧經營、提質增效。這應該成為智能航運的發展着力點。

  比如,探索智慧化的船舶精準管理。以實船研究應用為基礎,構建船舶智慧感知能力、實船試點智慧運維系統,研發智慧能效應用,開展船岸大資料分析、致力提升船舶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和精確管理,如果能將工業4.0的核心技術體系CPS引入應用到船舶與航運領域,可以對本領域的智慧化創新突破帶來積極影響。

  比如,面向船東公司節能降耗、綠色航運的突出需求,可以重點開展基於機器學習、AI技術的智慧能效系統研製,用於即時評估船舶能效,感知水文氣象,持續提供最佳航速建議,以盡可能節能減排、降低燃油消耗。對於降低大型船舶營運成本、保護海洋環境意義重大。

  比如,可以進一步加大船端智慧化研究,創新使用多項物聯網、視覺化技術,在岸端研發建成船岸一體的視覺化智慧運營管理平台,通過全面感知、廣泛互聯,層層深入開展岸基對遠洋船舶航行的數字化模擬,使航運企業能對萬里之外全球航行的船隊開展即時可視的遠程監測和安全預警,協同船岸力量,時時把握船舶運營,實現更加安全高效的船隊管控。

[责任编辑:郭玉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