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僵守不干預教條-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不應僵守不干預教條

2020-01-13
来源:香港商报

   文/學研社成員 文武

  政府在2月底將公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在全球經濟放緩的大環境下以及香港經濟備受修例風波影響的情況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會以利民紓困措施為主軸。社會上則有聲音希望政府向每名市民派現金,以助民紓困。經濟不景,民怨較大,社會矛盾尖銳之時,政府確實需要積極有為地採取措施,提振經濟,但如果政府繼續以「小政府」的不干預為藉口,繼續不作為,派現金就會變成較可取的選項。民建聯、新民黨、自由黨等多個政黨,都不約而同地提出,希望政府向每位市民派發萬元現金或消費券。

  紓困措施細眉細眼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月8日回應這些建議時指出,台灣及日本也曾經推出消費券,不過刺激經濟增長的效果不太理想,而向每名市民派發1萬元現金,則涉及600億至700億元,或會令新一年度的財政赤字升至超過千億元,頗有難度。

  目前,香港的經濟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持續半年的修例風波,令零售、飲食和旅遊業受到較嚴重的影響,許多商戶倒閉、裁員或開工不足,失業人口上升,基層民生受到較大的影響。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確實有必要採取較大的措施,以提振經濟,紓解民困。

  另一方面,修例風波中反映出許多社會的深層次矛盾,雖然千頭萬緒,但總的方向是指向社會存在較多「不公平」的問題,比如,部分行業的壟斷或寡頭壟斷情況過於嚴重,令中小企的競爭者難以生存,又比如,貧富懸殊嚴重,貧困線以下的人口高達百多萬人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政府採取行政或財政手段,才可以解決。令人失望的是,過去特區政府一直守「積極不干預」「小政府」的教條,不願意介入香港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一些重大問題,放任自由,讓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

  政府此前已採取多項措施扶助中小企,紓解民困,這些方向雖然都是正確的,但卻仍然顯得細眉細眼,力度不夠,廣度也不夠,未能讓社會廣泛地感受到政府紓困措施的作用,也未能起到振經濟、保民生之效。

  為何政黨主張派錢?

  如今,政黨和一部分市民提出全民派錢的建議,無疑是懶惰運用資源的做法,並非最好的建議。不過,值得留意的是,多個政黨同時提出這樣的建議,而且,這一建議提出後,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回響,支持者甚多。這種現象背後,折射出哪些問題呢?

  反映出的最主要的問題是,政黨和市民均不太相信政府可以善用資源,不相信政府可以推出比直接向市民派發現金更有效的措施,因而要求政府直接派錢,其實是另一種批評政府的方式,是一種「哀莫大於心死」的嚴重批評。既然政府守財政資源不作為,那倒不如分發給市民,這樣做最少可以讓市民紓解一時的悶氣。

  因而,政府應該從政黨和市民的心聲中反省,拋棄早已過時的「積極不干預」和「小政府」教條,分析香港的經濟和社會現況,善用財政資源,推出讓市民信服的政府措施,提振經濟保民生。

[责任编辑:郭玉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