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俐自曝3度拒演郎平:我怕演不好挨-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文化 > 副刊

巩俐自曝3度拒演郎平:我怕演不好挨

2020-01-22
来源:818体育

   近日,影后巩俐接受了专访,谈到了在电影《夺冠》中出演郎平的始末,以及她如何“神还原”郎平的过程,她透露自己曾经3次拒绝导演陈可辛的邀请,如果再活一次自己愿意成为一名排球运动员。

  此前首映式上,陈可辛曾经爆料,“我一接这个任务之后,第一个电话就打给巩俐老师,只有你没有别人能演!”

  而巩俐表示自己最初十分忐忑,曾经3次拒绝了陈导,“当时拒绝是有点压力太大了,因为郎平指导是家喻户晓的,她是我们全世界女性的代表人物,当时很害怕我演不好挨骂。通过几次交流,我一看剧本,就像女排姑娘和郎导说的,‘你不尝试你怎么知道会输还是赢?’几次之后,我就觉得,那就试一下吧。

 

  所有领导也都非常支持我,对我说,‘巩俐,你肯定行的,你勇敢地试一下。’我说好,我不试一下怎么知道我能赢呢,就接了。”

  她表示当自己同意接郎平这个角色时,电影已经开拍了,所以要进入非常神速,为此巩俐推掉了其他所有的电影邀约,全神贯注投入郎平这个角色中。

 

  她采访过郎平和所有中国女排现役队员,“她们脸上都带着泪水和使命感,所以在拍的过程中,我自己越来越像打了鸡血一样,有能量。拍完之后,我说我还能接着演,很舍不得。”

  谈到有网友评价她“连背影都会演戏”,巩皇说,“郎平指导是运动员出身,她有一身的伤痛,走路的时候你可以看到比较慢,平时走路都很慢,胳膊也有伤,所以肩膀比较端着,她都做过手术,这是她的特点。运动员走路跟平常人不一样。我觉得要抓得很准。一定要从运动员开始,从内心世界到外表,所以这些都是演员应该提前做的功课。”

  谈到自己和郎平的共同点,巩俐说,“永不放弃。给我一丝的机会,我都会去争取,我要做到最好。我就是不放弃的而一个人。”

  谈到为演郎平做了哪些功课,巩俐表示,“从内心世界开始,不可以只是模仿她的外形,是从她的内心我看到她之后,我去采访她她在训练,我有时候看她的眼神,跟她说话的时候,她真的是一个不放弃的性格,代表着中国女排的精神。就是撑住,我们是要赢,但我们不怕输。就是见到她之后把我带进去了,我觉得一定要把她的内心世界演出来。

  她有很柔的一面,我去见她时,她很漂亮,穿得衣服和场上不太一样,很美很柔的一面。但是平常在训练时也有很硬的一面,不是比赛节奏也非常快,看得特别准,眼神特别锐利,这些应该是从内到外的一种展示。

  谈到演郎平的感受,巩俐说,“一个字,难!太难了。她真的是活跃在人们心目中和眼前的这样一个人物,对她的印象太深了,如果你有一丝走神的话,可能就会造成一个失误,所以演一个虚拟人物和一个现实人物,后者是很难的。你每天看到网上,就会说我演的这个人物可以吗?我跟导演也聊,在拍的过程中我已经知道进入了她的内心世界,那时候我已经成为郎平了。有时候压力很大,我平常也不怎么说话,在现场也几乎不说话,但是在表演过程中我一定会成为她,那个阶段完全是另一个人的状态,大约4个月吧。

 

  反正头套我能不摘就不摘,把头发都放在里面。还有一个排球,在训练时她们送我一个签名排球,我一直拿着这个排球,这个就是我的宝贝。”

  谈到此前去北仑观摩女排封闭集训,巩俐说,“当时也是特别好的机会,不然我也不可能去看人家训练,正好是集训,差不多10天时间。我就住在那,跟着她们,每天早上8点,到中午休息一个小时,到下午。我也说了,郎导腿和腰不好,所以每天要坐在一个很高的凳子上看她们训练。但是我在那里的10多天她都没坐,女排队员告诉我,是为了你。就是为了给我提供一些她执教时的声音,状态,打球的样子和执教的状态,她就没坐过。

  因为我们拍戏也不可能有坐的镜头,她就没坐过,一直在现场。后来我特别感动,问她身体怎么样,其实她的状态很亢奋,但是身体有19、20次的手术,她这种精神让我感动。她们每天起来站一排,郎导说今天怎么样,开会,一吹哨开始训练。晚上收工的时候也是一吹哨,排队。真的像军营一样,全都是战士。我看到她的背影时,有一天我跟别人说时就流眼泪了,我说她们太不容易了,她们就是为这种精神去奋斗,我们希望赢,但是我们不怕输。我会把她全部说的话记笔记,开会时站得比较近,我可以听到她说什么,全都是工作上的,没有高调的大话,她真的是科学执教的方式。当时我记了一本笔记,我觉得太难得了。”

  谈到对于中国女排当年5连冠有什么记忆,巩俐表示,当时和家人一起在家看电视,她有3个哥哥1个姐姐,都是中国女排球迷,但是她当时还小还不懂,对于中国女排并没有太多概念。不过在和哥哥姐姐聊过当年之后,她才能够理解女排当年就是英雄,精神的创造者,大家学习的榜样。

 

  巩俐也开玩笑,“我也一直跟随,但是我不像他们,但是在接触之后,如果让我再活一次,可能我会成为一个排球运动员,我愿意这么做。”

[责任编辑:郭玉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