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旅遊專業聯盟副主席 王淑筠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最佳的預防方法,是留在家中,減少與外人接觸,但相關行動令香港旅遊業大受打擊,甚至成為拖垮旅遊業的最後一根稻草。旅遊業界極度需要政府的支援及協助,否則,行業將會出現「骨牌式」倒閉潮,影響整體香港經濟。
旅遊業進入冰河期
眾所周知,自從去年6月修例風波以來,不斷的衝擊、破壞行為已經使入境旅客大幅減少,嚴重影響香港旅遊、交通、零售及餐飲等行業,猶幸政府推出多項紓緩措施,令這些主要容納基層員工及中小企的行業,得以喘一口氣。
正當反修例示威活動有稍為緩和之勢,各行各業重整旗鼓,準備迎接農曆新年的黃金檔期之際,不料,去年12月在武漢爆發、席捲全國,以至全球都受到影響的新疫症,更令旅遊業出入境旅遊同時受到打擊,香港旅遊業正式進入「冰河期」。
2月初,特區政府已宣布實施一系列措施,包括要求內地政府暫停發出49個城市的赴港個人遊簽注;全面暫停高鐵香港段及城際直通車所有班次及跨境海運渡輪、縮減內地一半航班、減少跨境陸路交通班次、關閉多個通往內地的口岸等,藉一系列措施將訪港內地遊客以及其他傳播渠道的風險降至最低。自上周六起,特區政府更對自內地入境人士實行14天強制檢疫,措施實行以來,情況已類近全面封關。種種舉措令旅遊業界陷入停擺,再無生意可做。
其實,筆者當然支持一切可以減低疫情影響的措施。目前,疫情持續發展,仍然未受控制,估計至復活節甚至上半年的旅遊形勢亦未必能有所好轉。香港旅遊業在持續了8個多月的修例風波沉重打擊下,已經生意慘淡、難以維持,這次疫情災害疊加對旅遊業打擊造成的損失可謂無可估量。參考沙士(SARS)的經驗,疫情結束初期,消費者或猶有餘悸,外出的意欲偏低,旅遊業的復蘇期或需要半年以上。
預算案須紓解民困
筆者認為,抗疫和紓困應同步進行。香港有接近25萬旅遊從業者,政府應幫助全體旅遊業界戰勝疫情、渡過危機,而未雨綢繆、災後重建是擺在當前最緊迫和重要的任務。旅遊業界早前向財政司司長提出了建議,包括在新年度財政預算案中撥款2.8億元,向全港所有合資格旅行社派發15萬元應急錢;向全港18歲或以上香港居民派發總值1萬元的消費券;呼籲銀行放寬清還貸款限期9個月;由政府出面,向全港業主、地產商呼籲減租或延期交租。
筆者再次呼籲,絕大部分旅行社屬於中小企,而旅遊業從業員亦屬於「手停口停」的基層員工。他們面對最少半年的「黑暗」日子,能夠轉業的,已經是好的路向,問題是經過連續數月的社會事件,還有哪個行業可容納這支「失業大軍」?更可況其他行業的境況,亦不見得樂觀,因此,政府更需要打破傳統的理財思維,協助大家「保就業」「保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