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港股2季度機會大于1季度 新冠疫情有何影響?-香港商報
首頁 > 新聞專題 > 財經 > 內地

研究報告:港股2季度機會大于1季度 新冠疫情有何影響?

2020-02-20
來源:莫尼塔研究

  報告摘要

  近期影響經濟和市場的最主要變量就是新冠疫情,國內外資產對此均作出了明顯的反應。本篇報告主要來討論疫情將會如何影響香港經濟和市場。

  一、香港的疫情情況如何?

  截至2月19日,香港共有62例確診病例,其中死亡2例、治愈4例。從總人口和總面積兩個角度來看,香港的疫情情況與內地的平均情況基本類似,大致相當于河北、山西、陝西的水平。香港政府已經出台了許多措施,防治措施和防治力度並不比內地差。

  二、疫情對香港經濟有何影響?

  2003年非典期間,香港GDP數據出現明顯下滑,1季度GDP增速為3.9%,2季度增速下滑到了-0.6%,3季度增速恢復到了4%。判斷新冠疫情對香港經濟的影響,有一個非常好的參照系,便是2019年下半年香港的“修例”風波。盡管發生原因和事件性質完全不同,但二者所造成的經濟影響卻十分相似,比如對旅游業、零售業、工業產出均造成了很大的負面作用。根據測算,在不考慮其他因素(比如政策、政治等因素)的前提下,即使是在最樂觀的情形下,2020年1季度香港的GDP同比增速也將下跌到-4.15%,2020年2季度GDP同比增速則會回升到0.36%,勉強恢復正增長。也就是說,香港將陷入至少連續3個季度的經濟衰退。

  三、疫情對香港股市有何影響?

  本次疫情中,香港股市的表現與2003年有着一定相似之處:疫情沖擊後出現了十分明顯的反彈;疫情尚未出現拐點時,市場階段性底部便已提前出現;行業上也基本遵循2003年時期的規律,食品、傳媒、旅游等板塊明顯下跌,醫藥股則明顯上漲。但也要看到,目前的港股與2003年時期還存在着非常不一樣的地方。根據我們對EPS和PE的測算:(1)2020年1季度恒生指數(27655.81, 125.61, 0.46%)EPS的環比漲幅為-10%到-5%,同時假設1季度估值上漲10%(與2003年2季度相同),那麼1季度恒生指數的上漲幅度大約為0到5%之間,也就是最高點位為29600點,距離2月18日收盤的27530點還有7.5%的距離;(2)2020年2季度恒生指數EPS的環比漲幅為6%到11%,同時假設2季度估值上漲17%(與2003年3季度相同),那麼2季度恒生指數將出現非常明顯的上漲;(3)港股2季度的機會要大于1季度,如果說一季度是結構性的α行情,那麼2季度將更有可能以全面性的β行情為主。

  四、疫情對港币匯率有何影響?

  港币近期內存在一定的貶值壓力,因為美國的無風險利率大概率將會提高,香港的無風險利率可能出現降低,疫情對香港經濟的影響也會繼續體現,但是對聯系匯率制並不用過多擔心。

  近期影響經濟和市場的最主要變量就是新型肺炎疫情,國內外資產對此均做出明顯反應。本篇報告主要來討論疫情將會如何影響香港經濟和市場。

  本文的結論包括:(1)香港的疫情情況與內地的平均情況基本類似,大致相當于河北、山西、陝西的水平;(2)在最樂觀的情形下,2020年1季度香港的GDP同比增速也將下跌到-4.15%,2020年2季度GDP同比增速則會回升到0.36%,勉強恢復正增長;(3)1季度恒生指數的上漲幅度大致為0到5%之間,也就是最高點位為29600點,距離2月18日收盤的27530點還有7.5%的距離,2季度的機會要大于1季度,如果說一季度是結構性的α行情,那麼2季度將更有可能以全面性的β行情為主;(4)港币近期內存在一定的貶值壓力,但是對聯系匯率制並不用過多擔心。

  一、香港的疫情情況如何?

  截至2月19日,香港共有62例確診病例,其中死亡2例、治愈4例。我們從兩個角度來分析香港的疫情嚴重情況:(1)總人口角度。香港總人口共有745萬人,每萬人中的確診人數為0.083,內地人口共有13.95億人,每萬人中的確診人數為0.532,因此香港的情況要更好一些;(2)總面積角度。香港總面積為1100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的確診人數為0.056,內地的總面積為960萬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的確診人數0.008,因此香港的情況要更差一些(圖表1)。綜上:香港的疫情情況與內地的平均情況基本類似,大致相當于河北、山西、陝西的水平。

  香港政府已經出台了許多措施,包括:將疫情應變級別提至最高的“緊急”、暫停所有來往武漢的航班和高鐵、關閉10個出入境口岸、由內地入境人士強制檢疫14天、推遲春節後中小學和幼兒園開學時間、鼓勵企業在家辦公、成立百億港元防疫抗疫基金、在全球訂購超過4800萬個口罩等。總體上看,香港的防治措施和防治力度並不比內地差。

  二、疫情對香港經濟有何影響?

  2003年非典期間(2月至6月),香港確診病例達到1755例,死亡300人,遠遠超出這次疫情目前的病例數量。受此影響,當時香港GDP增速出現了明顯下滑,2003年一季度GDP增速為3.9%,二季度GDP增速下滑到了-0.6%,三季度GDP增速恢復到了4%(圖表2)。不過對比2003年,香港目前的經濟增速與經濟結構遠遠不同:比如當前的經濟增長中樞要低于2003年,經濟正處于下行周期中;再比如目前內地旅客佔整體訪港旅客人數的78%,遠高于2003年的41%;再比如旅游業佔香港GDP的比重為4.5%,也高于2003年的2.9%(圖表3)。因此,直接用2003年的數據來推到當下並不太准確。

  要判斷疫情對香港經濟的影響,有一個非常好的參照系,便是2019年下半年香港所發生的“修例”風波。盡管發生原因和事件性質完全不同,但二者所造成的經濟社會影響卻十分相似:比如大陸赴港游客減少,導致香港旅游業收入大幅下滑;再比如交通出行和店鋪經營受到影響,導致零售業收入大幅下滑;再比如企業生產停工,導致工業產出大幅下滑(圖表4)。按照目前疫情發展的情況,經濟活動不大可能比2019年四季度更好,但也不會比2019年四季度差太多,也就是說,2020年一季度GDP環比上的增速大概率要小于0,但是並不會小很多,我們預計在-1%到0之間。

  根據以上的邏輯,按照公式:同比增速=∏(環比增速+1)-1,在不考慮其他因素(比如政策、政治等因素)的前提下,我們對香港經濟進行了預測:即使是在最樂觀的情形下,2020年1季度香港的GDP同比增速也將下跌到-4.15%,2季度GDP同比增速則會回升到0.36%,勉強恢復正增長。也就是說,香港將陷入至少連續3個季度的經濟衰退(圖表5)。

  三、疫情對香港股市有何影響?

  首先來看2003年非典期間港股的表現。從指數角度,2003年非典期間,恒生指數的最大下跌幅度達到了17%,並于2003年4月25日下跌到了最低點8409點。從2月21日發現首例病例到4月25日出現最低點,疫情對恒生指數的影響共持續了63個自然日、45個交易日。2003年4月25日之後,恒生指數便開始一路上漲,一直漲到了2007年10月30日的31958點,牛市的時間長達4年半,漲幅達到280%(圖表6)。從行業角度,2003年在非典開始出現、發酵到擴散期間,港股食品、媒體、房地產、軟件與服務等板塊下跌幅度明顯,但這些板塊在之後均出現了十分明顯的反彈,幾乎全部回到了下跌前的位置;制藥、生物科技與生命科學這一板塊則正好相反,疫情初期漲幅排名第一,但疫情後期漲幅並不明顯;有部分行業在整個疫情期間均表現良好,比如汽車與汽車零部件、煙草、材料、消費者服務、公用事業等,這些行業大部分均為典型的防禦性質的行業(圖表7)。

  本次新冠疫情中,香港股市表現與2003年有着一定相似之處:1)疫情沖擊後出現了十分明顯的反彈;2)疫情尚未出現拐點時,市場階段性底部便已提前出現;3)行業上也基本遵循2003年時期的規律,食品、傳媒、旅游等板塊明顯下跌,醫藥股則明顯上漲。

  但也要看到,目前的港股與2003年時期還存在着非常不一樣的地方。2003年香港經濟處于上升周期中,疫情過後經濟迅速反彈回升。但此次香港經濟仍然處于下行周期,按照我們第二部分的測算,即使在最樂觀的情況下,2020年1季度香港的GDP同比也將下跌到-4.15%,2020年2季度才勉強恢復正增長。相較于2003年,盡管香港股市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內地股的比重從21%上升到了55%(圖表8、圖表9),但由于香港和內地的經濟聯系也比當時緊密了許多,因此,從數據上來看,港股的盈利增速仍然與香港的GDP增速十分正相關(圖表10)。

  如果按照線性回歸方程來估算(圖表11),假如2020年1季度和2季度香港的GDP同比增速分別為-4.15%和0.36%,那麼,2020年1季度和2季度恒生指數的EPS同比增速將分別為-20%與-4%,環比增速分別為-21%與28%。當然,如果考慮到騰訊控股(411.4, 3.20, 0.78%)、美團點評等一些可能在疫情中表現堅挺甚至獲益、而且在指數中的權重還很高的公司,再考慮到應對疫情可能出台的各項刺激政策,那麼恒生指數的EPS將不會表現得這麼差。我們預計,恒生指數1季度EPS的環比增速大致在-10%到-5%之間,2季度EPS的環比大致在+6%到+11%之間,也就是2季度將完全填補上1季度的損失。而反觀2003年疫情最嚴重的2季度、以及疫情過後的3季度,恒生指數的EPS同比增速均在10%左右,環比增速也均為正值。因此,目前港股的盈利形勢要比2003年弱很多。

  既然恒生指數的盈利狀況並不佳,那麼估值端能否推動指數向上呢?我們依然來回顧2003年:(1)2003年3月31日至6月30日,恒生指數先是從8634點下跌到4月25日的8409點,隨後反彈至9577點。整個2003年二季度,恒生指數環比上漲了11%,其中估值環比上漲10 %,EPS環比上漲1%;(2)2003年6月30日至9月31日,恒生指數從9577點一路上漲至11230點,指數環比上漲了17.2%,其中估值環比上漲17%,EPS環比上漲0.2%(圖表12)。

  因此,按照這樣的邏輯以及以上的測算,我們的結論為:(1)假設2020年1季度估值上漲10%(與2003年2季度相同),同時1季度EPS的環比漲幅為-10%到-5%,那麼1季度恒生指數的上漲幅度大約為0到5%之間,也就是最高點位為29600點,距離2月18日收盤的27530點還有7.5%的距離;(2)假設2020年2季度估值上漲17%(與2003年3季度相同),同時2季度EPS的環比漲幅為6%到11%,那麼2季度恒生指數將出現非常明顯的上漲;(3)港股2季度的機會要大于1季度,如果說一季度是結構性的α行情,那麼2季度將更有可能以全面性的β行情為主(圖表13)。

  四、疫情對港币匯率有何影響?

  由于香港的自由港定位和聯系匯率制度,其匯率波動非常符合利率平價理論。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港币匯率並未出現明顯貶值,目前仍然在7.77附近,這與之前美債利率的下跌有一定關系。往後看,港币近期內存在一定的貶值壓力。原因包括:(1)由于新冠疫情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不算太大,原油價格也有上升趨勢,因此美國的無風險利率大概率將會提高(圖表14);(2)新冠疫情對香港經濟的影響將會繼續體現,香港的無風險利率也可能出現降低,原因在于疫情導致資金需求減少,而資金的供給由于跟隨美聯儲,並不會有太大變化(圖表15)。

  不過,港币貶值並不意味着香港聯系匯率制將會崩潰,我們對聯系匯率制還是比較有信心的。在報告《香港的資本外流壓力有多大?》中,我們從銀行業存款、外匯儲備對基礎貨币的覆蓋率、股票市場中外國投資者佔比、裸做空資金四個角度來分析,得到的結論是:目前香港金管局持有4459億美元外匯儲備,完全足夠應付可能的資金外流壓力,因此對聯系匯率制不用過多擔心(圖表16、圖表17)。

[責任編輯:程向明]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