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的外交防與範-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新冠肺炎的外交防與範

2020-02-26
来源:香港商报

  作者:鄭赤琰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自去年12月爆發以來,才不到三個月,全國已有多個省市實行人流檢查與封關,有超過5億人受流動影響,確診人數逾7萬,治癒人數過萬,不治人數過2千,中央政府也在2月23日召開了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工作的會議。為了確保這次會議的信息通透全國上下,還動用了視頻大會向各省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及各市區、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各人民團體等設分會場,均參與了會議的聆訊。

  在這會上,習主席對防疫工作提出了七點要求。其中第五點與第六點是有關:擴大國際和地區合作,要繼續同世界衛生組織保持良好溝通,同有關國家分享防疫經驗,加強抗病毒藥物及疫苗研發國際合作(見第五點);同時要提高新聞輿論工作有效性。要繼續做好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宣傳解讀,深入報道各地統籌推進疫情防控的好經驗好做法,改善疫情資訊發布,廣泛宣傳抗疫一線的感人事迹,主動回應社會關切。(見第六點)

  疫情關乎外交

  在總共七點防疫工作要求中,有兩條是涉及疫情的對外關係,可見這次的疫情在國際外交關係佔有的工作分量也是很重要的。做得好,可以防止國際利用疫情來破壞中國的外交關係,同時還可展開國際合作共同抗疫,以免疫情擴散。可見中央提出的七點抗疫工作要求,已深明病毒無分國界的道理,誰也不能置身事外。正是因為有此深切認識,中央在習近平領導下把抗疫當成是中國人的使命,不但發動全國全民抗疫,也發動全球全民抗疫。就在這個使命感的號召下,抗疫的外交工作已經全面展開了。

  第一先說到外交工作。才不過三個月的疫情,但是已經可見到有不少國家的政府人員或西方媒體紛紛發出了炒作疫情政治化的輿論。這種輿論炒作普遍歸罪是中國惹起了這次的無名病毒,言下之意是沒有中國人便沒有這次的冠狀肺炎。言下之意,駭人聽聞的是中國會死人無數,要防止中國人對外傳播病毒,要全球對中國和中國人斷絕來往。正是因為看到了外交線上有不少國家要趁機遏制中國發展,若不加以防止,不但中國與中國人受害,而且不和中國交往,病毒無國界,疫情不透明,世界衛生不合作,最終受害的不會只是中國。正如這次疫情傳出後,病毒早就先一步在外傳染。誰也沒想到連日本的「鑽石公主號」郵輪竟然發現有人在船上感染了COVID-19。而且傳染之快,令到日本政府也不知所措,做出種種不當的應對。例如遲遲不讓遊客登陸,惡化船上傳染,引起輿論譁然,便是一個典型的對病毒無知無所適從的後果。

  試想下,把COVID-19當成是中國「特定」的偏見下,不但日本被病毒迅速攻下(不早設防的後果),連韓國也因出現大批傳染而連連列入國家緊急狀態,可見惡毒輿論的要害是叫人「幸災樂禍」。有如見鄰居火災不知患難與共,共同趕去救災,而是在旁拍手稱快,等到火燒上身後,也就追悔莫及了。但是中國應對疫情的能力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單是在十天內建成一間醫院應急,不過兩個月,已有不下20間醫院建成應急。同時也有能力抽調三萬多軍醫人員赴武漢投入醫治工作。而且中國始終緊密聯合世界衛生組織會同研發疫苗。

  主動分享促國際合作

  第二說到對外的示範外交工作。要有效制止外交的破壞不只要在輿論上反擊,更重要的是將自己的治療措施通過外交途徑對外交流,把有效果的治療藥物與醫治心得傳播出去。一來可以協助有關國家應對COVID-19,也可讓其人民了解疫情真相,減少他們的恐慌。更重要的是邀請有關國家的醫療團隊,通過世界衛生組織,或雙邊安排,前來中國實地了解疫情。從中參考中國的治療措施,能夠做到充分的外交溝通,從共患難中建立友情是最佳的外交方法。中國既然將這次的疫情視為中國的國際使命,這種分享疫情治療的外交,最能體現友好的外交關係。

  除了就疫情展開溝通外,聯合國際一起開發疫苗的研究工作,也很重要。正如香港所見,已有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等展開了這方面的研發工作,科大更成功開發檢疫的方法,以減少帶菌者無心之傳播,這是集思廣益的好處。美國也有大學的有心之人投入了研發工作,若能廣泛結合外國專家參與研發,是中國難得的機會去整合各國的醫療專家,也是取信外國專家的最有效的辦法。

  總之,中央提出的兩大要求工作重點,是外交關係因禍得福的機遇!

[责任编辑: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