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經驗 紓解民困-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總結經驗 紓解民困

2020-03-02
来源:香港商报

  作者:金屏礎

  本年度財政預算案滿足了各個政黨的要求,向每一個18歲或以上香港永久居民發放1萬元。這是當前特別環境下唯一可取的做法。

  逆周期措施解民困

  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煽暴派「攬炒」趕走了遊客和破壞了香港的營商環境、新冠肺炎進一步打擊了香港的經濟,香港各階層市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發放1萬元,有利於紓解民困,有利於穩定局勢,也體現了總結特區政府以前處理財政開支的經驗教訓。

  特區成立初期,出現了亞洲金融風暴,連續3年經濟收縮,財政赤字上升,2003年特區管治班子和公務員實行減薪和控制政費開支的辦法。這是一個走錯方向、教訓深刻的財政決定。在經濟收縮的周期,政府帶頭採取進一步的收縮政策,減縮開支,結果使經濟收縮的速度更加快,後來因為出現了SARS疫症,經濟收縮的速度更快,導致了房地產下跌70%的慘況。這樣也造成了反對派乘機發動「七一遊行」,令勢力坐大。

  前車可鑑,這一次特區政府採取了大規模逆周期措施,涉及1200億元,既能盡力回應市民的期望,也盡量避免經濟繼續往下沉淪,這是比較聰明的做法。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政府應該採取刺激經濟的政策,擴大財政赤字,保持社會的元氣,盡量避免中小企業大量執笠,防止失業人數進一步上升。當然,這會使下年度的財政預算出現香港歷來最高的赤字,不過,香港積累了超過1萬億元的財政盈餘,動用十分之一,體現了積穀防餓的作用,這完全是必要的和正確的。動用財政儲備,有一條界線一定要堅決守住,不能增加太多經常性開支,而且香港人口老化已經成為趨勢,一旦擴大經常性開支,今後香港就要面對長期性的經濟和財政危機,主權評級會被降低,破壞了香港的營商環境,香港就萬劫不復。反對派可能發難,對經常性開支,例如社會福利、教育經費、醫療經費提出更多的開支要求,特區政府應該堅決拒絕。

  不宜增經常性開支

  在新冠肺炎疫症面前,特區政府特別對於醫管局增加了30億元的開支,使得總開支達到了750億元,增幅達到了7.5%,比3年前大幅增加了35%。反對派一定說,這樣的經費還不足夠,一定要繼續增加。這種說法是沒有道理的,香港的確存在醫療人手不足的問題,但這個問題不是用增加經費可以解決,而是要採取引進更多醫療人才的辦法,才對症下藥。香港的醫生組織保護主義色彩最嚴重,他們大量辭去了公立醫院的職務,到私立醫院「搵真銀」,香港私立醫院的費用是亞洲地區最高的,結果是引起了醫療保險費用的上升。公立醫院人才流失,他們卻不允許特區政府招聘英聯邦的人才,實行關門主義,然後要求增加醫療經費,讓公立醫院醫生大加工資。這必然損害750萬港人的醫療衛生利益。

  香港今後的出路,一定要大力發展科研,推動香港的產業升級,融入大灣區,為香港青年找尋更高的經濟收入和向上流動的機會。假如在這方面投資,增加科研費用,這是值得支持的。

  每人派發1萬元,有關措施一方面是鼓勵及帶動本地消費,另一方面紓緩市民的經濟壓力。應當知道,最基層的弱勢社群,往往從事飲食業和零售業,他們的收入大幅度減少,有些人更加是放無薪假期,收入全無,有些人連口罩也買不起。在這樣的背景下,特區政府準備了300億元的抗疫基金,鼓勵香港的非牟利機構在本地生產口罩,派發給貧民和老人,這是非常正確的方向。

  疫後可派消費券

  反對派大做文章,說是特區政府利益輸送給工聯會,胡亂反對一番。工聯會有什麼利益被輸送了?所有的口罩都是免費派發,解決貧民的口罩問題。大型疫病當前,本應不分派別,團結抗疫,反對派其實也可以興建生產線領取300萬元的補貼,前提是他們要找到生產裝備和生產材料,更要承諾派發口罩給弱勢社群。但是他們既沒有本事取得這些生產材料和機器,更加沒有服務大眾的誠意,拔一毛以利天下,卻只會罵人,這種醜惡的表演,只能是自暴其醜。

  有人說,派發消費券可以幫助消費。問題在於,現在大家都不敢到酒樓和食肆消費,也不敢逛百貨商場,消費券的作用短期難以發揮效用。到了秋天,疫情過去了,特區政府大可以和馬會、地產商一起,發動100億元的消費券,聯合旅遊業的復蘇,一起推動。

  預算案寬免薪俸稅上限2萬元,寬免全年差餉。財政預算案宣布寬減2019/20課稅年度百分之百的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上限為2萬元,預計全港195萬名納稅人受惠,政府收入將減少188億元。這對於紓解民困有很好的幫助。

  現在大家都關注着,每人1萬元的派發方式和手續是否簡單方便?如果是憑身份證到三大銀行——中國銀行、汇豐銀行、恒生銀行進行登記,一個星期後注入了相關的銀行戶口,提高效率,那就皆大歡喜。

[责任编辑: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