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應開源節流-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港府應開源節流

2020-03-05
来源:香港商报

   文/健元

  新年度預算案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緊張氣氛中出爐。特區政府準備投放1200億元,以提振全民信心,救急抗疫,疏解民困,其中給每個永久居民派錢1萬元,為短期策略選擇。這對穩定香港經濟,紓解民生困苦,贏得民心有利。但長遠看,特區政府還必須立足於重建產業、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做好未來預算安排。

  派錢從來都是「治標不治本」的短期策略,因此不能作為政府常態化的財政預算「剛性支出」。港府應積極轉變直接派錢、注水的傳統思維,應該多思考怎樣開源節流,以強化香港經濟動力的長遠策略。

  所謂開源,即立足於重建香港產業價值鏈和供應鏈,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香港獨特優勢,重建香港產業價值鏈,大力發展香港經濟,才是改善社會民生的基礎源泉。

  所謂節流,即改革公務員薪酬機制,壓縮降低公務員剛性增資比例與行政支出,實行與社會各階層平均消費支出結構更接軌和相適應的薪酬調整機制。目前雷打不動的公務員每年加薪4%至6%機制,就決定了香港18萬多公務員團隊就是一筆龐大的人頭開支。加之政府對全港200多萬人口的龐大低收入和貧困階層補貼投入日增,更加重財政支出的負擔,也制約了特區政府發展經濟的投入力度。因此,為了與民共渡時艱,政府問責官員應當帶頭減薪,公務員的高薪機制須要以時俱進地改革。

  另外,還應實行放水養魚策略,以激發市場與經濟活力。應積極給本港中小微企業削債減負,減息降費,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和制度成本,並加大給予納稅人的免稅、退稅及寬減差餉地租的力度。金融機構應給供樓業主降低利率,寬限供期,以減輕負擔。政府派錢應更具針對性,直面貧困和病困階層,而非面面俱到。應將更多的財政救急資源,補貼投入到抗擊新冠疫情的醫療救治前線和確保香港市民生活、防控疫情及回復生產的供應鏈環節。這樣財政資源的投放才會更有效率。

[责任编辑:郭玉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