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 蔡永雄
內地爆發新冠狀病毒肺炎,迄今為止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均已超過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使香港經濟雪上加霜。目前,香港經濟已陷入衰退,旅遊、零售和飲食業等所受打擊最大,住宅樓市則延續調整趨勢,預期2020年香港經濟大概率會繼續錄得負增長。
是次疫情對香港經濟的影響可能不同於2003年,目前經濟已陷入衰退,旅遊、零售和飲食業等所受打擊最大。
對於新冠肺炎疫情發展仍具高度不確定性。新冠肺炎疫情於1月中起急速擴散,2月進入快速增長階段。預計可能於4月初至4月中旬逐漸消散。據歷史經驗,非典型肺炎在6月份夏季便逐漸消散,但現時新冠肺炎是否能於天氣逐步回暖後便逐漸消散仍是未知之數。有專家警告新冠病毒可能轉為慢性,像流感一樣長期存在,故有需要為最壞情況作好準備。本文對經濟影響評估以基本情景為基礎。
經濟面臨下行壓力
2019年香港經濟收縮1.2%,是2009年以來首次錄得負增長。上半年經濟表現疲弱,平均增長只有按年約0.5%,集中反映了中美貿易爭端的影響。踏入下半年,除了外圍不確定性外,修例風波引起的社會事件和暴力示威更進一步打擊經濟表現,第三、四季度GDP分別實質按年收縮2.8%及2.9%,令全年經濟陷入衰退。
雖然疫症爆發至今,香港確診新冠肺炎和死亡個案均較2003年非典型肺炎時期少,惟疫症爆發和相關措施將難免對短期香港經濟帶來打擊。一方面,香港經濟與內地經濟的關聯度較2003年非典型肺炎時期大幅提升。
從金融領域看,2020年1月內地企業在港上市的數目及市值分別達到1258家及26.39萬億元,佔香港市場的51%及73%,分別較2003年249家(佔24%)及1.68萬億元(佔30%)大幅增加;新股上市集資金額中,2019年有2560億元(佔82%)是來自內地企業,較2003年的513億元大幅提高。
過去十多年來,香港經濟一直受惠於大量內地旅客訪港,對入境旅遊相關的零售業、住宿服務、餐飲服務和過境客運服務帶來重要支援。2019年下半年,香港旅遊相關行業經已受到修例風波引發的社會事件和暴力示威所影響,去年10月至12月的訪港旅客人數分別錄得按年43.7%、55.9%及51.5%的跌幅,零售銷售分別錄得創紀錄按年24.4%、23.7%及19.4%的跌幅。現時,旅遊和零售行業不單尚未從社會事件引發的負面影響中恢復過來,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進一步打擊。
對經濟衝擊有別於SARS當年
一般來說,疫情對經濟會帶來沉重但短暫的打擊,經濟將於疫情過後逐漸復蘇,惟是次疫情對香港經濟的影響可能不同於2003年。
首先,香港經濟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難以複製SARS後的復蘇。即使SARS期間港經濟表現不甚理想,但在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後的1999年至2002年4年間,香港經濟實質平均增長達到3.1%,仍高於2014年至2018年平均只有2.8%增速,且2019年香港經濟正受到中美貿易爭端愈演愈烈,以及下半年修例風波引發的社會事件和暴力示威所衝擊而錄得十年來首次收縮,故是次新冠肺炎對香港經濟可謂雪上加霜。
第二,香港住宅樓價處於多年來的高位,波動性和調整壓力難免增大。2003年SARS期間,香港樓市已經歷了1997年資產泡沫爆破後長達6年的調整階段,SARS推動樓市進一步尋底,於2003年中累計下跌70%見底。
現時香港住宅樓價正處於多年來的高位,全球主要央行的貨幣政策取態大致寬鬆、港元低利率環境持續、短期房屋供應仍然偏緊,以及按揭貸款條件略為放寬下,若未來政府和金管局維持政策措施不變,料私人住宅樓價不致出現大幅下跌,預期在疫情過後,樓市將會跟隨經濟逐漸復蘇。
第三,內地和香港的經濟和金融市場規模已較SARS時大幅增長,政策刺激效果亦有不同。以內地和香港經濟規模為例,2002年分別只有1.48萬億美元及1664億美元,到2019年已分別大幅增加接近9倍和124%至14.4萬億美元及3730億美元。
以目前香港經濟和金融市場龐大的規模,一方面有利於應對可能面對的衝擊,因一般對沖基金等的規模有限,只有三數千億美元,但另一方面若希望透過優惠政策來支持香港經濟或金融市場加快發展的難度亦會增加,因其規模已數倍於SARS當年。
逆周期政策對經濟產生提振效應
總括而言,今年香港經濟面臨最大挑戰是疫症的打擊,因其帶來高度不確定性,難以評估什麼時候才能真正復蘇,勢將拖累香港的經濟表現,上半年香港經濟料持續陷入負增長,幅度可能平均達到負5%至6%。
不過,特區政府坐擁過萬億元財政儲備,有能力實施逆周期的刺激政策。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了大規模的「撐企業、保就業、振經濟、紓民困」措施,涉及超過1200億元,相當於GDP的4%以上,可為本地經濟帶來急需的提振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減緩香港經濟大幅收縮的壓力。預計今年全年香港GDP增長率將在負0.4%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