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遏需求 沙特增產雪上霜 國際油價閃崩 暴跌超三成-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财经 > 国际

疫情衝擊遏需求 沙特增產雪上霜 國際油價閃崩 暴跌超三成

2020-03-10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伍敬斌報道:周一,布油期貨大幅跳空低開25%,一度跌超31%至32.14美元。市場普遍認為,這是3月6日OPEC+(OPEC與非OPEC產油國)會議上俄羅斯拒絕減產後,OPEC主力國沙特主動打響原油價格戰的市場反應。專家表示,此次國際油價的下跌,有國家間石油定價權的博弈因素,根本原因則是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而這可能是全球經濟衰退的信號。

  談判破裂致沙特報復性增產

  沙特能源部長阿卜杜勒上周出席OPEC會議。網絡圖片

  今年以來,國際油價已下跌超過20%。為平衡市場供需和穩定價格,OPEC原本希望能與俄羅斯等非OPEC產油國共同實施日均150萬桶的額外減產直至今年年底,並將現有日均170萬桶的減產計劃時限從3月底延長至今年年底。然而,日前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舉行的OPEC+聯合部長級會議上,雙方未能就減產計劃達成一致。隨後,世界頭號石油出口國、OPEC主力國沙特宣布增加原油產量。據路透社報道,沙特國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公司)決定在3月底減產協議到期後提高原油產量到每日超過1000萬桶,甚至更高。

  受OPEC+談判破裂以及沙特增產消息影響,國際油價近期持續下跌。截至美東時間8日晚間,美油和布油均已跌破每桶35美元關口。周一開盤,油價繼續「跳水」,布油跌至31.14美元,創下歷史最大單日跌幅;美油開盤即狂瀉32%,價格僅有每桶27.96美元。

  疫情令經濟充滿不確定性

  芝加哥石油交易員在叫價。網絡圖片

  對於周一國際油價的下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戰略研究部研究員張茉楠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石油價格下調,是一個應急措施,其根本原因是由於疫情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持續蔓延所帶來的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

  她說,如果說疫情第一個層面的影響主要投射到公共衛生領域,第二個層面投射到實體經濟,則現在國際油價反應的就是疫情第三個層面的影響,即金融市場,無論是資本市場和國際油價都出現了大幅波動。特別是國際油價,它一方面連接生產端,因為需求的下滑和物流的不暢,全球對於能源和石油的需求是大幅放緩的;另一方面又聯繫資本市場,近年來國際油價越來越具有資本化、金融化的特徵,它更多地作為一種資產價格來體現。所以,在國際市場出現動蕩、全球經濟預計大幅下滑之時,石油價格就會出現大幅度下調。當前由於疫情影響,不僅中國前兩個月前進口大幅下滑,全球貿易都可能出現斷崖式下降,所以石油才會出現如此大的跌幅。

  張茉楠還表示,油價單日跌幅31%以上是1991年以來第二次。1991年油價大幅下跌,是因為南美洲的經濟危機,所以此次石油價格的下跌,也應看作是一個危機的信號。而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跌破新低,德國、中國的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也出現大幅下滑,亦都是全球經濟衰退的明顯信號。

  油價暴跌對中國利好有限

  張茉楠同時指出,近幾日OPEC與俄羅斯的談判破裂,應該是除了全球貿易衰退之外影響石油價格的又一大因素。俄羅斯近年來仍是以能源輸出為主的國家,期望能夠維持當前產量,而OPEC因考慮到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的不確定性,希望降低產量維持價格。所以油價背後存在能源大國的博弈。國際油價原本主要由OPEC及海灣國家決定,但俄羅斯近年一直都在尋求擴大主導權。

  作為石油進口國,此次油價大幅下跌對中國來說是否有利?張茉楠認為,中國石油當前很大程度上確實依賴進口,所以石油價格的下降的確有一定好處。但若國際油價一直保持低迷,中國的「三桶油」也將受到一些衝擊,近期A股的表現也說明了這一點,「三桶油」不希望利潤跌到成本之下。中國的「三桶油」在中東也有很多投資和股份,通過在那邊的投資,再把油運回來。如果油價一直下跌,則運輸的成本將超過利潤。不過,當前主要的問題還是全球需求委靡,航運受阻,即使油價下降,對中國來說也不會有什麼立竿見影的效果。

[责任编辑:郭玉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