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战粉丝引发争议后,同人创作何时能正名?-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文化 > 副刊

肖战粉丝引发争议后,同人创作何时能正名?

2020-03-11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最近,肖战粉丝举报同人作者“迪迪出逃记”、国内同人作品交流平台Lofter(粉丝昵称老福特)以及国外著名同人作品平台AO3作品库(Archive of Our Own),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让“同人创作”进入公众视野。同人创作是指利用原有漫画、动画、小说、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角色、故事情节或背景设定等元素进行的二次创作,包括小说、插画、音乐和视频等多种类型。中国“同人创作”的概念通常被认为源自日本的“Doujinshi”,而在欧美,这个类型的创作则被称作“Fanworks”(粉丝作品)。

  2月14日,用户“迪迪出逃记”在微博上发布了以肖战和王一博为原型进行创作的同人小说《下坠》的最新章节,其内容引起了肖战粉丝的不满,认为这篇作品“女化”、“侮辱”了偶像,号召内部粉丝对作者以及Lofter和AO3两个平台进行举报,导致“迪迪出逃记”删除了全部微博内容,Lofter内容遭到大量清理,AO3作品库被封大陆用户无法再访问。这最终惹怒了同人圈全体用户,他们认为被肖战粉丝袭击了自己的“精神粮仓”,因此对肖战的影视作品和商业代言等活动进行了抵制和反击。

  许多人都是通过本次事件第一次接触同人创作的概念,如何理解同人创作?它的道德和法律边界在哪?去年曾获得雨果奖的AO3又是怎样一个平台?本刊采访了长期关注采访同人创作的厦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杨玲以及AO3作品库的媒体官员克劳迪娅·雷瓦萨(Claudia Rebaza),试图对这种新的流行文化作出一些解读。

  记者|陈璐

  同人小说,讲述平行世界的故事

  《藻海无边》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同人小说之一。在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中,阁楼上疯女人的出现,最终促成了简·爱和罗切斯特的爱情。疯女人到底是谁?在夏洛蒂笔下,我们只知道她是罗切斯特的前妻,罗切斯特唤她伯莎,将她形容为一个发病时会“受到妖精的驱使要在夜里把人在床上烧死,用刀捅死,把肉从骨头上咬下来”的疯子。

  这样一个推动着《简·爱》故事发展的关键人物,着墨不多,却引起了英国当代女作家简·里斯的兴趣。她以疯女人伯莎为视角,重新讲述了这个故事,这就是《藻海无边》。1966年《藻海无边》获得英国皇家文学会奖,1967年又获得W.H.施密斯奖,还上榜了BBC评选的“塑造世界的100本小说”,简·里斯也因此被接纳为英国皇家文学会会员。

  爱情成就了简·爱,却毁灭了伯莎·梅森。罗切斯特曾和简·爱解释他为何与伯莎结婚,哥哥继承了家业,作为没有钱的次子,自己被父亲安排娶了西印度群岛上种植园主梅森先生的女儿,以此获得三万英镑嫁妆。当他看到这位在西班牙城以美貌著称的女人时,“我以为我爱她。社交场合里发疯似的竞争、青年人的好色、鲁莽和盲目会促使人什么糊涂的蠢事都干得出来。她的亲戚鼓励我,竞争者刺激我,她引诱我,我几乎还没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就已经跟她结了婚。”

  简·里斯重塑了这个故事。伯莎原名安托瓦内特,伯莎本是她母亲安妮特的小名。她们是生活在废奴法令颁布时期的没落殖民者,既不融入当地黑人群体,也不被白人社会接受,找不到自己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归属。当废奴法令颁布后,她们原本平和的生活也随之崩溃。

  《简·爱》里罗切斯特称伯莎患有家族遗传性的疯病。但在《藻海无边》中,奶妈克里斯托芬对罗切斯特讲述了安妮特(安托瓦内特的母亲)疯掉的原因:“她儿子死了以后,有一阵子她就稀里糊涂,人家就把她关起来,说她疯了,把她当作疯子看待。问啊问啊。就是没句体贴话,也没有朋友,她丈夫死了……到末了,我不知道她疯不疯——她干脆死了心,什么都不在乎了,那个照管她的男人几时想要玩她就玩她。”

  和安托瓦内特的新婚之夜时,罗切斯特有一段内心独白,“我并不爱她。我渴望得到她,可那不是爱。我对她没有几分温情,她在我心中是个陌生人,是个思想感情方式和我那套方式不同的陌生人。”所以当梅森先生的私生子丹尼尔给他寄来一封蓄意挑拨的信件时,罗切斯特几乎没有留恋地放弃了安托瓦内特,因为在他看来,她和她的母亲一样,早晚会疯掉。而他一再故意用她母亲的小名来称呼她,安托瓦内特也明白,“他是想法把她变成另一个人”。

  然而,安托瓦内特仍然对他一往情深,她拒绝了奶妈对自己和罗切斯特分开的提议,跟随他回到英国,却被幽禁在桑菲尔德庄园的顶楼上,在专人看管下丧失了自由,也始终得不到丈夫的探望。最后,她的确被罗切斯特逼疯了。

  这位夏洛蒂笔下哥特式的疯女人变成了一个完全真实的悲剧女主人公。简·里斯书写的安托瓦内特美丽、聪明,并且富有,但这份富有因为婚姻连同她本人一起被社会视为丈夫的财产,甚至最后还被剥夺了姓名,所以她是在丈夫和社会的双重逼迫下逐渐疯掉了。

  厦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杨玲,长期关注同人小说创作,她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指出,“同人小说虽然是新世纪才出现的概念,但人们进行同人小说创作却至少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西方,广义的同人小说(fan fiction)可以追溯到简·奥斯汀的读者对其作品的续写和福尔摩斯粉丝的仿作(pastiche)。狭义的同人小说,特指1960年代后期出现的针对特定电视剧文本进行的再创作。西方粉丝研究领域的学者通常将《星际迷航》的粉丝1967年创作的同人歌曲‘The Territory of Rigel’视作第一部当代意义上的同人作品。《藻海无边》可归入广义的同人创作。”尽管《藻海无边》这本书可以独立存在,但通过与原始材料的互文最终给观众带来了更强烈的情感共鸣。

  同人小说作者们热衷于为原著故事中被边缘化和被中伤的人发声。而这些平行故事在挑战正典的同时,也强化了正典。许多其他小说家都采用了颠覆性的观点,对经典小说提出了耐人寻味的新见解。比如英国作家罗纳德·弗雷姆的《复仇小姐》重新评价了狄更斯《远大前程》中性格怪异的贵族小姐郝薇香;约翰·马克斯威尔·库切则在《敌人》中从一个落魄女人的视角出发,改写了《鲁滨逊漂流记》;还有鲁迅的《故事新编》。

  过去十年最成功的英文作家E-L-詹姆斯,她的《五十度灰》系列起先也是作为《暮光之城》系列的同人小说出现的。最初,E-L-詹姆斯在欧美著名同人小说论坛FanFiction.net上连载了《五十度灰》三部曲,当时小说的名字叫《宇宙之王》,后来为了出版,她对作品进行修改,删去所有与《暮光之城》相似的痕迹,成为了现在的《五十度灰》。

  

  杨玲告诉本刊,这种进行二次创作的写作方式,“不同于原创小说需要白手起家去塑造人物形象,同人小说借用原著已有的形象进行创作,不需要再花费力气从零开始,可以直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所以同人创作中对人物情感世界的挖掘,可以非常深刻,甚至超过原著,这对原著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围绕同人创作的法律和道德争议

  不可否认,同人小说往往陷入法律和道德的争议之中,因而常常被认为徘徊于主流文学的边缘,存在许多负面的刻板印象。这种问题当原作者在世时,尤为突出。《夜访吸血鬼》的作者安妮·莱斯和《冰与火之歌》的作者乔治·R·R·马丁都曾公开声明禁止粉丝对自己作品进行同人创作。FanFiction.Net也因此严禁撰写那些明确表示反对二创的作者名下的作品。

  卢卡斯影业早期曾试图控制《星球大战》的粉丝出版物。1981年,《星球大战》官方粉丝俱乐部的会长莫琳·盖勒特在圈内流传的一封信中概括了公司方的立场:

  卢卡斯影业有限公司拥有《星球大战》角色的一切权利。而且我们必须强调禁止色情内容的原则。这代表着或许我们会禁止一切同人志创作,因为我们必须以此阻止一小部分人丑化我们引以为豪的名誉。……因为所有《星球大战》系列电影的分级都是家长指导级,所以所有相关出版物必须同样是家长指导级。卢卡斯影业不会制作X级的《星球大战》电影,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让人觉得我们有可能做这种事情?……这些角色并不属于你们,没有授权之下你们也不能出版任何关于这些角色的东西。

  这封信即使现在读起来,也符合多数对同人作品持负面评价人的观点,在当时受到了粉丝群体相当激烈的反对。同人志《SLAYSU》对此刊曾登过一篇热门社论,反驳道:

  卢卡斯影业说:“你们必须用男性的视角来理解享受《星球大战》这个宇宙观内的角色。在我的(男性角度)定义下,你的性相(sexuality)必须是正确合理的。”我不是男人,也不想做男人。我拒绝成为劣质的仿品,或者更悲惨地沦落为某人心目中白痴的理想女性形象。卢卡斯影业的说法归根结底就是:“在《星球大战》电影里,我们看到了这些东西,而且我们告诉你们,你们也必须看到一模一样的东西。”

  这篇社论中又提到了另一个广为诟病的同人小说特点:许多同人小说中存在对情色故事,特别是男男情色故事的描写。许多研究粉丝同人创作的学者都认为,这主要缘于粉丝的主体是女性。耽美小说是表述男性与男性之间爱情故事的一种类型。杨玲告诉本刊,尽管同人小说中包含异性恋、女女和男男恋爱各种类型,但耽美的影响力最大。并且,耽美小说的受众主要是女性,这是其与同志小说的不同特点。

  美国著名传播与媒介研究学者亨利·詹金斯在他的著作《文本盗猎者》中谈到,“我们今天普遍承认的是,耽美同人是各种不同性相的女人(和一些男人,虽然主要还是女人)互相共享情色故事,表达自我性相的文类,但都围绕着一群共享的男性人物身体展开。共享的身体在此处指这些女人将自己的幻想定位于同一群人物之上,因此她们之间存在某种主体间互动。共享故事创造了一个情色的亲密空间,让美国和中国文化中的女性(她们从小都被告知不能公开地表达性感受)能够开放地谈论欲望。事实证明,这是粉丝文化中最进步的方面之一。”

  此次位于事件中心的同人作品《下坠》,杨玲在事情开始发酵时便找来读了,她同本刊分享道,“该文作者在环境的烘托、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以及对底层女性生活图景的描述方面,都显示出比较强的文学功底。这篇文章中,肖战的形象被塑造得非常美好,不仅有超越性别的美丽,而且善良、温柔、隐忍、坚强,我觉得这样的形象不仅不会贬损明星,反而会激发读者的爱慕之情和保护欲。当然前提条件是读者需要能够接受肖战在文中是一个底层生活的跨性别者这样的设定。”

  围绕真人展开的同人创作是否会侵犯当事人的权益,是这次饱受抨击的焦点之一。当本刊联系到AO3网站所属的非盈利性机构OTW再创作组织时,其媒体官员克劳迪娅·雷瓦萨表示,“使用AO3的访客通常都很清楚,即使故事中的人物是基于活着(或死去)的人,上面的内容也是虚构的。有许多以演员、音乐人或其他艺人和公众人物为中心的论坛。这些作品被归类为真人小说(RPF,即Real Person Fiction),在AO3和其他地方有成千上万的这样的作品。”

  并且,雷瓦萨对本刊补充道,在AO3上,当创作者发布一个作品时,他们必须对整个作品进行评定,以确定它是否适合一般观众、青少年、成熟观众或成人观众。同时作者必须提醒用户注意对暴力、未成年性行为、强奸或非经双方同意的性行为或主要角色死亡等内容的标签描述,“确实,内容描述并不会阻止任何人访问内容,在整个互联网上都是如此,但对用户的警告往往太少。”《下坠》在文章中设置了Underage(未成年)的警告描述。

  

  “同人小说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内容,不同的人可能会觉得某些内容令人反感,而粉丝们自己也常常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反对彼此。这与电影、电视节目、书籍和戏剧等专业内容并没有太大的不同,这些内容也包含一些人不喜欢的内容。所以同人作品只是反映了市场上已经存在的不同元素。同人作品非常多样化,代表了很多类型的人,很多类型的故事,也有不同的格式。”雷瓦萨对本刊说。

  在中国,金庸状告江南《此间的少年》侵权被认为是大陆“同人作品第一案”。江南的这本校园小说中,大量使用了金庸作品中的知名人物,比如郭靖、黄蓉、令狐冲等。在历时将近两年后,金庸获得赔偿188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判决书中表示《此间的少年》和金庸的作品不存在实质性的相似,所以不构成版权侵权。但是因为江南以盈利为目的出版,发行量巨大,不正当的攫取了原告本来能够以合理预期获得的商业利益,所以法庭最后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认定他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进行了判决。杨玲借此向本刊分析,“所以你会看到法庭显然是吸收了法学界一些学者的看法,试图为同人创作给出一个边界。”

  在杨玲看来,市场实际上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同人创作在IP开发上所能带来的巨大利益,不论是影视作品的宣发,还是衍生品的开发,都离不开同人圈的贡献。“比如说《庆余年》,去年火了之后,起点读书发起了‘庆余年番外创作大赛’,还专门请了猫腻做评委。首先,同人圈许多创作者的水平其实蛮高,他们这种高水准的艺术创作,能够吸引更广泛的粉丝。并且,去年《庆余年》播完第一季后,今年可能上第二季,两季间有很长的空档期,那么在这个期间如果有高质量的同人创作出现,可以帮助维持市场热度。”

  

  《庆余年》剧照

  同人创作者往往由一个个平台维系交流、分享创作。AO3的创始人娜奥米·诺维克是美国著名科幻作家,2016年凭借《无根之木》获得当年的星云奖最佳长篇奖。而AO3在2019年获得了雨果奖最佳相关作品奖。诺维克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宣称,“同人小说、视频、画作、广播剧,所有同人作品都凝结着一个主题:艺术创作不是孤岛,它诞生于群体之中。这也是AO3的本真含义。我们虽站在这里接过奖杯,可背后却代表着上千名志愿者以及数百万用户。”

  “我们的第一个中文作品是在2009年我们向公众开放的第一个月创作的。”雷瓦萨告诉本刊,“中文用户在过去的12到24个月里发布了更多的作品。尽管我们没有任何用户数据统计,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用户数量)进入AO3前10名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到目前为止,我们有236.4万注册用户,但从我们的流量来看,访问我们的从未注册过账户的用户数量是注册用户的5到10倍。”

  

  “同人小说应该受到保护和鼓励,因为个人和群体对故事的解读很重要。同人创作是一个大众化的概念,允许每个人都有创造性,如果他们愿意,可以与观众进行交流。图书馆学五定律(1.书是为了用的;2.每个读者有其书;3. 每本书有其读者;4.节省读者的时间;5.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我认为也适用于同人创作,这非常符合AO3组织的精神。”雷瓦萨同时还对本刊表达了她对中国大陆用户无法再访问AO3的遗憾,“我们希望那些关心作品内容的中国用户放心,问题是网络连接问题导致的,而非内容从我们的存档中被删除。目前,我们无法提供任何关于连接问题的来源、原因或解决方案的进一步信息,因为这个问题不是由AO3引起的。”

  (本文亦感谢实习记者赵怡宁的帮助) 作者陈璐,一个失去粮仓的霍格沃茨女孩。

[责任编辑:董岳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