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踏入3月,內地新冠肺炎疫情出現緩和迹象,不但多個城市連續幾日錄得零確診個案,重災區湖北省的新增確診個案亦大幅下降,日漸走低。據鍾南山估計,內地疫情可望在6月份結束。
與內地相比較,新冠病毒於歐美等國家擴散的情況就令人憂慮。最新數據顯示,中國以外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已超10萬,已超過中國,其中歐洲每天新增的確診案例,比中國疫情最嚴重時還多。世衛總幹事譚德塞形容,目前歐洲已經成為新冠病毒疫情的「震央」,報告確診的病例和死亡人數,都超過了除中國以外的世界其他地區總和。鑒於全球已有逾100個國家和地區出現確診新冠病毒個案,世衛於3月11日將此次疫情上升為最高級的「全球大流行」級別,呼籲各國均須採取緊急、果斷的措施來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
筆者認為,在全球一體化的大環境下,各國已建立了十分緊密的人員聯繫網絡,面對疫情來襲,沒有一個國家和地區可以獨善其身,現時全球需要放下成見和分歧,齊心合作,才能盡快控制疫情。中國對抗病毒的經驗及措施,已經證明能有效地遏制疫情擴散,因此值得全球學習。同時,特區政府亦要因應疫情出現的變化,及時作出相對應的政策調整,加強防範病毒從海外「輸入」。
輕視疫情 埋下禍根
事實上,學習中國抗疫措施已不是第一次被提及。早在一個多月前,世衛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艾爾沃德率領專家組在中國完成考察後就曾表示,中國的方法被證明是成功的,值得借鏡,全球各國亦要立即就應對新冠疫情做好準備。其後,當歐洲確診個案於3月初出現上升時,艾爾沃德再次表示,中國的抗疫方式可以被複製,有中國的經驗,其他國家不必再從零開始;英國醫學期刊《柳葉刀》亦發表社論,指出中國的抗疫經驗值得各國學習。
可是「輕敵」及將抗疫問題政治化的思維,令歐洲各國錯過了防疫最佳的窗口期。當艾爾沃德在2月鼓勵世界要學習中國的抗疫方法時,馬上就有西方記者對他的建議提出質疑,認為中國的抗疫方法在西方國家行不通,且暗示有違民主理念。及至各國確診個案急升,以及許多高官名人相繼確診後,歐洲各國才急忙仿效中國,推出封關鎖國等緊急措施,試圖阻止病毒擴散。
助意抗疫 利人利己
其中,歐洲重災區意大利實施史上最嚴格的全國封城措施,禁止一切公眾集結活動及夜生活。惟逾兩萬宗的確診個案及大量重症患者,已令當地的醫療系統瀕臨崩潰;更無奈的是,法國、德國和西班牙等歐盟國家亦因本國也開始爆發疫情,均自顧不暇,無法支援意大利。就在這個水深火熱的時刻,疫情剛剛稍緩的中國,即第一時間向意大利伸出援手,派遣專家組及提供數以十噸計的抗疫物資,飛赴彼邦,協助抗疫。這不僅是一個人道主義問題,亦體現出中國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擔當。
事實上,意大利位處歐洲交通要道,與歐盟各國的人員往來密切,地理位置也與被稱為「九省通衢」的武漢相似;同時意大利還是歐盟區內中西方經貿和文化交流的中心,有大批華人在當地生活。因此,中國馳援意大利,其實與保護華人生命安全,以及切斷病毒在歐洲的主要傳播鏈無異。事實上,早於2月底,中國外交部部長於國內疫情出現緩和象時,已分別與韓國、日本、意大利、伊朗等國的外長通電話,表達了願意援助、共同抗疫的心意。
在得到中國援助後,意大利外長迪馬約拍片感謝中國於危難時刻伸出援手,助解燃眉之急;當地民眾居家隔離時亦不忘播放中國國歌,並用意大利語高呼﹕「感謝中國!」相信經此一役,國際社會對中國所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定有新的體會,對未來國際局勢的發展影響深遠,甚至成為一個拐點。
打持久戰 港須部署
另一方面,對於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香港來說,目前疫情已經進入第二波爆發,個案主要是由海外輸入。因此,特區政府在加強對高風險的國家和地區實施強制檢疫措施,強化圍堵策略的同時,亦要儲備更多防疫物資,做好抗疫持久戰的準備。因為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00個國家及地區出現確診個案,預料短時間內難以徹底消滅新冠病毒,以及切斷其傳播鏈。在疫苗和特效藥物出現前,政府如能預先做好持久戰的部署,可給予市民和醫護人員更多的信心。
此外,港人一向喜歡出境旅遊,近期也出現了多宗外遊回港後確診的案例,其中包括歐洲。在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的情況下,仍外出旅遊實屬不智,亦會增加政府防疫工作的難度。因此筆者認為,今年市民除了出外戴口罩和勤洗手之外,最好也管住自己的腳,少點出遊,多「宅」在家,這可能才是最好的自我防護和防止病毒在社區擴散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