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時期 非常措施-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非常時期 非常措施

2020-04-02
来源:香港商报

   周八駿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與香港素有密切聯繫的美歐國家疫情呈指數級惡化,使相當數量的香港移居這些國家或者在這些國家留學的香港永久居民,返回香港,給香港防控疫情帶來新壓力。原本從3月11日起,特區政府鑒於本地疫情得到控制而恢復圖書館等公共設施的服務。但是,由於輸入病例增加,從3月23日起特區政府不得不把恢復了的服務再次關閉。

  宜建臨時醫院

  輸入病例增多,也給香港公共醫療體系帶來新壓力。媒體披露,香港公立醫院負壓房的使用已接近飽和,醫管局不得不考慮放寬獨立隔離治療,把兩三個新型冠狀病毒康復病人置於同一間病房繼續醫治。港府內部已開始部署一旦公立醫院負荷飽和的應變計劃,其中,一個想法是建設「港版小湯山醫院」,選址考慮包括正用作檢測中心的亞洲博覽館,但據悉政府內部對方案有分歧,暫未落實。

  從疫情全球大流行趨勢看,在特區政府不封關前提下,輸入病例將持續一年半至二年。輸入病例不斷,香港本地受感染病例也就難以阻止。所以,特區政府必須盡快決定地址,動工興建「港版小湯山醫院」。若等到公立醫院負荷飽和再動工,則晚矣!

  另外一個更困難的問題,是疫情全球大流行必定加重香港企業倒閉或結業潮、僱員失業潮和在職員工減薪潮。香港絕大多數企業是中小企業,缺乏經受經濟持續衰退的能力,遑論此次全球經濟不僅會衰退而且很可能惡化為大蕭條。

  應破除小政府成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3月20日,英國政府公布援助方案,其中一項措施,是替企業向受疫情影響而無法工作的僱員支付最多八成薪金,每月上限為2500鎊(約2.2萬港元),條件是企業不得解僱有關僱員。英國政府財政大臣辛偉誠(RishiSunak)稱,這是「英國歷史上首見的措施」,旨在遏止裁員潮,初步為期3個月。歐洲其他一些國家都相繼推出類似措施。

  行政長官及其管治班子能否借鑒英國政府和歐洲其他一些國家此項政策措施呢?的確,那樣做在香港也是史無前例的。關鍵是,人類正在經歷的乃是近500年來空前全面深刻的巨變。巨變意味傳統格局被打破而重組,也意味傳統觀念被破除而更新。

  政府替企業向僱員支付一定金額的薪酬,會給政府財政造成沉重負擔。然而,穩定當前才能圖謀長遠。特區政府必須決斷。

  一是政府出資以盡可能快的速度建成「港版小湯山醫院」,一是政府出資替企業向僱員支付一定金額的薪酬,兩件事都動搖香港長期所信奉的政府與市場關係的原則,即崇尚自由市場。有些人會反對。不久前,美國的傳統基金會已經把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的桂冠從香港頭上摘下來,轉送給了新加坡,讓香港一些崇奉自由市場者沮喪。我一直以為,對於西方機構的這一類評定應持淡然態度。香港應該怎麼做,取決於香港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要,不取決於紙上作業。

  眾所周知,英國政府對待疫情的態度,在短短十來天裏,經歷了從被動應付到積極防控的急劇轉變。約翰遜首相已稱其內閣是「戰時政府」。德國總理默克爾則向德國全體公民表示,德國正面對二次大戰以來最大的挑戰。即使美國總統特朗普,也在漠視疫情兩個月後,終於不得不重視疫情在美國的快速蔓延而採取行動。香港沒有理由不居安思危,特區政府沒有理由囿於成規。

  粵港澳應聯防

  我反覆強調,無論防控疫情還是維護和發展經濟,香港都必須依靠國家。在防控疫情上,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必須盡快與內地結成共同防止疫情輸入的出入境和檢疫安排。在三地都基本杜絕本地病例的條件下,恢復三地之間在疫情爆發前的出入境和檢疫制度,同時嚴格防止從外國輸入病例。以此為前提,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恢復內地居民到港澳的自由行,恢復三地所有商務往來。香港經濟在2003的SARS之後是靠內地居民自由行等措施激活的。面對全球經濟衰退很可能惡化為大蕭條的形勢,香港經濟唯一靠得住的「活水」,只能來自內地。

[责任编辑: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