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應建疫情預警制度-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全球應建疫情預警制度

2020-04-03
来源:香港商报

  學研社成員 吳桐山

  新冠病毒肯定仍不算人類歷史上殺死最多人的病毒,但肯定是人類歷史上影響層面最廣的病毒。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說疫情可能持續數年,若果真如此,人類社會真的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生產力和生活水平都會大幅倒退,哪怕疫情過後也需要多年時間才會復原。

  缺乏預警造成災難

  要說這次疫情給我們的教訓,我認為應該是建立疫情預警制度和醫療防護物資的戰略儲備制度。武漢作為疫情首先爆發的地方,病毒在去年底已經開始傳播,但在1月23日宣布封城前,其實市內市民並沒有做什麼防護措施,甚至仍然在舉辦大型聚集活動。如果能夠提早預警,然後市民按照政府要求做到勤洗手、戴口罩和減少社交接觸,可能根本不需要走到封城這一步。好可惜,歐美國家也完全沒有汲取武漢的教訓,也是完全沒有做好早期的衛生防護措施。美國直到每日新增病例達2萬人,總統特朗普才改口叫大家要戴口罩,太遲了吧?

  疫情無論在武漢還是在歐美,各地早期都面對口罩荒。我認為汲取今次教訓,各地政府應該建立起口罩、防護衣一類醫療防護裝備的戰略儲備制度,也就是在沒有疫情的時候,儲備好一定數量的防護裝備。在香港,雖然醫管局和政府有一定儲備,但那只是考慮醫護和官員自身的需求,並沒有考慮市民的需求。至於中國這麼大一個國家,需要假設一種情景,那就是如果新疫情在一個2000萬人口的一線城市爆發,如何確保在疫情早期就有充足的防護裝備應對?以口罩為例,我們是否應該儲備好讓2000萬人每人一日一個,可以用3個月或6個月的儲備量?這個是假設新病毒通常只會在一個地方率先爆發,在哪裏爆發,國家的戰略儲備就馬上運到那個地方,確保有充足裝備防止病毒傳播。醫療防護裝備的保質期一般有3年,只要國家定期更新儲備,將舊有但未過期的裝備投向市場,應該不會造成什麼浪費。

  莫好了傷疤忘了疼

  至於制度上,人類在預防天氣災害、地震、海嘯等方面都有較好的預報制度,各國有統一的協調溝通,但偏偏在疫情防控上,這次就暴露出人類的短板。今次之後,國際社會絕對有必要建立一套類似天氣預報、預警一樣的疫情預報、預警制度,假設任何地方出現新病毒,我們應該做好預案去應對。事實上,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只要我們有機制去處理每天龐大的人口流動和世界各地的傳染病數據,大家共享、分析這些數據,相信疫情同樣是可以做到預報的。不久的將來,我們策劃每一次出行的時候,除了看天氣預報,還要關注目的地的傳染病風險指數。疫情預報要做到好似天氣預報一樣,例如一號風球就要取消大型群體活動、三號風球就要公眾地方戴口罩、八號風球個別行業停工,等等,該立的法都立好。天氣是不可控的,但病毒傳播其實是人類可控的,如果我們的預報、預警制度執行得好,每次一號風球我們就已經把工作做好,根本不需要等到八號風球。

  隨着氣候暖化和人口流動全球化,新冠病毒絕對不是最後一個對全球造成巨大影響的病毒,防護物資儲備和疫情預報預警制度在當今世界不可或缺,國際社會必須在疫情受控後馬上行動起來,不要好了傷疤忘了疼。

[责任编辑:董岳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