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有所居 住有宜居 深圳首個「人工智能+透明物管」模式在羅湖啟動-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住有所居 住有宜居 深圳首個「人工智能+透明物管」模式在羅湖啟動

2020-04-20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訊】記者易小婧報道:安得廣廈千萬間,住房是市民最關心的事情。疫情期間,羅湖收到了很多關於住房問題的諮詢:有市民擔心,疫情會延遲選房或者入住,甚至會拖延工期;企業來諮詢,受到疫情的影響,人才住房吸引人才的作用是不是更重要了?想了解今年羅湖區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分配情況等。羅湖區住房和建設局馬曉東在本期羅湖雙周發佈會上做了 「解碼『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的羅湖實踐」主題發佈。
 
 
  「住房問題,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事關羅湖千家萬戶切身利益,事關全區營商環境提升。在粵港澳大灣區與先行示範區的『雙區驅動』進程中,我們一直積極探索與其相匹配的住房建設與管理模式,就是如何在『住有所居』的基礎上,通過監管與服務,實現『住有所管』,打造『住有宜居』的羅湖模式。」馬曉東表示。
 
  多渠道穩保「住有所居」目標
 
  數據顯示,2018年羅湖區常住人口密度為13210人/平方公里,是深圳市人口密度的2倍。面對如此大的需求,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給尤為重要。近年,羅湖將城市更新、棚戶區改造作為籌集住房的重要途徑,加快推進羅湖「二線插花地」棚改工作,嚴格要求各項目頂格配建保障性住房為房源提供增量。
 
 
  「今年上半年我們將發出去2600萬元的市場租房貨幣補貼,讓那些受疫情影響、沒有享受到免租政策的人才和低收入家庭感受到政府的溫暖。」這兩年,面向戶籍在冊輪候無房家庭配租公共租賃住房1036套,突破了羅湖區多年無力消解輪候庫的困境;並首次面向先進制造業職工配租公共租賃住房200套,擴大了覆蓋面,為實現轄區居民「住有所居」目標打開新局面。
 
  記者在雙周發佈會上獲悉,羅湖區正多渠道實現「住有所居」的目標。首先,為了尋找解決住房問題的最優方案,羅湖開闢了一條政企合作的路子,與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團共同組建羅湖人才安居有限公司,利用深業東嶺項目試點「政府+企業」的模式,即由政府負責制定政策、准入門檻和條件,由企業負責運營管理,實現了人才住房規模化供應和專業化管理。先後規模化租賃深業東嶺、萬科泊寓、招商開元、深南廣場等交通便捷、配套完善的項目,通過市場籌集住房1653套。其次,進行城市更新配建以及「住房+補貼」雙重保障,舉辦大梧桐新興產業帶企業人才住房選房及交付儀式,定向為科技企業配租了170套銀湖藍山人才住房。「十三五」以來,羅湖區面向企業配租人才住房3223套,發放人才貨幣補貼7786.7萬元。
 
  向住有宜居「全力衝刺」
 
  「有瓦遮頭」是基本,如何在「住有所居」的基礎上,實現「住有宜居」的美好願景,是羅湖區思考並通過實際行動去解決的命題。
 
  馬曉東再指,羅湖區在籌措房源的過程中,一直優化住房環境與公共配套設施,同時大力推進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項目周邊交通、教育、醫療等配套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服務;構建高端化、精品化、精細化公共服務設施體系,與相關部門協調加快推進高品質的文體設施、重大醫療設施建設項目等,通過完善區級公共服務設施打造宜居環境。
 
  在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籌建中突出綠色、環保理念,注重住房品質提升,探索全面推廣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等新技術,營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如,羅湖區率先開展宜居示範社區試點建設,羅湖「二線插花地」棚改項目將採用街區制、海綿小區等七大新興技術規範,打造配套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的「現代化人居環境示範社區」、「綠色生態型社區」和「和諧社區」,建設宜居示範社區。
 
  「透明物管」 讓陽光照亮業主心房
 
  作為中國大陸物業管理的發源地,羅湖一直引領全國物業管理行業的潮頭。為再度引領先行示範,推進物業行業的「規範化、智能化、市場化」,羅湖建立了「羅湖物管」數字平台,實現市、區、街道、社區和企業同步聯管聯動,有效解決物業監管、物業服務信息公開化、透明化等問題,及時化解物管領域的矛盾糾紛。「羅湖物管」平台的正式上線運行,標誌着羅湖物業管理從傳統管理模式正式邁向信息化、智能化行列。
 
  今年下半年,5G技術將在深圳全面覆蓋施行,作為第一批試點城市,羅湖區委區政府協調各方面力量積極推動有關工作,預先植入了最新的5G數據模塊。「一旦5G信號全面覆蓋城市以後,我們將第一時間與之相連接,相呼應,從而實現全區的物業管理5G化,打造全國範圍內第一個由5G技術支撐從而實現智慧物業管理的區域。屆時,網絡聯通速率將極大提升,系統的效率將極大提高,我們也會相應地增加功能模塊,涵蓋更多的管理內容,儘可能實現平台一體化。」馬曉東說。
 
[责任编辑: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