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租房市場有明顯的淡旺季之分,普通住宅買賣在春節、五一、十一黃金周等特定節點前後也有成交量和成交價上的區分,存在一定的周期性。但是,學區房沒有。”多位學區房中介銷售人員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中國證券報記者走訪北京西城區、海澱區、東城區等多個知名學區房片區發現,學區房價格整體平穩,成交量並沒有受到疫情影響。不同片區的成交價出現一定的差異。其中,海澱區由于待售房源較多,整體價格平穩;西城區則由于低總價房源較少,業主降價意願小,在需求不減的情形下,價格出現小幅上漲。此外,樓齡對議價空間影響較大。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王小嬙表示,疫情只是延緩購房需求釋放,並沒使購房需求消失。盡管隨着“多校划片”政策的推行,“學區房”概念在被弱化,但北京東西城、海澱的教育資源優勢明顯且較為集中,“學區房”很受家長青睞,價格一直比較堅挺。
淡旺季差異小
位于海澱中關村(9.480, -0.08, -0.84%)一小某學區房片區銷售人員張麗(化名)向中國證券報記者介紹,中關村一小附近學區房成交均價目前在12萬元至13萬元/平方米左右,這一價格已經保持了兩年多的時間。“片區最高的時候炒到18萬元/平方米,是2016年底成交的,賣的是個開間。第二年3月,北京地區出台限購政策,學區房出現了較明顯的下跌,2017年底均價就跌到13萬元/平方米左右。現在的價格處于平穩狀態。”
據張麗介紹,自2017年北京地區樓市限購政策調控實施以來,學區房成交價和成交量每個月都很均勻。“疫情並沒有影響學區房成交,很多家長在疫情管控較為嚴格的2月底、3月初前來看房。就是怕疫情過後,房價會出現上漲。”張麗指出,“北京的房價基數高,學區房更是如此,只要稍微一動,幾十萬的總房款就出來了。所以疫情期間,關注學區房動向的人還是很多。”
“疫情期間的關注,還是出于對價格波動的擔心。”張麗解釋,“為了孩子上學,不會說9月份開學,6、7月份才去買房子。過戶、落戶、審核都需要時間,一旦有差池,耽誤的是孩子。絕大多數家長都是提前看房、提前買,這也造成了學區房沒有淡旺季的原因。成交量和片區出房量關系很大。有的學區房因為具備較強的保值功能,很多‘不差錢’的人,孩子即便用完了學區房的功能,依然不會賣掉。于是,導致很長時間都沒有房源出售,也就沒有成交,但是不代表市場沒有需求。”
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知名學區房銷售人員的印證。以西城區為例,中國證券報記者走訪了德勝門、金融街(6.700, 0.01, 0.15%)、月壇、什刹海等多個西城知名學區發現,近期西城區的這些學區房掛牌房源中,很少有小戶型出售,1200萬元至1500萬元的小兩居成為出售主力。而在此之前,500萬元至800萬元的入門級學區房較容易找到。
“1000萬元以下的房子基本都賣掉了。小戶型基本都不出房,沒有新房源掛牌。業主持有這個片區的房子,一方面想上學,一方面也是為了保值、升值。疫情影響很多投資渠道的收益,賣掉學區房,投資別的產品可能還不如持有,因此最近掛牌業主較少。金融街片區目前在售小戶型報價在20萬元/平方米,實際成交兩居室在17萬元至18萬元/平方米。價格出現小幅上漲,每平米相比春節前高了2000元至4000元,主要看業主着不着急賣。”位于金融街辟才胡同附近某宏廟學區銷售人員趙璐(化名)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針對所在片區的成交情況,德勝門學區銷售人員則告訴記者,“雖然有疫情,但上學購房的需求沒變。每年5、6月份是入學信息采集期,有的家長年後開始訂房,特別是2、3月份成交量整體較高。今年受疫情影響,2月份需求有在3月釋放的情況。從3月底至今,這個片區賣了47套,和往年同期差不多,和1月份比高了幾套。”
多位銷售人員表示,西城區不受“六年一學籍”“多校划片”限制,加上西城區教育資源相對均衡,很多預選其他城區的家庭選擇了西城區。同時,西城區作為主城區,目前僅有一處新房項目,且總價多在2000萬元左右,讓很多家庭“望而卻步”。
房齡對價格影響大
中國證券報記者走訪發現,除了學區位置和對應的學校質量外,學區房的議價空間主要和樓齡關系較大。大部分區域“老破小”房源因樓齡高、貸款比例低等因素,整體議價空間大;較新商品房因居住環境好、後期好出售等優勢成交量大,價格“堅挺”。房價穩中有漲的學區房,大多數是带電梯、有物業、租金回報高的次新樓盤。
多家房產監測機構指出,今年以來,學區房成交量和價格整體穩定,未出現大幅波動。隨着購房者對品質要求的提高,存在摒棄“老破小”選擇較新“學區房”情況。
中國證券報記者走訪中發現,低于市場價或議價空間大的房源,其樓齡、戶型均有明顯的“硬傷”。此外,很多房源打着“學區房”名義,但其實對應的學校並非坊間流行的“知名學府”。
以海澱黃莊某片區為例,某知名中介平台一套73平方米2居室房源,報價615萬元,建成時間在1990年左右,屬于普通型住宅,戶型為東西走向塔樓,滿五不唯一。中介平台銷售人員王欣(化名)告訴記者,業主考慮到樓齡高後期不好出售、采光不好和變現原因,最低可以580萬元成交。若按照最低價計算,每平方米僅為7.9萬元。“房子也能上學,但不是名校。海澱的學區房都要每平方米12萬元以上。品質好點的房源均價在13萬元至15萬元/平方米。”
除居住體驗差、保值潛力小以外,房齡直接影響貸款期限和貸款方式,這讓很多購房者“來回徘徊。”在稻香園某社區,銷售人員王超(化名)告訴記者,記者看的房子,當天已有4組客戶看過。“有個客戶第一次是和父母一起來的,今天老婆、孩子一家5口都來了,看了覺得不滿意。”王超告訴記者,上述客戶不滿意,除房子采光不好外,貸款期限是最重要的原因。客戶稱孩子上學花費大,想延長還款時間減輕壓力,“但該房源是1980年左右的,最多也就貸款10年左右,還不能正常公積金貸款”。
相較于“老破小”,較新的學區房議價空間非常有限。部分區域價格穩中有漲,有些區域受到疫情影響,成交量有所回落,但價格卻依然“堅挺”。“品質高點的小區管理嚴格,無法带看,基本沒有成交量。”一較新學區房片區的某中介店長說,“這片區房子比較新,學校也不錯。加上入學采集信息期,業主很少願意降價出售。”記者注意到,該片區房源最新調低價格記錄都停留在2019年。
學區房定位仍不明朗
2019年上半年,備受關注的北京市東城區、海澱區和西城區幼升小入學指導意見細則悉數公布。海澱區和東城區在相關細則中明確規定,自划定日期後取得房屋產權證的家庭,其適齡兒童將按照多校划片的方式入學。
多校划片政策發布以後,2019年下半年,東城區和海澱區一些傳統強勢學區房價格出現了一定下滑,家長在選購學區房時更加理性,更加看重房屋本身的居住價值。而西城區的一些熱門學校的學區房仍然搶手,小戶型單價仍處于高位。
“中介在銷售過程中,不可以主動提學區房幾個字。這種屬性的房子,受政策影響很大。”多位銷售人員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要參考二手房市場整體情況,更重要的是看具體學校的招生情況。”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师張大偉認為,對于絕大多數家庭來說,不買學區房難以進入這些熱門學校的前提沒有變化。入學政策調整之後,買了學區房是否能上目標學校,還要觀察招生時的具體操作細節。
諸葛找房數據顯示,北京二手房今年前三個月的成交量分別為8410套、3493套、7493套,均價分別為60685元/平方米、60295元/平方米、60117元/平方米。其中,西城區今年前三個月的成交量分別為582套、232套、531套,對應均價分別為114976元/平方米、114814元/平方米、114282元/平方米;海澱區今年前三個月的成交量分別為1025套、446套、886套,對應均價分別為82521元/平方米、82869元/平方米、83653元/平方米。
王小嬙認為,購房需求將會逐步釋放,不排除下半年購房者集中入市局面。就學區房來看,如“老破小”對應學校優質,依然會受到家長青睞,量價仍能恢復到之前合理水平;反之,可能面臨量價齊跌局面。此外,隨着購房者對房屋品質和物業管理的認知加強,購房者存在摒棄“老破小”選擇較新的“學區房”可能。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則認為,隨着郊區新房對應學校教育資源的提高,市中心學區房的競爭力會被削減,預計未來市中心學區房價格上漲空間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