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穿越,2000多年前的奥运会上都有啥?-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文化 > 副刊

一秒穿越,2000多年前的奥运会上都有啥?

2020-05-12
来源:有书至美

  众多周知,奥林匹克运动会发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


  根据传统的记载,在公元前776年,奥林匹亚城首次举办其著名的运动会。比赛项目有骑术、徒步赛跑、摔跤、拳击等。运动会四年举办一次,当时的希腊以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年。

  在整个希腊文明的发展演变中,留下了许多与运动比赛及运动员相关的壁画、雕塑等艺术作品。在东京奥运会延期的日子里,不妨跟知美君一起,从这些艺术品中追溯奥运赛会的源头,欣赏当时的运动项目及运动员的健美身姿,然后一起期待明年东京奥运会的到来~


  战车赛跑

  战车赛跑是古希腊运动会头等重要的项目。在关于运动会起源的一种记载版本中,便记载了这个项目。

  这种记载将运动会的起源归功于佩洛普斯,这位非希腊人与当地国王俄诺玛俄斯(Oinomaos)进行战车赛跑,以赢得国王的女儿为奖品。

  在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庙的山墙上,记录了这场比赛的场景。

 

 

 

奥林匹亚示意图

 


  奥林匹亚,宙斯神庙:山墙。高(中央)3.3米,宽 26米,大理石。公元前457年前。

  东山墙:佩洛普斯与俄诺玛俄斯在战车赛跑前作准备,西山墙:赛托尔与拉皮斯族之战。

  神庙的东山墙上,宙斯主持佩洛普斯与比萨国王俄诺玛俄斯战车赛之前的准备,以国王的女儿希波达米亚(Hippodamia)为奖品。主神站立在轴心,两侧是佩洛普斯与俄诺玛俄斯,二人的两侧则是未来的新娘及其母亲。


  奥林匹亚,宙斯神庙:东山墙的中心雕像群。高(中心人物)3.15米,大理石,公元前 457年前。

  学者们仍在争论雕像的位置安排:谁站在宙斯右侧?

  五个直立的人像与三槽板及正下方的圆柱对齐。周围环绕着马匹、战车、马夫,两角落里是当地的河川,表现为盘曲的拟人形象。


  奥林匹亚,宙斯神庙:东山墙角落中的人像。长2.3米,大理石,公元前457年之前。

  通常被推断为象征流经圣所的两条河流之一。

  在公元前6世纪早期,由于奥林匹克运动会办得非常成功,其他圣所也企图来参一脚。从公元前580—公元前570年,德尔菲、伊斯米亚、尼米亚经过一番整顿,意欲与奥林匹亚一争高下,在本地举办运动会。

  与奥林匹亚一样,这些运动会也不设奖品,仅授予冠军头冠,《让柏骑手》所戴的就是尼米亚冠军的野芹冠。


  雅典卫城,骑马雕像(《让柏骑手》)。高81.5厘米,大理石,约公元前550年。

  于是便演生了四年一轮的祭典循环,每一年,希腊某个城市都有一场“赢冠冕的运动会”。对于精英们、以及迎合精英需求的流动艺人,这些祭典既是重要的社会事件,也是信息交换的中心。

  西西里岛的独裁者们渴望被大陆人敬重,争相在泛希腊运动会投注财力,并且重金委托爱琴海地区的著名诗人,包括品达和巴库利德斯(Bacchylides),为夺冠者赋诗。独裁者在本城举办公共祭典时,便会上演这些颂歌。

  冠军的战车作为歌辞的视觉对应者,也被铸于城市的钱币。


  锡拉库萨的铸币,一枚4德拉克马铸币。白银,约公元前485—公元前480年。

  银金币正面显示这座城市的泉水宁芙阿瑞图萨的头像,海豚在其四周旋绕;背面显示这座城市独裁者的马被授予跑马赛冠军桂冠。

  可以说,这是独裁者与政府融合为一体。此外,他们会在德尔菲和奥林匹亚修建昂贵的纪念作品。

  公元前470年,锡拉库萨的独裁者希厄隆两度夺得德尔菲的战车赛跑,其兄弟波莱扎洛斯(Polyzalos)便斥资制作一组青铜雕塑,立于阿波罗神庙东侧。


  战车御者,出土自德尔菲的阿波罗神庙,属于一组大型冠军纪念群像。高1.8米,青铜,约公元前475—约公元前466年。

  通常被视为属于底座镌有杰拉城的波莱扎洛斯铭文的群像,尽管这一关联性在近年间受到质疑。

  这组青铜雕塑的制作时间颇具争议性,但大致必定介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466年。这组战车群像所表现的可能是四马战车、御者以及马夫。底座所镌刻的铭文说,波莱扎洛斯以杰拉城君主之名立起这座纪念像。

  公元前466年,杰拉城的独裁统治解体之后,杰拉人以较为中立的文辞取代这块铭文,但未曾搬走战车群像。更甚者,即使在独裁统治失势后,杰拉与锡拉库萨的铸币依然烙有战车。

  初获自由的城市未曾彻底地跟旧主子断绝关系。相反,旧主子的荣耀,如今归属整个城市,成为政府的一部分遗产。战车赛跑作为贵族最喜爱的消遣活动,逐渐被人民接替过去。

  拳击

  阿提卡出产有一种重要雕塑类型:浮雕墓碑。绝大多数浮雕属于男子墓冢,浮雕墓碑上的男子总是穿衣或携带某物,比如士兵身穿铠甲,或者运动员腕悬细颈精油瓶,或者逝者立于一幅嵌板上方,嵌板之内雕刻一名奔跑的戈耳工或一辆战车。


  阿里斯提昂的浮雕墓碑,署名为亚里斯多克勒斯(A ri s tokle s)。出土自阿提卡的维拉尼德扎(Velanideza)。高(仅碑身)2.4米,大理石,约公元前510年。

  阿里斯提昂身穿步兵铠甲,面庞似乎使用不同于身体其他部位的颜色

  有一截浮雕残片出土自凯拉米克斯墓园(Kerameikos),为一名拳击手,生动地刻画了他为职业付出的代价——鼻梁断裂,耳朵破碎似花椰菜,独立式雕像便难以企及这样的典型刻画。


  拳击手的墓碑,出土自雅典凯拉米克斯墓园。高23厘米,大理石,约公元前550—约公元前525年。

  拳击手举起拳头,摆在眼前。图中可见手腕和前臂有十字交叉缠绕的布条,当作关节护套。

  公元前5世纪晚期,雕塑艺术开始趋向个性化趋势,公元前4世纪,这种趋势继续迅猛前进。肖像雕塑首次不再作为社会类型的代表。


  拳击手,奥林匹亚,或推断出土自雅典雕塑师西兰尼昂(Silanion)。高28厘米,青铜,约公元前350年。

  对比凯拉米克斯墓园的浮雕残片和上图奥林匹亚的拳击手雕像,可以看出:断裂的鼻梁与粉碎的耳朵表示两个形象都是拳击手。在这两个标示之外,古风时期的浮雕不曾刻画更多细节特征,好似将形象设定为成年男性拳击手便已足够,此人再无任何值得形容的特征。

  相反地,公元前4世纪的雕塑师则精心描绘面貌特征。这位拳击冠军眯起猪眼似的眼睛,双唇紧绷好似发怒,头发和胡须蓬乱,颇有凶残的模样。这尊头像可谓是戏剧化特征刻画的试验。

  罗马的这尊拳击手雕像则更毫不隐讳地从过去寻找灵感,甚至寻找正当的理由。


  《拳击手》,出土自罗马。高1.2米,青铜、黄铜,公元前3—公元前1世纪。

  左:全像;右:头部细节。

  这件拳击手雕像的姿势借鉴公元前4世纪雕塑大师留西波斯的著名雕塑赫拉克勒斯。然而,这个陈旧的姿势结合超级魁梧的体格,简直可以匹敌《萨莫色雷斯的尼刻》那身剧烈飘扬的衣纹。

  每一块肌肉似乎都在膨胀,并加以夸张地渲染,皮肤光泽璀璨、隐约起伏,仿佛散发着可触的活力。古代的拳击比赛残酷至极,拳击者的双手所戴不是防护手套,而是加固的皮条。断裂的鼻梁与花椰菜似的耳朵揭示了拳击手漫长的职业生涯。

  这位拳击手刚退下拳坛,脸上有数道新伤,以黄铜镶嵌为血迹,从伤口淌出,落在大腿和胳膊,以较暗的合金塑造出右颊一片淤痕。

  如此极致的写实手法是希腊化时期雕塑风格的另一重要取向。这位雕塑师几乎全然摒弃希腊的理想化传统,转而实现诉诸本能的效果。这位拳击手可以召唤各种不同的情感:怜悯、敬佩、鄙视,甚至施虐的满足感。

  戏牛竞技

  除了战车赛跑、拳击等赛事项目之外,在远至青铜时代的米诺斯文明的宗教里,还有一种非常值得关注的戏剧化的庆典——“戏牛竞技”。

  在这种庆典中,竞技者撑跳跃过迎面奔来的公牛(可参见网络上西班牙花式斗牛表演的照片或视频)。这类戏牛竞技在近东各地也很常见,而米诺斯人对此似乎格外痴迷。

  米诺斯文明中期I时期以来,竞技的形象表现频繁出现于众多艺术作品。由于有些形象同时包含着建筑元素,人们猜测宫殿的中央庭院可能是戏牛竞技的舞池。

  有一幅出现时期相对较晚的湿壁画,经过大规模修复(仅色泽较暗部分为原貌),便呈现这一非凡的壮举。


  戏牛竞技者湿壁画,出土自克诺索斯。高78.2厘米,湿壁画,米诺斯文明晚期II— IIIA。

  这块嵌板属于戏牛竞技壁画的一部分。经过大规模修复,相较古代的原貌,现代增添部分颜色稍浅。

  画面中,公牛迎面奔来,竞技者手抵牛犄角,身体顺势抛向半空,敏捷地空翻,稳稳落坐于牛背,或者紧贴牛臀降落在地面。继而,其他表演者扭着牛角与牛搏斗,将公牛摔倒在地。

  与鸟雀蓝猴壁画的空间关系相比,戏牛竞技壁画中的形象似乎越发轻盈,颇似海洋风格陶器上漂游的海洋生物。


  鸟雀与猴子湿壁画,出土自克诺索斯壁画室:细节与复原图。高85厘米,长(共计) 约5.5米。湿壁画,米诺斯文明中期 IIIB至米诺斯文明晚期IA。在20世纪经过大规模修复。


  海洋风格的来通,来自克里特岛的斐斯托斯。高20.2厘米,黏土。米诺斯文明晚期IB。纹案为卷曲长触须的螺贝(海螺)。

  在戏牛竞技壁画上,公牛四腿腾空,这一姿势被称为“飞奔式”。这透露了克里特岛也受到希腊大陆的影响。

  扑牛的竞技者都有着刚健的体格,身着米诺斯男子的传统服饰:身缠腰带与裆袋,蓄着长发。然而,画面中心的扑牛者为棕色皮肤——传统绘画模式的男性肤色,两侧的扑牛者却是白色皮肤——传统绘画模式的女性肤色。那么,这些竞技者究竟是男子还是女子?

  另有一些湿壁画描绘的人物有着白色与棕色混合的皮肤。


  戏牛竞技者湿壁画,出土自太尔·艾尔-达巴(古称为阿瓦里斯),埃及。总高约75厘米,(残片)高17厘米,湿壁画,米诺斯文明晚期IA。

  数字修复技术。戏牛竞技的舞池位于沙漠中的迷宫前。

  依据另一个体型维度来判断,这些形象应当为男性,但难以作出确凿的定论。

  这里较有启发意义的是,戏牛竞技的仪式,似乎模糊了男女之间刻板的两性差异。简言之,扑牛者的性别灵活流动,而非遵守约定俗成的规矩。

  这一仪式或许是成年礼,可能以混合的颜色体现少年竞技者正处于“中间状态”。正如西班牙的斗牛,戏牛竞技仪式最后的牺牲品,大约是那头公牛。

  尽管如此,纵身跃过狂奔而来的公牛,对在场者来说,仍然极为惊险,米诺斯的艺人便经常描绘竞技者被牛角抛掷或牛足践踏的情景。


  金杯,锻打的装饰纹样,出土自拉科尼亚的瓦斐奥的托洛斯陵墓。高7.8厘米,黄金,米诺斯文明晚期IB或希腊底文明晚期II。

  公牛冲撞、践踏男子。逼真的自然风景,形象地呈现树木和起伏的地面,表明这一作品深受米诺斯文明的影响,可能出土自克里特岛。

  希腊世界的艺术与考古


[ 英 ] 理查德·西奥多·尼尔

2020年3月

有书至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为希腊艺术史领域的入门读物,这部著作带领读者领略自青铜时代至罗马崛起之间希腊艺术的演变历史,着重强调两千年间地中海文明的多样性与国际性。

  芝加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理查德·西奥多·尼尔以独到的眼光展现视觉文化在希腊世界所发挥的作用,及其与政治、宗教、古代日常生活的关系。此外,作者结合建筑、定居地与背景资料,揭示希腊与古代世界其他地区的广泛交流,包括源自埃及的灵感,遍及安纳托利亚与阿富汗的希腊文化影响等等。


  希腊艺术史入门必读书

  书中汇集了600张高清图片及详实的考古背景知识、第一手史料等,全景式呈现了纵跨2000余年的希腊艺术与考古故事,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是希腊艺术史领域的必备入门读物。


  风靡欧洲各大高校的经典教材,饱受赞誉

  本书由芝加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理查德·西奥多·尼尔倾情撰写,他以新意盎然、引人深思的方式讲述希腊艺术的历史,逻辑清晰,见解精辟,获得密歇根大学、剑桥大学等多所高校教师推荐,以及各高校学生读者的喜爱,堪称希腊史领域的经典大学教材。


  一部关于希腊文明的通俗演变史

  本书综合了希腊世界的艺术研究和考古研究,通过展示、解读希腊文明中的大理石雕塑、神庙以及陶塑、铸币、住宅建筑等,带读者沉浸式感受古希腊的文明和生活,刷新对希腊文明的刻板印象,是希腊文明爱好者的必读之书。

 

[责任编辑:郑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