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說】張紅偉代表:建議降低民營企業稅負 激發企業活力-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代表委員說】張紅偉代表:建議降低民營企業稅負 激發企業活力

2020-05-26
来源:香港商報網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東陽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張紅偉
 
  【香港商報訊】記者李芳 通訊員蔡仁銀報道:  今年全國兩會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引起了代表委員們的熱議。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東陽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張紅偉表示,此次全國兩會,最關注的就是實體經濟的發展問題,並針對減負降稅提出《關於進一步降低民營企業稅負,激發企業活力的建議》。
 
  降低產業鏈中間環節製造業稅負
 
  張紅偉認為,當前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加上中美貿易摩擦、金融市場波動、去槓桿、防風險等多重因素擠壓,一些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特別是製造業企業發展面臨不少困難。近年來,為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國家相繼出台了多項減稅降費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2018年、2019年兩次降低增值稅稅率、擴大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範圍、對部分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予以一次性退還等措施。然而處於產業鏈中間環節的製造業稅負下降不明顯,獲得感不強。比如廣東某公司2018年、2019年稅負分別為11.0%、11.3%,占凈利潤的比例分別是47%、63%。
 
  針對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困境,張紅偉提出建議,一是進一步調整增值稅稅率結構,合併稅率,三檔變兩檔,將最高檔稅率13%與現行中間檔稅率9%合併為一檔。既可以進一步降低製造業企業稅負,還可以減少多檔稅率對市場運行帶來的扭曲作用。
 
  二是推進企業所得稅稅制改革,降低企業所得稅基準稅率,而近年來很多國家已經陸續降低了企業所得稅的稅率,我國也應當適當降低。降低企業稅負,增強企業活力,更能讓企業更充分參與國際競爭。
 
  三是實施個人股東從非上市公司獲得分紅所得稅稅率優惠政策,《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20%。但個人股東從上市公司取得的分紅可以減半徵稅,為激發個人創辦實業積極性,建議個人股東從非上市公司獲得分紅也減半徵收。
 
  鼓勵年輕人紮根實體經濟  傳承工匠精神
 
  針對如今在年輕人中流行的「網紅熱」,張紅偉也有自己獨到的思考。「網紅和產業工人崗位不是對立的,而應該是有機結合,融合發展的,不管是網紅還是產業工人,都需要付出努力才能成為行家裡手,都體現了工匠精神。」
 
  他說:「在新時代,我們既要順應互聯網發展的趨勢,接納網紅這個新鮮的職業,也要通過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引導、鼓勵更多的年輕人紮根實體經濟,傳承工匠精神。實體經濟要高質量發展,既要尊重企業家精神,也要培養年輕人的工匠精神。」
 
  他認為:「首先,企業作為重要的市場主體,生產和創造經濟社會價值,離不開企業家的統帥和領導,也深刻地反映出一種企業家精神的內在成長和支撐。市場活力來自於人,特別是來自於企業家,來自於企業家精神。新時代新發展特徵亟需我們轉變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能、振興實體經濟和實現高質量發展,企業家精神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主體和生產要素,更是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驅動力量和決定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關鍵因素。」
 
  「其次,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大量優秀的產業工人,需要產業工人的工匠精神。只有通過高素質人才精心打造優質產品,發揚『工匠精神』,才能創建更多的『中國品牌』,加快推動製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這就需要通過不斷營造氛圍,健全和完善產業工人專業培訓、等級認定、業績考核的長效保障機制,不斷改善和提高技術工人薪酬福利待遇和獎勵措施。這會讓產業工人得到到更多的尊重,讓產業工人有更高的榮譽感,使產業工人在企業安心樂業。」
 
  將抗疫精神轉化為助推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這是一次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特殊背景下召開的全國兩會,張紅偉認為此次大會能匯聚共克時艱的正能量,切實將抗疫精神轉化為助推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他說:「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國家和人民以嚴峻考驗,在抗擊疫情期間,我們國家和人民展現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迎難而上、勇當先鋒』,『捨身忘死、日夜奮戰』,『精準防控、精心救治』,『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抗疫精神。抗疫精神是中國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疫情防控鬥爭中展現的抗疫精神,是繼中國「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等之後,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又一次升華,集中體現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自主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中國精神的重要部分,是團結一心、自強不息、拼搏進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力。」
 
  張紅偉表示:「在當前環境下,我們要將這種精神延伸到脫貧攻堅、科技創新、發展經濟上,使其成為社會發展強大的推動力。作為企業界代表,我們也應該發揚抗疫精神,迎難而上,敢於擔當、主動作為,勇於創新,用企業高質量的發展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责任编辑: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