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脈搏】國安法利港長遠發展-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香港脈搏】國安法利港長遠發展

2020-05-27
来源:香港商报

  凌昆/文

  全國人大就香港維護國安立法,引起本港及海外熱議,大受注視者乃此舉會否對本港的商貿及金融中心地位有不利影響。無疑如此重大的政治變化所帶來的效應必須予以充分剖析,從總體看短期干擾難免,但長期卻屬利好。

  震懾反中亂港勢力

  當疫情漸退後,香港經濟面對的最大問題是政局不穩社會不安,若新法能有助止暴制亂,則可大大改善經濟環境,增添投資及消費信心,對推動長遠發展的注意力也可回升。尤為重要者是反中亂港勢力一直抗拒與內地融合,由抹黑大灣區及「一帶一路」建設來阻延香港參與,新法將有助震懾此等勢力及抑制其阻延行動。反融合勢力受壓也將有利在「一國兩制」下的跨境合作創新,仿效珠海澳門間的「橫琴模式」,兩會期間有本港代表提出在大灣區設立港人生活社區,但這大可不必,因為內地正逐步放寬港人北上定居及就業等的限制,和賦予更多國民待遇,故北上者應融入內地社會而非別樹一幟。另一方面,對於支持本港高科產業發展、創新活動及產學研一體化,則應如筆者建議允香港在大灣區內設置科教飛地(見拙文,本版2019年5月4日)。這將利好本港經濟升級轉型。

  港股匯抗震底氣甚強

  當然,推行香港國安法必須充分估計美國的反應,特別是對香港進行各種制裁。其中尤須注意者是取消對港的優惠待遇(如獨立關稅區等),和實施如針對俄國、伊朗等的金融制裁。其實由於客觀形勢發展,美國的優惠已無很大作用:香港已無很大量貨物出口,雙邊貿易上美國享有巨大順差,關稅優惠意義不大。隨中國科技水平猛升美國對港的高科產品出口寬限效用日減。相對來說金融制裁影響較大,畢竟香港是個金融中心,且港美金融聯繫密切。影響來自兩大項:市場震蕩及交易禁制。市場方面,美國制裁及中美交惡必令投資信心受衝擊造成震蕩。首當其衝者是股匯市場。早有西方大鱷及本港內應積極唱衰香港以製造跌市氣氛,從而加大政治打擊作用。幸好香港早已經歷多番股匯外源衝擊,有關方面在應對上經驗甚多。故多年來股市大幅波動不少,但對金融系統及聯匯制度未造成嚴重損害。

  香港股匯抗震底氣甚強,因本地銀行體系穩健,財政狀況良好、外匯及儲備充足,金融監管嚴格有效。這些情況全球少有,更遠勝歐美,何況還有祖國的大靠山。當年SARS時聯匯受衝,國家即承諾以外儲支持港匯,有力嚇阻大鱷。今天兩地財力更非當年可比,炒作空間更小。近期還有一個當年未有的利好因素:當歐美疫情難控經濟沉淪之時,中國已開始復元,經濟表現反差強烈,再加上佔本港主導比重的內地企業股值博率高,多個國際股市指標均已納入A股並擴大其權重,故恐慌性資金由兩地外流必將短暫且受制約。中美鬥爭激化亦有利港股,更多中資股自美回流本港上市,必吸引大量資金到來。當然監管當局仍不可疏忽大意,還須密切注視形勢發展,並準備好系列應急手段以防萬一。這應包括對短期大額資金跨境流動的控制、禁止股市沽空,設立股市停板機制等。且不妨預先聲明手段的存在以起震懾大鱷作用。

  促進金融轉型

  交易限制將影響涉及美元及美元資產的融資、投資、交易及資產管理業務等。由於傳統上香港屬美元區,故對美元及其資產有偏好,交易對美元的依賴度亦高,故影響將較大。長遠出路在於金融轉型,實行「去美元化」「去美國化」等業務操作及發展路向調整。香港做不了中美間金融中介,還可做內地與其他地區的中介。美國以外的世界寬闊得很,過去港人偏向美國而忽略其餘,今後可再出發,特別是依託大灣區及「一帶一路」合作來實現經貿金融轉型。由此不單可保持香港的國際中心地位,若能掌握新機遇還可望更上層樓。更積極參與人民幣國際化及配合內地開發金融科技,乃重要選項。

  事實是無論美國制裁香港與否,香港的國際中心及中介功能均須轉型,制裁倒可加快轉型過程及為其提供更多動力,從長遠看焉知非福。隨美國疫後沉淪,香港也應早謀新路。

[责任编辑: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