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低殘 憧憬賣盤 本地銀行股前景繫於重組-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财经 > 投资理财

估值低殘 憧憬賣盤 本地銀行股前景繫於重組

2020-06-04
来源:香港商报

  美國以中國全國人大通過制定香港國安法的決定為藉口再次打壓香港,「戰線」更從貿易戰延伸至金融戰。美國國會準備推出《香港自治法》,其中包括建議制裁中國的主要銀行,此舉對內銀的影響有多大?本地銀行股會否受益?

  香港商報記者 曉智

  美國藉香港國安法將中美角力升級,有傳美國或考慮出招,禁止中資銀行使用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信息系統,以切斷中資銀行與國際銀行的金融連接。

  事實上,過去美國曾禁止受制裁的伊朗及俄羅斯金融機構使用SWIFT,限制它們進行美元交易,令其金融系統及貨幣大受衝擊,市場關注內銀會否面臨同樣命運。

  簡單來說,SWIFT系統為各國銀行之間交易的一個結算系統,一旦中資銀行無法與國際銀行交易,屆時資金難以流通,大量存款將會流走,繼而影響銀行體系乃至整個金融體系。雖然該系統為中立機構,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但由於美元強勢,美國有一定的話語權。

  內銀股息吸引支撐股價

  內銀除了面對制裁威脅,內地經濟下行也對內銀的盈利前景不利。新冠肺炎疫情打擊內地經濟發展,人行發出預警,指雖然內銀首季盈利仍實現正增長,但不良貸款存在一定滯後性。此外,由於企業延期還本付息等政策,今年銀行利潤增速可能下滑,不排除年內出現零增長或負增長,更有需要拓展銀行補充資本的方式。

  不過,四大內銀股價依然硬淨,表現跑贏大市,今年以來股價跌幅只介乎約7%至12%,背後重要因素相信是內銀派息穩定且股息率吸引。其中,中行(3988)股息率達逾7厘,農行(1288)逾6厘,工行(1398)和建行(939)亦逾5厘。股息率吸引相信可繼續支撐股價,但因盈利前景仍存隱憂,加上中美在財金領域角力,難寄望年內股價大幅反彈,中短線投資者須審慎對待。

  那麼本地銀行股又是否可取?以下將集中討論東亞銀行(023)、大新銀行(2356)。這些銀行股的估值普遍低於歷史平均值,估值低殘,長線而言有一定的低吸價值,其中恒生銀行的市帳率(PB)約1.5倍,低於歷史平均約3.3倍;至於東亞市帳率僅約0.5倍,大新銀行僅約0.4倍。

  東亞銀行本月2日傳出出售香港及內地業務,雖然其後該行澄清,正在檢討全面的策略性,並未就出售香港或內地銀行業務與外界進行討論,但當日股價仍飆逾17%。大新銀行早年亦傳出賣盤,同樣有出售業務概念、作為影子股的大新金融(440)股價亦升近5%。

  東亞潛在升幅逾1.6倍

  出售業務傳聞一出,東亞銀行的股價一度急升近20%,挑戰4月中高位17.74元,而東亞銀行的官方回應模棱兩可,但至少未有直接否認,因此惹來市場憧憬。若未來落實出售相關業務,東亞還有多大爆升空間?

  摩根士丹利於3月份發表報告,若東亞不作任何交易,目標價只看10元,較現價有40%潛在跌幅;相反若出售香港及內地業務,目標價看46元,相當於現價有逾1.6倍潛在升幅。該行將對東亞的評級由原來「減持」上調至「增持」,目標價由15元,上調66%至25元。

  大摩認為,東亞銀行聘請財務顧問為業務作全面檢討,即使基本因素疲弱,但相信審視業務策略有機會釋放高達每股41至50元之價值。以過去其他銀行收購的交易價作參考,最多可釋放香港業務價值至1.2倍至1.4倍市帳率,而內地業務價值則可釋放至0.8倍至1.11倍市帳率,反映在股價上應達46元。不過,大摩預期東亞有5%機會不作任何交易,盈利受經濟前景影響下跌,在這情況下,目標價僅為10元。

  值得關注的是,由於東亞出售業務消息未確定,股價已急升近兩成,現時追入風險高,建議投資者先行觀望,待消化利好消息股價調整後,不妨小注買入。

  大新市帳率僅0.4倍

  至於一樣有賣盤概念的大新銀行,賣盤傳聞已傳出多時,雖然遲遲未有定案,但今次東亞賣盤消息重新為大新燃起憧憬。事實上,回歸以來,內地經濟騰飛,中資企業拓展版圖積極收購本地銀行,包括永隆銀行、創興銀行及永亨銀行先後被中資收購,令本地銀行得以釋放價值。

  大新銀行股價較資產淨值存折讓逾60%,市帳率僅0.4倍,即使該行基本面仍弱,但估值低殘亦為收購交易提供誘因,持同樣觀點的投資者不妨適當部署。

  至於另一家本地銀行恒生銀行(011),控(005)透過附屬公司持有其逾六成的股權。大摩報告指出,基於宏觀經濟預測,預期恒生信貸損失增加,未來數季將迎挑戰,維持對恒生「減持」評級及目標價110元。

[责任编辑: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