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脉搏】關顧民生有序放寬檢疫限制-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香港脉搏】關顧民生有序放寬檢疫限制

2020-06-08
来源:香港商报

        文/方想

  本港近日新增新冠病毒本地感染,內地、澳門來港強制檢疫14天的規定延長至7月7日,這是港府為防控疫情採取的謹慎措施,無可厚非。惟事實證明,疫苗及治療藥物一天不能上市,新冠病毒威脅就一天不能解除,疫情防控必然常態化,粵港澳三地聯繫緊密,經貿、人流往來不可長期停擺,「封關防疫」非是長久之計。粵港澳三地建立一套可靠的互認安全機制,做好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的建設,對三地都是必要且有利的。

  兼顧防疫與跨境需求

  就香港而言,這不僅是關係到經濟重啟和發展,亦關係到數十萬跨境工作、生活人士的需求和福祉,事關民生。政府應適當平衡防疫的安全性和正常的人員流動需要,研議及推動分階段、有序地放寬與內地、澳門過關檢疫限制,方便香港和內地及澳門之間的必要往來,保障生命安全的同時,兼顧跨境民眾的生計生活。

  其實,6月7日屆滿的由內地、澳門來港強制檢疫14天規定,因為本地出現新冠,零感染又「斷纜」,很多人,尤其是需要跨境工作生活的市民,對翹首以盼的「開關」措施再次落空深表失望,但也無可奈何。這也印證了一點,新冠病毒暫時不會消失,疫情控制得再好,也難保不會出現零星個案甚至小規模群組爆發,在有效疫苗和特效藥研發成功前,大家要有與新冠病毒長期「共存」的準備,一邊做好防疫,一邊爭取生活回復正常。

  一刀切非長久之計

  目前,粵港澳三地雖然仍有零星確診個案,但總體還是受控。粵澳兩地已經採取放寬出入境限制的措施,實現健康碼互認,出入境可憑綠碼通行,而毋須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香港也應思考是否仍需要死守一刀切的「關口限流」。畢竟,長時間、大幅度地提高通關成本,對三地的經濟發展和民眾的生活福祉都將造成重大打擊,亦不利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現時在廣東居住、工作及升學的港人已超過52萬人,尤其港深兩地,過去每日有逾20萬人次往來,經濟和商務聯繫密切而活躍,跨境往來已經成為工作、生活和學習的常態。如今港深對所有人進行強制檢疫,兩頭隔離前後加起來要耗28天的時間,付出的成本代價太大,以至有跨境人士聲稱「再不通關婚就離了,家就散了!」這或許是戲言,但背後反映了跨境人士的剛性往來需求,時至今日,應有容許一些豁免措施的空間。

  在疫情險峻之時,防堵固然要務求滴水不漏,不過,當下粵港澳疫情明顯受控,港府實須作出適時調整,思考兼顧防疫的通關限制放寬。事實上,全球各地許多地方均在推動復常,中國內地、日、韓等都初步恢復國際商務人士的入出境;泰國宣布來自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和韓國4地的旅客,入境時毋須再出示醫學健康證明;奧地利倡議籌組澳洲、以色列、捷克、丹麥、希臘及新西蘭等7國聯盟,採共同防疫標準,互開邊境,提振觀光及恢復經貿互動,重建受疫情重創的經濟等,相信對香港能有啟示作用,在禁與放之間,是有一定空間的。

  港府一再表示,現時較有條件有限度放寬廣東省及澳門來港的人流,衛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粵港澳地區就互認健康碼機制的討論已進入最後階段,希望相關豁免檢疫安排的措施能早日推出,而從關顧民生着手,對跨境工作、生活、學習等必要往來人士給予豁免,絕對是可先做的事。

[责任编辑:黄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