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亮節終老金門 侯王信仰疑點重重-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关注

楊亮節終老金門 侯王信仰疑點重重

2020-06-10
来源:香港商报

 

九龍城侯王古廟。

  筆者近得一部內容豐富、製作精美的《金門縣官澳楊氏祖廟奠安紀念輯》,閱後驚喜萬分,因內頁竟有一篇「金門楊氏始祖亮節公族裔派衍世系簡表」。難道他就是「生為侯,死封王」的侯王楊亮節?原來他竟在金門島上開基終老,有此發現,觀乎香港一個百年謎團終得解決!

  為防讀者不清楚楊亮節與侯王信仰的關係,且先讓筆者說點背景。

  陳伯陶首稱「侯王」為楊亮節

  侯王信仰在香港有着悠久的歷史,像新界圍村所供奉的圍主,便一定有「敕賜助法楊侯大王」之名,而在新界找到的「楊侯古廟」便有8間之多,像大澳楊侯古廟(1699年)、屏山鄉咱嶺楊侯古廟(康熙末年)和米埔楊侯宮(1763年)等,都是200至300年的古蹟,可見其深入民心。

  然而大家卻要注意一點,就是這位「侯王」雖然大家都知道姓楊,惟其名字卻一直不見流傳,也因為此,不少人便認為一些在香港的「侯王廟/宮」,如九龍城侯王古廟(1730年前)和東涌沙咀頭的侯王宮(1765年),其所供奉的便都是同一位不知其名的楊姓侯王。

  首個將楊侯跟楊亮節拉上關係的人是前清探花陳伯陶(1855-1930年)。他在1917年為九龍城侯王古廟撰寫了一篇《新修侯王古廟聖史碑》,在文中,他考證史冊,力言侯王廟中的「侯王」就是南宋末國舅楊亮節,他是「生為侯,死封王」,故名「侯王」,更推測楊亮節因護主途中病歿,土人感其忠誠,遂建廟以祀。由於陳伯陶在文壇上深具權威,加上那個年代資訊不足,自碑文一出後,境內有關楊侯或侯王的陳述皆受其影響,於今依然。

  金門楊亮節墓。周樹佳提供圖片

  楊亮節未曾赴港

  然而,據《金門縣官澳楊氏祖廟奠安紀念輯》所載,楊亮節在景炎二年(1277年)已與宋軍大隊失去聯絡。其時張世傑等與帝昰、昺和楊太后為避元兵,在福州倉皇乘船南行,楊亮節未能上船,便攜同3名兒子從陸路緊追,如此去到漳州,卻因三子佛曇(世隆)染病,他只好將其寄養在漳浦的佛潭鎮,而就此一耽擱,他又再跟不上大隊,於是就帶同長次二子佛細(世昌)和佛成(世耀)去到廈門,欲再尋船追趕,誰知就在等待途中,他獲知厓山兵敗之消息,知道宋祚已亡,便隱姓埋名,到廈門一海之隔的金門寶珠石(即今官澳)住下,最後鬱鬱終老,死後下葬今楊氏大宗祠「達山堂」後山的堆灰墓。如今官澳楊氏即楊亮節長次二子之後,他們數百年來已繁衍至30傳,乃是金門大族。

  由此可知,楊亮節根本沒有到過香港,陳伯陶的推測,理據明顯有瑕疵,故今後大家言侯王或楊侯信仰,實不應再人云亦云,積非成是,何況深圳境內亦有數間侯王廟,但其侯王不單有姓楊,也有姓陳,像向南侯王廟所奉的便叫陳忠勇,乃是明十二諸侯之一;而石廈楊侯宮奉的雖姓楊,卻是楊家將的楊六郎——楊延昭!

[责任编辑: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