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歷史鏡子 品味江門厚重文化-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擦亮歷史鏡子 品味江門厚重文化

2020-06-18
来源:香港商報網
採風團成員參觀江門海關關史展館後合影
 
  【香港商報訊】記者盛芳齡、黃裕勇、同理報道:17日,第十一屆品鑒嶺南著名作家江門行開啟第二天的採風行程,當日上午,用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衣向東的話來說,就是走老街、看老宅、進老站、觀老樓、賞老館,從這些老物件中去欣賞江門歷史厚重感。下午轉戰到江門新會,從陳白沙紀念館、岡州畫院、新會學宮,到新會紀念館(1958年周恩來總理視察過的原新會勞動大學)和巴金創作美文《鳥的天堂》的小鳥天堂景區。一路行來,作家們多角度體會到江門文化思想的多元化和文化傳承。
 
 
  百年海關舊址品歷史
 
  清朝、民國時期的海關到底長什麼模樣?在有着百年歷史的江門海關舊址,這棟被列為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圍廊式建築,經歷了百年風雨,身處其間,儘管天氣炎熱,但不時有涼風吹來,讓作家們精神為之一振。
 
  當然這樣的老宅在江門海關還不止一處,作家登臨山頂,從此可俯瞰西江,這裏聳立着一棟黃色的建築,這便是現在的江門海關關史展覽館,此處原為江門關稅務司官邸,始建於1924年,佔地733平方米,屬典型的英式建築風格。館內的地板據稱還是當年的老地板。採風團長、中國作協副主席徐貴祥在參觀關史展覽館時百感交集,他說,江門海關從誕生到回到中國人民手中,再到發展壯大,這段歷史非常吸引人關注。電視劇《甲方乙方》的編劇、著名作家王剛說,只要找到好的角度,這裏有可能誕生影視題材。
 
  作家們乘坐的大巴穿行在幾公里長的騎樓老街上,據稱,當年江門的繁華可毗美廣州,這些民國時期騎樓,便是那個時代繁華江門的記憶。結合自己的經歷,王剛表示,這裏騎樓群規模之大,甚至比他在廣西北海、海南海口看到的騎樓群體量還要大,真不簡單。
 
  有故事老宅更值玩味
 
採風團參觀新寧鐵路江門站舊址
 
  在參觀龔昌榮故居時,衣向東發出感慨,這裏不僅有保存完好的老宅,老宅的人傑以及與之相關的故事,更令人回味。位於江門市蓬江區水南龍環里58號的該棟故居,為兩層青磚紅瓦結構平房,佔地面積48平方米,基本保存完好。如果不是門牌處有標識,該處老宅與周邊保存下來的老民居並沒有什麼不同。龔昌榮1930年至1934年曾任中共中央特科「紅槍隊長」,其間協助周恩來同志保護黨的主要負責人撤離,剷除叛徒內奸。據介紹,龔昌榮夫妻皆為神槍手,威名盛極一時。
 
  徐貴祥對這段歷史聽得很仔細,還不時發問,最後離開時他表示,會去詳盡了解龔昌榮夫妻的鬥爭經歷。
 
  在眾多老宅中,老火車站舊址讓作家們眼前一亮。新寧鐵路北街火車站舊址,現在只餘下一棟車站大樓,該樓建成於1928年,是一座由兩翼兩層拱券頂及中央三層穹窿式塔頂鐘樓組成的鋼筋混凝土磚木結構西式建築物。從外觀來看,保存完好,據稱也是目前新寧鐵路唯一保存下來的車站遺址,在中國鐵路交通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據介紹,1909年通車的新寧鐵路是全國最長的僑辦民營鐵路,也是中國第一條民辦鐵路,從籌備、設計、修建、經營到管理均由中國人獨力完成。新寧鐵路從1906年破土動工至1920年全線建成,歷時14年,鐵路全長138.101公里,共有車站46個,橋樑215座,涵洞236個。
 
採風團參觀龔昌榮故居
 
  一邊參觀,徐貴祥一邊禁不住盛讚,他表示,江門不僅有厚重文化,也有光榮鬥爭歷史,當天的採風很有視覺衝擊力,收獲不小。
 
  衣向東說,在一座城市中能看到這麼多有百年歷史的英式建築、老騎樓群、老民居、老火車站、老海關,種類如此豐富,足見江門的歷史厚重感。
 
  王剛也表示,以前只是匆匆經過江門,這次得以借採風,沉下來一看,他發現江門水多,很顯靈動,頗具美感和美韻。
 
  眾作家贈書江門海關
 
  在江門海關的圖書室,7位作家分別將所著書籍簽名贈給圖書室。徐貴祥贈上《司令還鄉》《歷史天空》《高地》《鮮花嶺上鮮花開》四本書。王剛贈上《月亮背面》《喀什嘎爾》《博格達童話》三本書。天津作協副主席武歆所贈為《延安愛情》《天津愛情》《托卡馬克之謎》三本書。北京聯合大學藝術總監衣向東贈《橋》《向日葵》兩本書。河南文聯主席邵麗贈《我在你的路上》《掛職筆記》兩書。吉林作協主席金仁順贈《雲雀》《失意紀念館》兩書。河北省作協副主席胡學文贈近作《血梅花》。
 
  徐貴祥代表採風團向江門海關關長徐建華和江門海關政治部主任李輝贈送《品鑒嶺南》(2020)作品集。他同時建議,希望藉助品鑒嶺南這個平台,讓更多名家的作品走進江門海關,並同時希望江門海關能培養更多作家、藝術家。
 
  遊小鳥天堂感受優美生態環境
 
  新會是廣東歷史文化名城,旅遊資源豐富,其中就有聞名於世的小鳥天堂景區。
 
  1933年,文學大師巴金先生對榕島「水網環繞、獨木成林、萬鳥起落」的奇觀歎為觀止,寫下美文《鳥的天堂》,「小鳥天堂」由此得名。
 
  採風團成員循着巴金的足跡,感受這裏由河流、泥墩、榕樹、魚和鳥形成了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只見樹上棲鳥無數、鳥樹相依、人鳥相處、和諧奇特,是世間罕有的一道自然美麗風景線。
 
  據悉,400年來,新會人民一直用「愛樹護鳥,愛護自己,愛護子孫」的祖訓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後人,並用各種各樣方式加以保護,從而使這個自然奇觀完好無損地保存至今。
 
  白沙祠裏憶白沙
 
  陳白沙是古代廣東名儒,也是廣東唯一入祀孔廟的大儒,享「嶺南第一人」美譽。17日下午,採風團走進陳白沙紀念館,領略嶺南大儒風範。
 
  白沙祠建成於明神宗萬曆十一年(1583年),該祠分四進,第一進為春陽堂,命名自陳白沙所築的讀書及講學處春陽台。第二進為貞節堂,為祭祀陳白沙父母之所。第三進為崇正堂,用作祭奠白沙先生,「崇正堂」三字及堂內對聯「道傳孔孟三千載,學紹程朱第一支」為萬曆二年(1574年)朝廷所賜。第四進為碧玉樓,原為陳白沙故居,也是他奉母之所。
 
  1993年10月,江門市政府為紀念陳白沙誕辰565周年,決定以白沙祠為主體,擴建陳白沙紀念館,通過兩期工程,最終達到現在的規模。
 
  除了理學大師,白沙先生同時也是明代嶺南最著名的書法家。晚年時期,白沙先生束茅為筆,獨創茅龍書法,白沙茅龍筆也因此蜚聲海內外,經過世代相傳,現已被國家公布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天,作家們還到訪位於江門新會岡州畫院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白沙茅龍筆傳承保護基地,了解白沙茅龍筆生產工藝,並即席用茅龍筆揮毫潑墨。
 
  學宮領略嶺南文化
 
採風團在新會學宮參觀
 
  新會學宮始建於北宋慶曆四年(1044),宋仁宗下令「州縣立學」,新會縣亦遵旨設立縣學,在縣治東北按照山東曲阜孔廟的模式,因地制宜興建學宮。採風團成員懷着崇敬之情,步入學宮,仰望廣東最高的大成殿。
 
  據介紹,新會學宮佔地面積12189多平方米,建築面積3225平方米,現存建築有欞星門、泮池、大成門、大成殿、兩庫、兩廊、兩廡和尊經閣、履中殿、蹈和殿等,成中軸線對稱分布。歷史上新會學宮曾多次毀於戰火,又多次重建,直至清道光年間,學宮發展到歷史上最大的規模。現在整個學宮成為了新會博物館的館址。
 
  勞動大學緬懷偉人
 
採風團參觀新會勞動大學
 
  在江門市新會勞動大學(周恩來總理視察新會紀念館),採風團成員通過實物展覽,近距離了解1958年7月周恩來總理在新會調研和視察的動人情景。
 
  據介紹,在視察新會的7天時間裏,周總理為新會圭峰農場揮筆題名為「新會勞動大學」,視察期間,周總理還親切地同150多名工人、農民、基層幹部、學校師生、城鄉居民等各界人士促膝談心,同一萬多名群眾親切見面,細心傾聽他們的意見。
 
  在紀念館中,採風團成員觀看了1958年7月周恩來總理在新會調研視察時的珍貴影像資料,周總理在新會人民會堂堅持站立3個多小時,向2000多名幹部群眾作了重要報告。這一場景深深震撼了採風團成員一行,他們都為總理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责任编辑: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