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青少年守法 法官責無旁貸-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引導青少年守法 法官責無旁貸

2020-06-20
来源:文汇报

  《文汇报》发表社评《引導青少年守法 法官責無旁貸》中写道,法官法庭要為青少年健康成長、香港長治久安作出負責任的判決,勿一再令公眾失望。

  一名16歲女生於去年10月1日前夕,在天水圍張貼文宣,被警員搜出懷疑汽油彈原料,並於早前承認一項管有適合並擬作非法用途工具罪,屯門法院少年庭裁判官水佳麗昨日判女生12個月感化令。儘管水官強調任何法庭「不討論政治、黃藍」,每一項決定均不牽涉政治,但她一再輕判受暴力思潮誤導而違法的年輕人,甚至公然讚賞擲汽油彈的未成年違法者,反映有部分法官未能公正持平以法律阻止暴力,客觀上是在鼓勵未成年人繼續以暴力進行抗爭、危害社會安寧。希望司法機構對年輕人和香港負責,引導年輕人守法向善。

  香港近年高度政治化,修例風波更令暴力氾濫、社會嚴重撕裂,法官不持立場、不偏不倚審案判案,對制止暴力、彰顯法治、推動香港重回正軌,影響重大而深遠。較早前,區域法院法官郭偉健判處一宗斬人案的被告入獄時,指被告願意受罰令傷者釋懷,有「高尚情操」,並在判詞中提到反修例示威的意見。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其後發表聲明,「提醒」郭官在履行司法職責時,必須避免就社會中具爭議或可能訴諸法院的議題,非必要地在公開場合包括於判詞中發表任何意見,尤其是任何一種政見,並稱郭官暫時不會審理任何涉及類似政治背景的案件。

  就在馬道立發表聲明翌日,在一宗15歲男生投擲汽油彈案中,水官竟稱讚被告是「優秀嘅細路」,並認同他「滿腔熱誠深愛香港」,判他18個月感化。有關判詞帶有明顯政治立場,美化未成年違法者,令社會譁然。但是,水官似乎並未理會社會的強烈不滿,如今再對未成年違法者作出感化令的輕判。雖然其判詞顧及馬道立的提醒,未再對違法者加以讚美之詞,並強調法庭「不討論政治、黃藍」,但就稱自己「理解」年輕人受到「社會運動衝擊」,尤其在Telegram等平台經常發布新的資訊和計劃,但難以理解被告「受朋輩影響」,覺得「幾得意」便打算製作汽油彈。

  在修例風波期間,有人利用網絡平台,大肆鼓吹「違法達義」、「以武抗暴」為香港「爭取自由民主」,正因為充斥大量顛倒是非的洗腦文宣,導致不少年輕人信以為真,對政府、警方充滿仇恨,並以違法暴力改變「不公義的社會」為榮。因此,法官堅守法治底線,以具阻嚇力的判決,讓年輕人思過反省,更顯責無旁貸,唯有如此,才能明辨是非、撥亂反正。

  可惜,水官不但讚美違法者、或作出模棱兩可的勸誡,從未明確指出「再崇高理想都不能凌駕法律之上」的簡單道理,更一再輕判違法者,客觀上令未成年人以為暴力違法代價輕微,甚至以為年紀小是逃避刑責的護身符,更容易淪為被人利用的政治工具。

  以往有不少無良毒販,專門招攬青少年販毒。2015年,有16歲少年因販運8.33公斤、市值121萬元的冰毒,於高等法院被判入獄16年;2007年,再有16歲青少年因販賣1公斤可卡因,以為只會被判2年,最終被法庭判處監禁13年。法庭重判就是要傳遞明確信息,販毒屬嚴重罪行,不可以未成年作為減刑理由。

  修例風波以來,青少年學生行為日益偏激、墮入法網的現象司空見慣。管有、投擲汽油彈、危害公共安全、乃至參與暴動等,均屬嚴重罪行,包括青少年在內的任何人,都不應以身試法,法官法庭要為青少年健康成長、香港長治久安作出負責任的判決,勿一再令公眾失望。

[责任编辑:黄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