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沉溺「殖民主義宿醉」-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英美沉溺「殖民主義宿醉」

2020-06-22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大學客座法學教授 Richard Cullen

  1984年末,中英簽署《中英聯合聲明》,中國在第1條中申明,將自1997年7月1日起收回香港。英國則在第2條中宣布於同一天把香港交還中國。

  港非外國租界

  33年後,美國國務院卻於2017年3月發布了一份名為「屬土與特別主權地區」﹙DependenciesandAreasofSpecialSovereignty﹚的簡報,並把香港納入在內。當中有一個較為特別的註腳,寫道:「根據1984年9月落實的《中英聯合聲明》,中國在1997年7月1日重新掌管香港(revertedtoChinesecontrol)。香港目前依據國際協定成為一個半自治區,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外維持自己的政府。」

  中國收回香港已近20年,華府卻聲稱中國「掌管半自治的香港」而非對其擁有「主權」。此外,在《中英聯合聲明》的第1及2條中,中英兩國均各自宣布發表聲明,但美國國務院卻宣稱「中國對香港的掌管權源於一項協議」。

  自19世紀以來,不論是有關香港的條約還是其他強搶中國領土作租界的條約,歷屆中國政府都視之為不平等條約,因此這些條約在國際法中都屬於無效。正因為如此,《中英聯合聲明》刻意避用「協議」(agreement)一詞。《中英聯合聲明》這一名稱正正反映倫敦和北京之間達致的互相諒解:各自就自己的立場發表聲明。

  經濟學者OriolCaudevilla最近在《中國日報》上發表精闢見解,指出香港特別行政區絕不能被視為類似1923至1956年間的丹吉爾城(Tangier)那樣的外國租界。然而,美國國務院這份簡報卻令人覺得香港仍是外國租界,甚至令人覺得華府視香港為遠東地區成功版本的波多黎各。

  中國對香港擁有主權

  40多年前,中英雙方就香港前途問題展開談判。英國提出兩個方案。方案一,中國延長新界租約,英方並將繼續管治香港。當時中國最高領導人鄧小平斷然否決這個方案,英國別無他選,只好接受方案二,把香港歸還中國。雖然英國接受方案二,但英方普遍認為這並非上策。英國政府、前港督彭定康和其他一些政壇人物最近就香港問題發表的言論反映英國很多政治人物仍然持有這種看法。

  對2019年發生在香港、造成巨大破壞的恐怖政治暴亂,一些外部勢力稱讚其為「爭取政治改革的英勇抗爭」。對北京為遏制暴亂而制訂「港區國安法」,同一批外部勢力則立即口誅筆伐。鑒於以上兩點,以及美國國務院的「掌管」論,不難推知:在許多人的心目中,中國仍只是「有條件地掌管」香港,其掌管權要得到美英兩國的認可。

  香港有一批人,包括一些住在香港的外國人,都抱持這個看法。「殖民主義宿醉」(colonialoverhang)是此一觀點的寫照。這也反映了許多居港外僑的心態,他們對這座傳奇名城懷有深厚的情感,對其未來持有強烈的主張。這不難理解: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香港都是一座美妙的城市。最發達的民主國家所擁有的一切自由香港都有,而且幾十年來都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但是,不管它實行什麼樣的政治制度,我們都必須承認一個首要和終極的事實:中國對香港擁有主權。

  新的冷戰劍指中國。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副總統邁克‧彭斯在2018年10月演講時「宣布」冷戰開始。隨冷戰思維日益增強,美國及其尚存的盟友似乎認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只有通過「你輸我贏」的方式才能保住其全球主導地位,即:美國若想贏,就必須讓中國輸。這種破壞性的戰略思維與上述的「有條件掌管」論一脈相承。

  慣性理論可以解釋,歷史對當下事務具有極大的影響,過去所建立的根深蒂固思維定式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左右人們對當下事務的看法。有鑒於此,即使香港已於1997年7月回歸中國,但是像美英這樣的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在構建與香港的關係時,仍展現準殖民思維,也就不足為奇了。

  美英受殖民主義歷史影響而形成的對港思維,可能固執不化,從而對香港的現狀持某種程度的否定態度。然而,政治現實不容錯置,香港早已走出殖民管治的陰影,這一點,從北京果斷進行涉港國安法立法來看,已是無可爭議。2019年綿延不斷的失常暴亂被華府和倫敦費盡心力塑造成爭取民主人權的英勇抗爭,北京被迫對此採取影響深遠的回應,這不無諷刺。

  (原文刊於《中國日報》)

[责任编辑:董岳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