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峽衝刺30個鐘 台胞捐髓救深圳男子-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跨越海峽衝刺30個鐘 台胞捐髓救深圳男子

2020-07-11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林麗青報道:2019年7月12日,是深圳工程師戴深(化名)生命中的第二個生日」。被診斷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MDS)的戴深,當天收到了歷時30個鐘、跨越海峽取回的救命骨髓,在港大深圳醫院獲得新生。2019年8月12日,戴深骨髓形態恢復正常,順利出院。近一年來,他病情非常穩定,血常規恢復正常。由於跨越海峽的深厚情誼和醫療團隊的全力救治,戴深幸運地成為港大深圳醫院第一例跨越海峽的異基因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患者,也是深圳市第三例與台灣慈濟骨髓庫合作的案例。

  「小感冒」確診為致命疾病

  對於熱愛運動的戴深來說,第一次聽到「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MDS)」這個詞,感覺非常陌生。年近40的戴深是一名工程師,從小特別愛打籃球,自覺身體狀況不錯。

  但2018年10月20日,戴深突然感到頭昏乏力,類似感冒癥狀。在深圳社康中心,醫生拿著他的血常規報告告訴他,「這不是一個小問題」,要立即到大醫院就診。他旋即到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血液科就診。

  2018年8月,戴深(後排左5)骨髓回輸順利出院,與朱知梅教授(後排右4)及醫療團隊合影

  經過骨髓塗片、穿刺活檢和基因檢測等係列檢查,戴深最終被確診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MDS)」,醫生為他進行紅細胞輸注以改善貧血,並進行藥物治療,但療效欠佳。主治醫生告訴他,「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是源於造血幹細胞的一組異質性髓係克隆性疾病。由於貧血嚴重,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他迫切需要移植。

  戴深姐姐和他配型半相合,但姐姐生育過,考慮可能排異大,而兒子年紀尚小。在醫院血液科主管朱知梅教授帶領下,骨髓移植中心幾經討論,決定採用異基因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

  異基因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惡性血液病是一項非常複雜的技術,而能否儘快尋找到合適的骨髓供者也是一個難題。血液科護士菁菁在中華骨髓庫仔細尋找供者,仍未能夠找到相合的供者。直到2019年7月初,護士終於在台灣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找到全相合的造血幹細胞供者。

  台灣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在亞洲享有至高聲譽,擁有完備的骨髓庫。為了挽救年輕的患者,港大深圳醫院醫療團隊決定啟動醫院第一例台灣慈濟骨髓庫無關供者移植。台灣方麵很快有了回復,於是奔赴台灣取骨髓的任務,就交給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實驗室經理陳秀慧女士。

  30小時跨海取回救命骨髓

  2019年7月10日,香港機場。陳秀慧最重要的行李是手上一個裝著6個固體冰袋的CMDP運送箱。這是用於存儲造血幹細胞的特殊箱子,在炎炎夏日中,它必須保持低於8℃的溫度。

  陳秀慧(左二)與台灣慈濟造血幹細胞骨髓移植中心主任楊國梁教授(中)及工作人員合影

  2個小時後,陳秀慧抵達台北機場,按照中華骨髓庫義工的指引,乘坐地鐵抵達台北火車站。下午五點左右,陳秀慧終於在約定地點與台灣慈濟醫院義工周女士會麵。當晚,她們乘坐晚班火車,2個半小時即從台北趕到花蓮,再經計程車於晚上十點到達慈濟醫院。

  釆集外周血造血幹細胞安排在第二天早上進行。下午五點,外周血造血幹細胞採集完成,當天已經無法趕回深圳。

  7月12日早上8點,在慈濟醫院協調員的幫助下,陳秀慧和工作人員完成了造血幹細胞質量檢查和所有必要文件的交接,確保申報海關資料完備。她小心翼翼地將幹細胞裝入準備好的運送箱,用冰袋確保2-8℃以內溫度存放。她要確保這份無比珍貴的禮物一刻不離開視線,甚至上洗手間也不離身。

  帶著儲存了造血幹細胞產品的CMDP運送箱,陳秀慧馬不停蹄從花蓮直奔台北機場。航班準時四點起飛,直飛深圳。7月12日晚上八點多,陳秀慧終於趕回港大深圳醫院,此時,實驗室工作人員早已準備就緒,立即處理造血幹細胞回輸。在採集完結後的30個小時,團隊終於在當晚十一點半順利完成患者的幹細胞回輸。

  陳秀慧(左一)完成骨髓採集,與義工周女士欣慰合影

  經過移植倉中的悉心治療,2019年8月12日,戴深骨髓形態恢復正常,順利出院。近一年來,他病情非常穩定,血常規恢復正常,終於可以在籃球場上再次奔跑起來。

  開業4年完成130例移植案例

  港大深圳醫院骨髓移植中心成立於2016年6月,已成為深圳市最重要、最全麵的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之一,團隊擁有資深專家12名、造血幹細胞移植實驗室專業人員4名,普通病床54張,移植床位 9張,迄今完成130例移植,數量居深圳市前列。

  其中包括難治複發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高難度技術移植,中心的臨床新葯應用成為亮點。從成功指標看,中心成人異基因健康供者的一次採集成功率為81.2%,兒童自體造血幹細胞一次採集成功率為77.2%。

[责任编辑: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