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议政】阻遏疫情是第一要務-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参政议政】阻遏疫情是第一要務

2020-07-24
来源:香港商报

   作者: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 葉建明

  以本地病例為主的第三波疫情迄今未有受控迹象,從發現第一宗查找不到源頭的本地感染病例至今,已經過去半個月,確診新冠死亡人數比過去翻番。顯然,第三波疫情有失控之憂,任何人都不能掉以輕心。

  宜擴大檢測範圍

  由於至今沒有查找到零號病人,人們對於此波疫情感染有各種推測,包括受豁免者帶來的漏洞以及大規模聚集帶來的風險等。無論是哪種風險漏洞,政府目前都在試圖堵塞。但是,非常時期需要非常辦法,按部就班的抗疫思路在非常態下可能失效。政府必須要有危機意識和前瞻思維,新情況下的抗疫之戰考驗政府治理能力。

  首先,政府抗疫思路需要轉變。當初面對第一、二波疫情,政府採取的手段主要是「有症盡診」,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式的抗疫。不可否認,政府在前期的抗疫工作可圈可點,成效明顯。但今時今日疫情變化,首次出現社區大爆發,原有的手段不足夠了。借鑑北京等地的經驗,通過病毒檢測及早鎖定、追蹤病例和「隱形傳播者」,切斷本地傳播鏈,應該成為政府今日抗疫的重要選項,從被動式等待病人上門轉為主動出擊「尋找受感染者」,從「有症盡診」,轉為「應檢盡檢」。

  雖然政府提出,對40萬密切接觸者進行核酸檢測,但就目前每天大約1萬的檢測量,需要檢測40天才能完成,這對於爭分奪秒尋找傳染源,與病毒傳播賽跑的迫切性來說,是不可接受的。況且,疫情每天都在變化,密切接觸者的人數也在不斷擴大,如果做不到「應檢盡檢」,及早發現「傳播者」,「淪陷」並非危言聳聽。

  尋求國家幫助天經地義

  為此,政府明智的選擇就是尋求內地支援。內地抗疫有豐富的經驗、充足的資源和專業的團隊,大難當前,香港沒有理由無視。香港是中國的香港,香港有困難尋求國家幫助天經地義,這也是「一國兩制」的最好體現。有反對派對於尋求內地檢測機構協助諸多責難,但那都是老一套的恐嚇術,在科學面前不值一提。對於特區政府來說,此時此刻阻止疫情蔓延是第一要務,也是最大的責任,必須排除政治干擾,以志不求易、事不避難的態度,從保障香港市民健康角度,切實挑起抗疫責任。須知,疫情拖的時間越長,對經濟社會以及市民的傷害越大,對政府治理以及政府的民望傷害也更大。如何取捨,政府應當機立斷,莫再畏首畏尾了。

  人群聚集是疫情傳播的最大風險。過去這20多天,激進分子非法聚集不斷,成為疫情傳播的最大風險源。特別是在疫情全港爆發已經發出嚴重警號,總確診人數已經超過2000時,激進分子7月21日依然在元朗等地密集聚集,給疫情廣泛傳播帶來更大可能性。對此,政府除了嚴厲譴責外,更需要窮盡法律手段,如政府發言人所說,「定必嚴正執法」,阻止人群非法聚集。須知,對非法聚集者的放縱,就是對其他所有市民健康的威脅。此外,衛生防護中心跟蹤病患接觸史,發現多個群組,如飲食、出租車等,給市民以警醒,並進行針對防治。建議政府也密切跟蹤統計「非法聚集」群組,畢竟病毒不會有選擇性地放過這些大規模密切接觸者。相信政府一旦跟蹤此類人群,一定有新發現。

  還有一個多月,立法會選舉將至。就眼前香港抗疫情況看,無論是「防」與「治」,都沒有樂觀的因素顯示疫情短期內能有效控制。為此,政府必須對選舉有兩手準備,全面評估。畢竟在一天時間內300萬人投票,聚集風險不小。而且,選舉是要在公平環境下舉行。一個月後深港口岸強制隔離措施顯然難以取消。那麼,對於無法返港投票的53萬在廣東工作生活的港人,以及在福建及其他內地省市工作生活的數十萬港人,是不公平的。

  非常事件的發生往往最考驗政府治理能力,同時危機也是機遇,給政府重塑形象的機會。疫情人命關天,非常時刻,阻止疫情蔓延,保障市民健康是第一要務,政府要避免被「泛政治化」牽着鼻子走。

[责任编辑:郭玉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