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科幻:中国形象的新名片——谈乔华作品《犼先生:锦绣离人》-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文化 > 副刊

软科幻:中国形象的新名片——谈乔华作品《犼先生:锦绣离人》

2020-07-31
来源:香港商报网

    作者:中国纺织出版社副总编辑兼人文经典分社社长  李满意

  《三体》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2015年8月)后,不夸张地说,刘慈欣“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严峰语),引发了中国新科幻小说创作热的第一波高峰。而郭帆导演与刘慈欣携手打造的《流浪地球》(2019年)不仅取得票房上的巨大成功,更刷新了21世纪以来中国科幻电影“零的突破”,成为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高口碑作品。

  在这波科幻新浪潮中,涌现了不少创作新秀,如屡屡斩获各类科幻奖项的陈楸帆;诞生了围绕科幻作品打造的文化产业链:科幻文学学术研究中心、智库、影视、游戏、视频以及周边产品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与此同时,2018年中国科幻大会在深圳大学开幕,号称中国“最科幻的城市”成都正在申报承办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

  诚如耶鲁大学教授约翰·M.希夫所说:“中国科幻正在成为国家更为广泛的文化外交活动的一个出乎意料的元素,这些活动旨在向海外展现中国正面而迷人的形象。”(《为什么科幻是中国的秘密武器》)

  如上所述,科幻文学创作在国家科技强国以及文化资本的驱动下,呈现如火如荼的创作趋势;而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创作,好的科幻作品仍属于稀缺资源,原因之一是硬科幻不仅有学科背景的创作门槛,还有一定的阅读门槛。相较而言,软科幻的创作不完全受学科背景的限制,由于触及科学技术与人文思想的交锋,并借由科学的幻想表达深刻的科技伦理、人文关怀而更具文化属性。这对硬科幻文学创作是一个完美的补充,正如《三体》译者刘宇昆指出的:“当你进入太空时,你就成了被称为‘人类’的这一整体的一部分。你不再是中国人、美国人、俄罗斯人或其他人。你的文化在这里被抛弃了。”乔华最新科幻力作《犼先生:锦绣离人》(以下简称《犼先生》)由致力于打造人文经典板块的中国纺织出版社推出,正属于软科幻气质的作品。

  《犼先生》是一部构架庞大、具有宏大叙述视野的科幻系列长篇小说,篇幅不少于6部,而《锦绣离人》是作者历时4年反复打磨的第一部。

  小说的时间作者做了模糊处理,会在第二部交代,而地点是属于银河系以外的怒安娜星球(喜欢看星星的读者会看懂它属于哪个星系),这是一个美丽宜居的地方。地球由于大规模的环境破坏和外星人入侵,遭受了一次大灭绝,不少地球人在太空漂移中辗转移民到了怒安娜。男主犼先生也是地球基因人的后裔。

  怒安娜星球由于刚经历一次文明大灭绝,属于未进入蒸汽时代的古代农耕文明,其发展程度类似于中国的明朝。

  来自香沙沙落星球的外星人,在星际流亡中通过宇宙虫洞意外闯入了怒安娜。虽然他们与怒安娜人有着相同的语言,但处于高度发达阶段的文明。由于自身所处的星系、星球被外星物种霸占,为了生存,香沙沙落人决定假扮“神灵”,骗取怒安娜人的信任,杀害发现真相的怒安娜人,欲图占领该星球。

  小说讲述的正是地球移民及其后裔、怒安娜人、香沙沙落人三方为了生存和爱而斗智斗勇的故事。作者虽然是讲述另一个时空里另一个星球的故事,却呈现了浓郁的中国情结,展示了中国形象。

  一是小说展示的部分外在的中国形象

  (一)书名及主要人物形象的中国属性。男主人公犼先生的样貌特征属于中国人,犼既是他基因构成的部分,也是他“兄弟”二娃的形象。有关犼(hǒu)的传说很多,既有说其是龙之九子之一,也有说其是龙族之克星,其形象在中国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中不断演变;成为类似犬形象的犼,大概成型于明清时期。对照怒安娜星球古代文明接近中国明朝时期,可见作者在这种细节打磨上是花了功夫的。在中国文化中,一般将犼视作一种有灵性的瑞兽,所以天安门华表上面南和面北而坐的石犼分别代表“望君归”和“望帝出”;而“二娃”是男主根据犼的形象制作的机器人,它不但幽默风趣,装备精良,渴望谈恋爱,而且也是男主重新“出世”拯救怒安娜文明和“回归”情感纽带的重要催化剂。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怒安娜人所处的时代完全参照明朝的建筑、服饰、礼仪文化以及审美情趣描写。如小说中描述的皇宫建筑以故宫为蓝本,粉墙蓝瓦的墨若国皇宫,色彩斑斓的水田衣,还有美轮美奂的风景,不但对怒安娜人,甚至对香沙沙落人都有“感化”作用:女外星人量子樱就一直想放弃自己外星人的身份,做一名怒安娜侍女。

  (三)中国形象的正面描述。小说中提到香沙沙落人逃亡之后,在星际流亡中,他们曾经达到过地球,在召开元老议会的时候:

  弧秒极乐还想说什么,圣决者冲他摆摆手,从龙椅上起身,走到镜决者面前。“如果当时留在中国,我们可能会生活得非常惬意,因为那里的领袖胸怀天下,心系苍生;人民勤劳质朴,温和纯良。事实上,离开地球之后我也确实为此后悔过……”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我们坦率得像不会保守秘密的小孩子,直接联络了美丽之巅王国,向首脑和他的幕僚们提出,想在海洋上租几个没有地球人生活的岛屿落脚。可当他们知道我们的处境以后,竟然想把我们扣留下来做生化实验!父神保佑,如果不是因为系统设定,禁止在没有爆发战争的情况下率先攻击其他星球,我早就下令占领那里了……

  这类描写是作者对自身文化属性非常直白的表述。

  二则,更为重要的是,小说中包含的中国人文思想。

  (一)儒道融合的精神内核:仁爱、不争、自然、和平。儒家重视仁爱,道家主张道法自然,这些思想的汁液都流淌在小说主要人物性格及情节设置上。犼先生的形象就是中国儒家入世和道家出世精神的完美结合:入世即救危扶困、舍生取义、力挽狂澜,顶天立地;出世即不求功名、淡泊无私、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每个具有自省精神的中国人身上都流淌着儒道的精神血液,这就是我们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基因传承。

  犼先生虽然是一个拥有超能力的基因人(有多物种的基因),但他却心怀仁爱之心:及时抢救濒于灭绝的文明成果、挽救差点被瘟疫灭绝的怒安娜人(被他们奉为保护神),从不用自己的超能力恃强凌弱、而是扶弱锄强。他不愿因为自己的“特异功能”而破坏文明前进的客观原则,选择离群索居,遵循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客观规律;对无数人梦寐以求的万岁不老之身,他却认为这是一种违反自然的折磨。他拥有强大的能力却从不轻易动用武力,厌恶战争和杀戮,即便面对入侵嗜杀的外星人,他的第一反应也是“逃离”。在这部科幻作品中,作者特别强调人和自然环境和谐关系的重要性,这不但是儒道精神的体现,更是对时代精神的回应。

  (二)庄子关于科技发展的顾虑。《庄子·天地篇》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放在今天来看,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庄子反对科技进步,只能说庄子的态度是矛盾的: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驱动了人性的贪欲,导致了人性乃至天下的不纯洁,这样离“天道”就越来越远了。科技发展的初心是提高生命的体验、人的幸福感,但如果被不正确地使用,可能适得其反。小说中的香莎莎落人,他们的科技文明高度发达:吃喝拉撒睡乃至大脑里的每一个临时想法都受到“父神之眼”(大数据集成中心)的监控,只要质疑就要被“修正”,如果拒绝接受将被关禁闭(很可怕);他们只有通过大数据监控、修正和打分系统才能进入优生的基因库,也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子女是谁——大数据会自动抓取完美的基因进行配种繁殖,谈恋爱是被禁止的……这样发达的“高科技”是我们想要的吗?更可怕的是,他们利用高科技进行赤裸裸的杀戮……这种走向极端的科技发展值得人类警惕。小说中地球文明被毁灭正是因为人类涸泽而渔,用科技严重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系统。作者讲述这样的故事,表明我们依然需要从庄子的思想中汲取发展的智慧:在不得不锐意科技进步的今天,仍要警惕科技发展走向极端,尤其是为了一时之发展而毁灭难以复制的物种和资源。

  (三)凸显中华民族最为珍视的亲情、友情,重视以家庭、家族以及血亲为纽带的情感价值。中华民族文明能够延续五千多年,个人认为这种情感价值观起到了至为重要的作用,包括由此衍生的爱情及共情感等。也因为这一点,我们中华民族才留下了灿若星河的诗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小说中,男主作为一个拥有特殊能力的、活了近2万年的基因人,一开始极度颓废、不想再活下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所有的亲人都离开他了,尤其是维系他与世界交流的纽带——外婆去世了,带给他很强的幻灭感。所以在婴宝儿身上找到外婆的影子后,他就像忽然重生的超人一样,充满了拯救世界的激情。

  当然,小说中展示的中国形象远不止于此,同时也不止展现中国的人文思想。作为一部软科幻作品,小说用多视角的叙述手法,通过炫目纷呈的科技手段,展开了诸多的人文思考:如科技发展与文明延续的复杂关系,高科技下的人性是否更具合理性,高级人工智能的时代,人是否还需要情感沟通等。还有犼先生贯穿整个故事的困惑: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种终极的哲学追问随着他的身份之谜、存在价值困惑等问题逐步展开,深刻却不生硬,体现了作者很强的文笔驾驭能力。

  虽然是科幻文学创作的新力军,但是乔华的创作态度却非常严谨,诚如他自己所说:“写作让我思考、自知,让我寻找到了愿意奋斗终身的人生方向——那就是通过实际行动去爱他人、爱大自然,爱我们所生活的这颗星球、这个宇宙,并尽自己的微薄之力,通过文学作品把这种正能量的爱传递给更多的人。”因此,《犼先生》作为乔华的软科幻处女作受到了科幻先驱们的嘉许: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说:“作者把过去、当下和未知,另一颗遥远星球和地球的故事,巧妙地编织在了一起。讲中国故事的科幻宇宙,很可能就从这本书里诞生。”

  刘慈欣先生评价《犼先生》说:“乔华开辟了一条独特的科幻文学之路,把反差极大的诸多元素予以杂糅,使本来凛冽锋利的科幻故事,呈现出雅致古典的中华气质。”

  著名科幻评论家吴岩老师说:“对于一部作品来说,同时赢得政府、大众读者和知识分子这三大群体的支持是非常罕见的。”而科幻作品正是这一特殊宠儿。目前,中国科幻小说就同时受到这三大群体的欢迎,中国的经济仍然亟须科技创新的驱动,尤其是5G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一直是国家重器发展目标,这必将带给中国科幻创作新的春天。同时,这种科幻和科技的密切共栖关系也必将推动中国软科幻创作的飞速进步,我们将在这里看到一个全新的“中国形象”。

[责任编辑:黄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