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 記者徐豔琼報道:8月11日上午,在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年周年即將到來之際,為了把兩萬基建工程兵在深圳艱苦創業的這段歷史展現給世人,“築跡——楊洪祥拍攝的基建工程兵拓荒記憶照片展”在深圳圖書館正式開幕。基建工程兵老兵代表以及楊洪祥先生的親屬和朋友等200多人出席了開幕式。

楊洪祥先生(左)把照片版權無償捐贈給深圳圖書館
展覽以原基建工程兵專職新聞報道員楊洪祥拍攝的100多張主題照片為展覽內容,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再現基建工程兵建設、生活、學習和轉業的場景。國務院參事王京生出席活動並為展覽揭幕。改革開放40年來,深圳從一個邊陲小鎮發展成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離不開一代代深圳建設者們的貢獻。基建工程兵是深圳經濟特區最早建設者之一,是深圳早期建設的中堅力量,是深圳的“拓荒牛”精神的代表。

觀展
從1979年起,兩萬基建工程兵從全國各地陸續南下深圳,他們建成了深圳第一座高樓,參與創造了“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福田中心區、深圳機場、鹽田港碼頭、皇崗口岸保稅區等眾多項目的施工均有他們的身影;他們參建並完成了深南大道、北環大道、濱河大道和深圳體育場館、市民中心、南山高新區、西麗大學城、人民醫院等基礎公共設施、文化教育項目的建設。深圳的土地上遍布基建工程兵灑下的汗水。時任基建工程兵00319部隊(31支隊)师部專職新聞報道員楊洪祥,用鏡頭記錄下他們建設深圳的場景,為他們建設深圳留下了不滅的記憶。本次展覽正是旨在通過對歷史的回望,喚起人們對“春天故事”的回憶,讓民眾直觀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拓荒牛精神”。

1980年代初,深南大道從上海賓館到南頭檢查站路段幾乎都是這樣的石頭山,兩萬基建工程兵轉業深圳後成立的建設公司把這些石頭山全部搬平
深圳拓荒史研究會監事長劉德成在活動上致辭表示,開拓創新、團結奉獻的深圳精神,就是拓荒牛精神的概況提煉。兩萬基建工程兵既是深圳拓荒牛精神的實踐者,又是深圳最早的拓荒牛之一。他說:“我們要把深圳精神一代代傳下去。過去拓荒牛精神是深圳精神之魂,是深圳歷史之本,是深圳發展的動力,在未來則是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的力量的源泉。”

1983年由基建工程兵轉業後成立的建築物業管理公司和中建三局共同建設了國貿大廈,創下“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從此“深圳速度”成為深圳的符號,為全世界矚目
當天活動上,楊洪祥還把他的照片版權,無償捐贈給了深圳圖書館,旨在讓寶貴的城市歷史,得以代代相傳。“這些版權不是我個人的版權,是兩萬基建工程兵和深圳這座城市的版權,是可以傳承的版權。”楊洪祥在致辭時動情地說道。他表示,這些照片雖然是黑白照片,但是它記錄了深圳早期的拓荒歷史,從荒蕪到璀璨的每一刻,都有特區各行各業的建設者代代相傳的夢想與激情在熊熊燃燒。“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兩萬基建工程兵來到深圳,投入熱火朝天的特區建設,大家的心里就從未想過離開這個傳奇的城市。40年來我們每走過的一次次人生的經歷和精彩,都可以說是對那一個起點的深情致敬。”
楊洪祥先生是深圳的建設者,參與者,記錄者,在部隊專職從事新聞報報道和攝影工作,轉業後參與創辦《深圳青年》雜志,又是深圳市最早綠色建築的探索者和實踐者,他參與建設的項目和個人于2017年分別獲得國家住建部授予“國家綠色建築創新一等獎”。作為前海引綠科技公司的董事長,去年新中國建立70周年,他被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選為全國50萬轉業地方的基建工程兵唯一代表,接受央視《祖國在召喚》紀錄片《忠誠》專訪。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8月30日結束。近年來,深圳圖書館在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的指導下,致力于加強深圳地方文獻建設與閱讀推廣活動工作協同發展,將圖書館打造成社會文化服務與本土文獻資源匯集的公益交流宣傳平台。本次展覽的一百多張照片,將成為深圳圖書館館藏,同時深圳圖書館將繼續挖掘搜集、匯總整理和展示相關文獻,匯集成我們這座城市的“深圳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