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醫治未病 踢走寒邪抗疫-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文化 > 副刊

【健康】中醫治未病 踢走寒邪抗疫

2020-08-20
来源:香港商報副刊

唐代醫家孫思邈曾說:「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於無事之前」,主張要善於預防疾病。面對新冠病毒,香港鴻健中醫治未病中心創立人秦鴻指出也應採取「治未病」的方式抗疫,他為讀者介紹刮痧、艾灸的養生方法,以及如何改變生活習慣,注重養生,保持健康,治未病,防患於未然。

文、部分圖片:Karena

秦醫師表示「治未病」強調防患於未然,亦是中醫的養生之道。

「未雨綢繆」是中國人謹遵的古訓,遇事應做足準備,防患於未然。在中醫思想中亦有「治未病」的觀念,指醫師能先洞見疾病,採取預防性治療,減低發病或病情轉變的可能。秦鴻醫師在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中醫的核心價值不在醫治已經受感染的病人,而是『治未病』。西醫告訴我們,有疾病症狀的時候才能治療,然而這是被動的醫學模式,而中醫『治未病』屬於主動醫學模式,面對這次新冠病毒也應採取『治未病』的方式。」治未病的概念源遠流長,《黃帝內經》中就提到「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說法。在疾病形成後才作出治療,對身體已造成一定損害,醫師應告知病人養生方法來預防疾病。「治未病」可說是中醫學中重要的保健概念。要「治未病」,首先要了解中醫認為病毒如何入侵人體。秦醫師表示:「生命是一個系統,要生命系統保持長期的穩定狀態,就必須整頓和更新,就如汽車、儀器、電腦等,使用一段時間以後就需要整頓修理。人體各組織的功能下降或處於不和諧的情況,便會形成各種疾病。身體有寒濕風邪之人,亦較易受到新冠病毒的入侵。」

怎樣治未病?

中醫透過對身體的管理,以各種的「養生」方式來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治未病」。秦醫師表示:「一個生命有機體要延長自身的生命,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產生『熵』(Entropy)(編者按:燃燒後的灰燼,即是廢料),身體隨着時間的消逝而老化,是因為體內的『熵』在增加。人體一旦患上疾病,如風、寒、暑、濕、燥、火,『熵』也會增加。『治未病』幫助人們將『熵』排出體外,恢復身體的平衡,如便秘代表腸胃乾燥要滋潤腸胃,睡眠不足代表腎陰不足要補腎等,由中醫判斷身體的問題,從而解決。『治未病』不但能提升免疫功能,也等同於抗衰老。很多慢性病因生病衰老而引起,然而減緩生命的老化就可有效預防各種慢性病。新冠疫情死亡者大多是年老的病人,而中醫的『治未病』能提高體質,減少身體內的『伏邪』,就能避免瘟疫感染。」

刮痧可以擴張毛細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進血液流動。

推行全民中醫養生

中國養生強調人與自然的關係,認為人應順應自然規律、季節變化,有節制、有規律地安排飲食和起居。秦醫師表示:「中醫養生,最重要是養心,抗疫期間須注意不要情志過度,應調整好心態,中醫有句古話:『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不要對疫情過於焦慮。另外,應保持充足睡眠,秋冬將至,應養陰、早睡。最好能在子時(晚上11時)入睡,因為晚上是養血養肝的最佳時間。如想運動,應早上進行,上午陽氣升發,這時候運動最為合適,並且在運動後不用太熱的水沖頭,使陰氣下降,陽氣便會上升。另外,因為新冠病毒最愛患有寒濕風邪之人,為免體內寒濕積聚,應少飲凍飲,少吃生冷、煎炸及過甜的食物。應多吃升發陽氣的食材,有助排走體內濕氣,如葱、薑、蒜等。有時候我吃香蕉怕太寒,便會沾薑粉吃。」秦醫師亦希望大眾能了解中醫的保健知識,從而進行自我養生,秦醫師表示:「政府應組織一個中醫工作組,由中醫帶領義工,教育民眾基本的中醫觀念,甚至是把握一兩種中醫外治療法,從而幫家中老人家刮痧,中醫師小組又可幫老人家針灸、按摩,推行全民治未病。」

刮痧時可沿着人體的督脈與膀胱經刮。

養生通經絡治療

除了生活習慣調整外,中醫還有刮痧、艾灸等養生方法,保持人體經絡暢通,把「熵」排出體外,使身體陰陽平衡,防止病毒入侵。刮痧是中國傳統的自然療法,秦醫師指出它是以中醫皮部理論為基礎,用牛角、玉石等在皮膚相關部位刮拭,以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之效果,對於高血壓、肌肉痠疼等所致的風寒症都十分有效。經常刮痧,可起到通經絡,解除疲勞,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秦醫師表示應沿着人體的督脈(背部正中間脊椎處兩邊)與膀胱經(督脈旁開1.5寸、3寸)刮痧,疏通堵塞的經絡,並注意不要在晚上刮痧。

刮痧時皮膚會刮出紫紅色的皮下瘀血斑,這就是「出痧」。

而艾灸是古人治未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古人認為艾灸防疫作用甚大,能「壯固根蒂,保護形軀,熏蒸本原,卻除百病」,秦醫師補充:「此次新冠疫情以寒濕為主,應灸足三里,離肌3厘米,感溫熱無灼痛,能使脾胃氣機健旺。其他穴位如神闕、關元也可艾灸,每個部位可艾灸10至20分鐘,濕濁得化,疫毒便難以入侵。」

施灸時對準穴位,距離皮膚2至3厘米,被灸者會感到穴位局部有溫熱而無灼痛的感覺。

灸足三里穴可補氣壯陽,驅除寒濕之邪。

[责任编辑: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