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準則」自加壓力 「500米見綠」公園之區 觀「世界一流科學城」中的城市管理-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光明準則」自加壓力 「500米見綠」公園之區 觀「世界一流科學城」中的城市管理

2020-08-26
来源:香港商報網

  深圳經濟特區走過了40年,光明從一個農場蝶變成如今的現代化國際城區。「四城兩區」正在加快建設中,世界一流科學城、深圳北部中心的重要地位使光明區倍受世人關注。一幅集現代與鄉村一體的美麗畫卷呼之欲出,城區的大規劃大發展考驗着城市管理的水平。記者從深圳市光明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獲悉,光明總體規劃到2020年底建成公園254個,讓市民實現「500米見綠、2公里進園、5公里到達森林公園」。

雲環公園

  走出去、沉下去 城中村治理自加壓力

  一般而言,深圳移動人口居多,城中村治理較為複雜。2017年11月,市委市政府印發《深圳市「城中村」綜合治理行動計劃(2018-2020)》,確定了城中村治安、消防安全、用電安全、燃氣安全、食品安全、弱電管線、環境衛生、市容秩序、交通秩序、生活污水十項綜合治理任務。根據市城中村綜合治理工作安排,光明區印發《光明新區城中村綜合治理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1+12+6文件,增加物業管理和綠化品質兩項任務,分三年積極開展110個(原計劃啟動119個,後因城市更新和利益統籌等原因取消9個)城中村綜合治理工作。其中,2018年開展48個城中村綜合治理任務,2019年開展45個城中村綜合治理任務,2020年開展17個城中村綜合治理任務。

  光明準則 考核升級

  光明區設立了「光明準則」,即:在十項城中村綜合治理基礎上自加壓力,增加物業管理和綠化品質治理兩項任務,形成「10+2」項治理任務。同時,將深圳市城中村綜合治理「815分優秀線」考核驗收評價標準提高至900分,815分僅作為合格線,進行自評。


甲子塘改造前

  同時,光明區開發出適合該區的城中村綜合治理考核系統,定期讓各牽頭單位填報每項治理任務具體進度並進行打分,及時掌握每個村每項任務的具體開展情況,抓實抓細,定期以書面通報形式督促各單位滯後任務加快開展。

  多管齊下 成效卓顯

  城中村治理涉及方方面面,光明區城管部門多管齊下,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玉塘龍灣片區改造

  光明區110個城中村共安裝視頻+門禁約1.56萬台,實現城中村出租屋視頻門禁全覆蓋、公安信息大數據全共享。建設微型消防站114個,小型消防站24個,市政消火栓及外置式室內消火栓875個,全面打通出租屋消防通道直通天面約1.5萬棟,開設逃生窗31.8萬,整治「三小」場所約1.6萬家,落實城中村消防安全整治工作。由此,安全質量更有保障。


玉塘龍灣片區改造後

  同時,為提升城中村公共空間,光明區新建改造公園83個,面積約37.34萬平方米;新建停車場85個,新增車位數5928個;清理垃圾約38.66萬噸,累計拆除亂搭建約33.53萬平方米,完成立面刷新約80.75萬平方米;全面實現「五無食品」,餐廚垃圾收運合同簽訂率達100%。城市環境因而更加優質。


甲子塘改造後

  排水排污、挖路修管,是城市的痛點,常給市民帶來困擾。光明區因此優化時序,實現施工協同:一是優先開展城中村排水、供水管網接駁改造工作,徹底解決全區110個城中村雨污混流等歷史遺留問題;二是出台文件,科學統籌安排道路開挖計劃,按照「雨污分流—供水改遷—燃氣地下管—三線管道」先深後淺順序,繪製地下管線「一張圖」,整合同一道路同期挖掘工程。

  目前,光明打通「斷頭路」25條;道路實現「白改黑」長度269公里,城中村道路硬化及交通標線完成100%;新建生活污水地下管286.76公里,新建立管524.28公里,完善排水接駁,初步實現雨污分流;剪除三線6373.28公里;建設燃氣地下管道120.4公里,實現燃氣進村72個,燃氣入戶52個村。配套設施更加完善,管理工作更加精細。110個城中村100%實現物業公司進駐,正由區住建局牽頭立項對城中村進行圍合,每個街道選定一個城中村物業管理提升試點,正在全力推動試點方案落地。

  街道吹哨 管理高效

  職能部門是否有做為,管理是否高效,這也是城市管理的一大關鍵。光明區制定了街道吹哨制度,確保部門及時報到:一是各街道成立指揮調度平台,指定處級幹部每天行走一線,對發現的問題,藉助城中村綜合治理「1+6」微信群,吹響「應急哨」,各牽頭單位及責任部門快速響應,及時到現場「報到」,集中匯辦;二是以城管部門作為總牽頭部門,全程跟蹤督辦,逐項消號。對吹哨後不報到或報到不解決問題的予以通報批評,對兩次以上不報到的部門,由區紀檢部門介入調查。

  光明區還開發出適合本區的城中村綜合治理考核系統,定期讓各牽頭單位填報每項治理任務具體進度並進行打分,及時掌握每個村每項任務的具體開展情況,抓實抓細,定期以書面通報形式督促各單位滯後任務加快開展。同時,將城中村綜合治理納入績效考核,合理安排各項治理任務完成時間節點,對於未及時完成的予以扣分,通過績效考核方式督促各單位及時完成治理任務,確保城中村綜合整治工作順利完成。

  此外,光明堅持「走出去」與「沉下去」相結合,各牽頭單位「一把手」主動帶隊到城中村調研,分管領導掛點督導城中村治理進度,研究整改措施,實行特事特辦,解決城中村亂搭建清拆、管道入戶、三線剪除、群眾投訴等問題,要求做到第一時間現場勘測、摸清底數,第一時間研究討論,第一時間制定工作計劃,第一時間落實完成。

  由於完成城中村治理任務出色,截至目前,光明區城中村綜合治理工作累計獲得市級獎補資金約25.7億元人民幣,獎補金額全市佔比約31%,居全市各區第一。

  做好山水文章 打造公園之區

  目前,光明區正加快建設「四城兩區」,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深圳北部中心。公園之區建設是有效提升人居環境質量和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一環。

  立足長遠 規劃先行

  2017年9月,光明區提出建設公園之區,着手編製《光明區公園建設發展專項規劃研究》。2018年底,《光明區公園建設發展專項規劃研究》編製工作初步完成,形成了公園總體規劃圖。2019年1月,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牽頭、各街道配合,繼續深化並完善了公園專項規劃編制,規劃以「城在園中、園在城中」為總體目標,通過慢行系統、河流水系等各種綠色廊道串聯,將光明區建設為自然公園環繞、城市公園鑲嵌、社區公園棋布的深圳最美「公園之區」。總體規劃到2020年底建成公園254個,遠期規劃建成公園266個,讓市民實現「500米見綠、2公里進園、5公里到達森林公園」。

  尊重自然 因地制宜

  光明區有着自身獨特的味道,有農場記憶,有僑民文化,有古建村落,有山水資源。因地制宜,方為特色印記,公園建設也不例外。

  光明區山水資源得天獨厚,擁有豐富的山、水、田、林、湖生態資源,有深圳最大的水庫--光明湖水庫,有深圳最長的河流——茅洲河,還有6萬畝的山地林地四面環繞城區,素有深圳「綠肺」之美譽。

  光明的公園建設以「尊重自然」為總體原則,因地制宜規劃建設各類型特色主題公園。如集運動、休閒於一體的紅橋公園;公園與科學交相輝映、人才與城市共同繁榮的科學公園;將科普、文化融於一體的科學城智慧公園;「水清、岸綠、景美、河暢」的鵝頸水濱水公園。各種主題、多種類型的公園遍布城區,帶給市民不同的遊園感受。

  公園聯袂 三級體系

  光明區打造了「自然公園-城市公園-社區公園」三級公園體系。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光明區持續發力、穩步推進公園之區建設,2020年完成新建公園26個、提升公園2個,新增公園面積123.339萬平方米,公園總數達239個,總面積達1483萬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提升至23.73平方米,高於全市14.94平方米的平均水平。預計到2020年年底,全區公園總數將超過254個。

  城管統籌 區街聯動

  對於全區公園建設,光明按照一盤棋一體化的思路,實行城管統籌,區街聯動。

  城管部門對全區公園項目建設進行行業統籌和技術指導。如森林公園、市政公園由區城管局負責建設,社區公園由各街道負責轄區內項目建設,河流水系、濱水濕地公園由區水務局、建築工務署負責建設,地產周邊綠地、口袋公園等小型公園引入社會投資進行代建。區城管部門還從設計、選材、施工各階段統籌把控,嚴格把關地形塑造、石材鋪裝、苗木品質和水肥種植等環節,一線管理、一線審批、一線協調、一線監管,通過各部門聯動合作,既快又好推進公園之區建設。

  建管並重 加強管養

  全區239個公園分為森林公園、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和專類公園四類。其中,森林公園3個,綜合公園12個,社區公園186個,河流水系等專類公園38個,分別由區園林中心和各街道市政、水務等部門進行管養(企業投資專類公園除外)。區城管局貫徹落實「三分建七分管」的管養理念,督促全區綠化管養責任單位加強綠化日常管養,全過程監督人、車、水、肥、苗及病蟲害防治等各個環節,對門戶區重點項目進行重點監管。同時,區城管定期邀請行業專家對技術人員進行培訓,不斷提升專業水準,有的放矢、實現精細管理。在加強綠化管養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公園服務設施,例如建設停車位緩解「停車難」等。

  匠心造園 大美花城

  深圳市正在打造世界著名花城,光明區更是匠心造園。結合公園建設專項規劃,光明將現有公園綠地、道路綠地、社區綠地等綠色空間,通過人行道、連廊、綠道等慢行系統連接,打造公園群、公園帶,構建具有規模效應的公園生態體系,打造光明小鎮公園群、白花公園群、科學城核心區公園群等8個公園群。以公園的花卉主題為依託,強化主題花卉應用。比如將紅橋公園打造為黃花風鈴木、紫花風鈴木主題園,將大雁山森林公園打造為宮粉紫荊主題園,將光明新城公園打造為鳳凰木主題園,將大頂嶺綠道打造為木棉花谷,打造竹文化為主題的竹韻公園、根竹園公園,打造開明公園為小葉紫薇主題園等,既深化了特色花卉文化內涵,又提升了公園景觀特色與影響力。

  光明「公園之區」的氣息已迎面撲來。在這裏,有四季花香。公園廣泛種植鄉土開花喬木,例如火燄木、鳳凰木、木棉、宮粉紫荊、小葉紫薇等,形成震撼的花海景觀。因地制宜組團種植時節花卉,打造亮麗的花鏡節點。(記者黃鳳鳴)

 

[责任编辑: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