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心聲】普檢計劃助推「港康碼」-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商界心聲】普檢計劃助推「港康碼」

2020-09-01
来源:香港商报

  文|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普及社區檢測計劃」於今日展開,為有意接受新冠病毒檢測的市民提供免費服務,截至8月31日下午2時,已有超過52萬市民經網上登記預約,部分檢測站更於首日預約時已出現額滿的情況。筆者認為,普檢計劃是本港抗疫逾半年以來的一個重要突破,作為僱主應該鼓勵員工參加檢測,這樣既可以使員工了解自身健康狀況,安心工作,亦可以消除在同一辦公室內同事之間的擔憂,可謂是利人利己。此外,特區政府通過檢測收集了市民的健康資訊後,便可以開始研究設立與粵澳相互認證「健康碼」制度,為重啟粵港澳通關打下基礎。

  擴大檢測效果明顯

  德國、韓國及內地的抗疫經驗早已顯示,通過擴大檢測量來遏制病毒蔓延是有成效的。在特區政府先後對十多個本地高危群組進行針對性病毒篩查後,確診人數亦馬上大幅回落,由此可見,普檢對抗疫及保障民眾健康百利無一害,且是全免費的,只要不存偏見,客觀分析,實在讓人想不出任何反對的理由。

  雖然早前有一小撮人不斷抹黑普檢,令部分市民對檢測及「健康碼」制度產生疑慮。可是,最先進行全民檢測和實施「健康碼」追蹤的內地,目前大部分地區已實現了感染個案「清零」。反觀不少西方國家,到現在連最基本的控制疫情及減少新增確診者都未能做到;希臘、泰國及韓國都引進類似「健康碼」的二維碼制度,用以追蹤高危群組的健康情況,效果顯著,反映出該制度已獲國際社會認可。特區政府早前明確表示,未來香港如推出「港康碼」,市民的資料只會在申請轉換為「粵康碼」或「澳康碼」作入境廣東或澳門使用的情況下,才會將資料轉交到廣東或澳門,在本地沒有任何追蹤功能。因此,市民大眾毋須過慮,亦不要誤信謠言,對普檢計劃產生疑慮。

  香港與粵澳通關的關鍵

  目前粵港澳跨境強制檢疫措施實施已逾半年,不僅對本地經濟造成了嚴重打擊,亦令市民大眾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影響。以筆者的公司為例,即使有同事希望參加內地的建築展,但因強制檢疫措施限制而未能成行,導致無法了解行業內的最新資訊。近期一項民意調查亦顯示,有約85%受訪者希望盡快恢復通關,約78%受訪者支持落實「港康碼」,可見盡快重啟與內地和澳門往來,是大多數市民的期望。

  因此,政府在完成首輪「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後,便應着手與粵澳建立互認的「健康碼」通關程式,其中又以健康資訊互認及豁免雙重檢疫最為重要。以澳門為例,當地民眾只需在澳門完成檢測並得到陰性結果後,便可以自由往返內地,同時內地居民亦可以在居住地完成檢測後入境澳門,這樣一來不但令兩地居民的正常交往和生活秩序得以恢復,亦使經濟看到了復蘇的希望。

  香港屬於高度外向和開放型經濟體系,長期封鎖只會為本地經濟及民生帶來愈來愈多負面影響。加上預料疫情難以在短時間內完全消失,因此,在嚴防新冠病毒傳染的同時,能夠有限度恢復經濟活動及人員交流,是現時需要探討和研究的重點。

[责任编辑: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