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櫛風沐雨 深圳公證勇闖新路成就「名牌」-香港商報
首頁 > 新聞專題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四十年櫛風沐雨 深圳公證勇闖新路成就「名牌」

2020-09-05
來源:香港商報網

  1979年,中央和廣東省決定把寶安縣改為深圳市,同年11月,中共廣東省委決定將深圳市改為地區一級的省轄市。而此時,「廣東省寶安縣公證處」隨之更名為「廣東省深圳市公證處」,直至2009年4月,正式更名為「廣東省深圳市深圳公證處」。可以說,深圳的四十年,同為深圳公證處的四十年。

  天高云闊,繁花似錦,深圳經濟特區迎來建立的四十周年。從昔日落後的邊陲農業小縣,到今日之世界著名的現代化大都市;從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之一,到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四十年來,深圳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因改革開放而強。與之共同成長的深圳公證處承繼深圳先行先試、大膽探索、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探路開路的精神,披星戴月,日月兼程,奔赴社會主義現代化公證建設的「星辰大海」。

  1983年,改革開放的第四年,此時的深圳已經具備一定的營商環境,隨之而來的是不斷興起的金融業務,包括抵押貸款等。那麼如何有效減少金融風險,維護各方的合法利益呢?深圳公證處作為一個不以營利為主要目的專業法律機構,從公平、中立的角度對有關當事人的主體資格、抵押物及抵押合同進行把關,辦理了首宗抵押貸款合同公證。這項公證對于提高合同的履約率,防范金融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和金融機構內部人員的違規違紀行為以及借款人不償還貸款時的強制執行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深圳的發展並不局限于金融的發展,科技更是作為第一生產力備受重視。而全國第一宗科技成果拍賣會便在深圳展開,深圳公證處為其提供了現場監督公證,保障拍賣過程及結果的規范性與合法性。

  同年,隨着國家改革的深入,民間資本開始活躍起來,利益、利潤等長期被忽視的經濟因素開始重新登上歷史舞台,股份制改革進入到實質性階段,第一家股份制企業深圳寶安聯合投資公司成立。

  1985年,深圳股權制商業模式業已成熟,深圳公證處辦理了全國第一份股權轉讓協議公證。該公證確認了甲乙雙方需要承擔的義務和權利,避免了轉讓方與受讓方出現不必要的糾紛。

  1987年,為了找資金給深圳開荒,深圳人破天荒地想到了「賣地皮」。深圳第一代人從出租土地到合作開發,拉開了房地產商業開發的序幕,成就了新中國歷史上土地拍賣「第一槌」。而此時,深圳公證處在全國率先開展了公開拍賣土地使用權的現場監督公證,公證監督積極介入土地拍賣出讓等交易活動,不僅提升了土地拍賣活動的公信度,也從法律上保證了國有土地使用權拍賣出讓活動的公正、公平、公開,有效地實現了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價值的最大化,同時也保障了每一位競買人有公平競爭的機會,充分發揮了公證為國有土地正常流轉提供良好法律服務的職能。

  1989年始,步入青年的深圳公證處,已然褪去稚嫩的外殼,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大人」,開始規模性辦理股權轉讓協議公證、房產拍賣公證、房屋拆遷補償協議公證、合作建房合同公證、船舶抵押貸款合同公證等。

  幾十年櫛風沐雨,深圳公證處勇于沖破障礙突破藩籬,闖出了一條新路,創立出「深圳公證」這一全國知名品牌,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田紀云曾親筆題詞為「前進中的深圳市公證處」。

  2011年,光明新區作為深圳市設立的第一個功能新區,既是生態型高新技術產業新城,也是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重要節點,更是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之一。應其邀請,深圳公證處在光明新區設立服務窗口。

  2014年10月23日,深圳市政府五屆一百二十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深圳公證處管理暫行辦法》。次年1月1日,深圳公證處成為全國首家按照法定機構機制運行的公證處。

  2016年,深圳公證處根據華為公司的業務需要,在深圳市龍崗區華為公司基地內設立了「深圳公證處華為服務中心」。

  2017年1月6日正式掛牌成立了「深圳知識產權公證服務中心」。

  2020年,深圳公證處成立「金融事務中心」,公證「賦強通」「存證通」正式上線啟動,同年在全國率先首創「行政事務輔助中心」。

  深圳公證處這一系列舉措既為充分發揮公證職能作用,更彰顯了跟隨時代步伐前進的決心。

  四十載改革開放壯闊歷程,深圳烙刻下鮮明的「中國之治」印記,在這座奇跡之城,深圳公證處的「公證夢」正向着更加宏偉壯麗的「中國夢」進發。(徐豔琼 司新宣 深公證)

[責任編輯:蔣璐]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