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84454貧困人口完成脫貧 韶關兌現全面小康承諾-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全市84454貧困人口完成脫貧 韶關兌現全面小康承諾

2020-09-10
来源:香港商報網
  作為廣東省擁有較多貧困村和貧困人口的粵北山區城市,韶關早在今年4月份就傳來捷報,該市通過產業扶貧、金融扶貧、扶貧資產管理改革等被中央和省認定並推廣的優秀模式和經驗,幫助貧困村建設美麗鄉村、貧困戶增加收入建設家園。韶關市委副書記朱余旺介紹,全市278個貧困村37008戶84454名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貧困村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17311元,真正兌現了「全面小康一個也不能少」的諾言。
 
  發展特色產業助貧困戶增收
 
  記者在仁化縣和南雄市鄉鎮走訪時發現,幾乎各鎮各村都擁有頗具規模的水果基地、蔬菜基地或者中草藥及花卉等其他種植基地,如仁化20萬畝的貢柑基地、3000多畝的無公害蔬菜瓜果基地,南雄1500畝的陽光玫瑰葡萄園、1200萬畝的百香果種植基地、3000多畝的中草藥種植基地等,幾乎覆蓋了兩個縣市的所有鄉鎮。據了解,目前韶關形成了118個省級專業村、26個省級專業鎮,並有83家企業261個產品認定為省第一批扶貧產品,排名全省第二,打造了區域特色優勢扶貧品牌。這些特色產業不僅能就近安排貧困村民就業,還能教授他們種植管理技術,並運用 「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發展模式,帶動貧困村、貧困戶增產增收。
 
貧戶黃敬蓮指着掛於新居里的「明白卡」細數可享受的好政策。
 
  2019年底,韶關省定貧困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平均每村達13.39萬元,比2016年底增長316%;貧困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311.4元,比2016年底增長130%;有勞力貧困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846.6元,比2016年底增長164%。
 
  「明白卡」增強貧戶獲得感
 
  仁化縣董塘鎮董中村的廖甲娣和江頭村的黃敬蓮,同是兩位50多歲的單親母親,走進她們兩家整潔漂亮、家私電器一應俱全的小洋樓裏,很難想象4年前這兩位母親拖兒帶女住在逢雨漏水的泥磚危房裏,依靠打零工和幾畝田地養活一家老小。廖甲娣,今年56歲,早年丈夫因車禍離世,留下三個孩子和累累債務。「真的要感謝扶貧工作隊在最困難的時候及時扶助,免費送來了雞鴨苗、魚苗和農資用品,還幫搭建養殖棚和種植棚,現場指導培訓養殖技術,讓一家人通過養殖家禽徹底改變了貧窮生活,前年工作隊還幫助改造了危房,現在日子越過越有盼頭了。」勤勞的廖甲娣非常感慨和滿足現在擁有的生活,目前,廖甲娣和兒子一起種植了1.5畝百香果,養殖了2000多隻家禽,還養殖了魚3.5畝,年收入可達7萬多元,生活質量逐年提高。黃敬蓮今年53歲,獨自一人養育一雙兒女,在扶貧工作組的持續幫助下,女兒大學畢業已找到工作,兒子在讀大學一年級,家裏的8畝田地流轉到公司可獲得固定收益,而她本人也被安排到農業科技公司工作,每月收入約3000元,還能學習到種植技術。
 
碩果纍纍的陽光玫瑰葡萄產業園帶動了350名當地農民就近就業。
 
  在廖甲娣和黃敬蓮家的新居裏,記者都能在客廳的顯眼位置看到一張「明白卡」,經了解後得知,原來仁化縣為了讓貧困戶明白自己可以享受的具體政策待遇等情況,全縣將每一戶貧困戶家庭建檔明白卡,上面記錄掛點結對幫扶、家庭收入、享受政策等內容,並將脫貧攻堅明白卡到戶公開上牆,提升群眾知曉度。同時要求駐村工作隊對明白卡記錄實行每月更新,主要有家庭成員變化、幫扶措施優化、政策落實更新、收支情況核實等,特別是每月收支具體情況等,同步錄入建檔立卡系統,確保了「帳實相符」,提高貧困戶的獲得感滿意度。
 
  資管改革激發內生動力
 
  貧困人口脫貧之後如何保持收入的持續增長,不完全依賴幫扶而能產生幸福生活的內生力,在這方面,韶關亦考慮在前。韶關市在扶貧工作中探索的建立健全扶貧資產使用管理長效機制在全國推廣,南雄市成為廣東省健全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示範試點縣。
 
勤勞的廖甲娣在扶貧工作組的幫助下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終於擺脫貧困住進了小洋樓。
 
  「南雄在廣東省率先成立扶貧開發投資公司(簡稱扶投公司),統籌整合財政、行業、社會、對口幫扶等扶貧資金,將扶貧資金化零為整,精準投入高效益、有市場、可持續的產業扶貧項目,並長期滾動投資,扶貧「家底」越來越厚實。通過直接建設、購買、投資入股等不同模式將扶貧資金逐步固化形成產業類、權益類及股權類經營性扶貧資產。目前扶投公司整合了1.9億元扶貧資金,鎮村兩級統籌了1.2億元資金,收益用於農村扶貧領域,優先保障貧困人口脫貧穩定增收,並適當用於鄉村振興公益事業和農村產業滾動投資。」南雄扶貧辦有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南雄扶貧產業實現收益2500多萬元,給予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分紅人均1650元。
 
百香果園安置了貧困村民就近就業,不僅增加收入,還能學到技術。
 
  韶關市以南雄為試點,在嚴格遵循扶貧資產使用管理政策和制度規範的前提下,全域推進扶貧資產使用管理模式改革,將扶貧資金投入形成的資產,折股量化跟貧困村、貧困戶,充分激發貧困村、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有效促進貧困人口真正脫貧穩定增收。(記者李芳 通訊員劉佳 朱嗣傑)

 

[责任编辑: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