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酒店求生各顯神通 疫市下冀「旅遊氣泡」成復蘇起點 -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财经 > 香港

本港酒店求生各顯神通 疫市下冀「旅遊氣泡」成復蘇起點

2020-09-13
来源:香港商報

  全球疫情肆虐,各地封城限制旅客往來。本港酒店業已深眠大半年,訪港旅客近乎零,酒店業界無奈降價自救,不論大小型酒店都為了在疫境中搵生意各顯神通。現時本港疫情有所緩和,港府正與多國商討建立「旅遊氣泡」助業界復蘇,本港酒店業又是否能絕處逢生?

  回想6月時,連續十幾日無本地確診個案,旅發局公布「旅遊‧ 就在香港」計劃,與多間酒店合作提供多重食住優惠。誰想到7月初本港疫情突然加劇,每日確診個案破百宗,令整個復蘇酒店業的計劃都泡湯。旅發局統計顯示,7月份訪港旅客數目按年下跌99.6%至2萬人次,每日平均約660人次。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思榮直言,該計劃「完全沒用」。

  是次疫情對酒店業打擊巨大,上月公布業績上市公司當中,持有酒店業務的企業無一例外錄得虧損,只是程度深淺而已。在港經營半島酒店的大酒店(045)中期錄得12億元虧損,集團6間酒店因現金流問題選擇暫時關閉。富豪酒店(078)中期虧損8.53億元,而上年同期純利為3.79億元。香格里拉(亞洲)(069)營業額4.54億美元(約35.19億元),按年跌62.1%,同樣由盈轉虧蝕2.83億美元(21.93億元)。

  在香港持有大量優質商場的九龍倉(1997),在中期業績報告中將酒店業務形容為「最受前所未見的疫情重創的其中一個行業」,旗下的馬哥孛羅香港酒店、港威酒店和太子酒店的平均入住率慘跌至20%,致使公司決定將太子酒店徹底翻新,直至2021年才會重新開業。

       香港酒店業界渴望旅客早日重臨

 

  酒店平均降價八成

  第三波疫情出現後,酒店業如何自救?首先,當然是減價。雖然「十一」黃金周馬上要到,但通關遲遲無望,本港多間酒店均大劈價,房價比去年同期的黑暴時期更低,不少酒店同一房間價格下跌至少三成。

  港島海逸君綽酒店高級房只要668元,較去年同期便宜38%,人均只需300餘元就可享受五星級酒店一晚。九龍機鐵站環球貿易廣場頂層的麗思卡爾頓酒店,豪華雙床房低至2520元,較去年國慶黃金周便宜33%。

  此外,酒店鬥推優惠吸引本地客。港島香格里拉酒店推出「米芝蓮美饌住宿計劃」,住宿一晚,可以享用米芝蓮星級餐飲,價錢僅約人均1000元。四季酒店則推出優惠套票「嘗味之旅」,除了住宿一晚、雙人早餐,更送1000元飲食回贈。九龍海逸君綽酒店推出食住玩體驗,保證住宿29小時,更包晚餐套餐及特式飲品,最特別是可以加床,可以最多3位成人入住,房價只須1045元。

  此外,由於不少打工仔現時實行彈性上班安排,有時需在家辦公,亦有酒店瞄準商機。尖沙咀凱悅酒店就推出工作住宿優惠,只須500元就可使用客房12小時,並提供午餐服務。

  不僅如此,由於第三波疫情反覆,政府不斷收緊防疫措施,亦有酒店推出外賣服務,JW萬豪酒店上月推出外賣優惠及速遞服務,客人只須撥打電話或於網上預訂,便能享用酒店餐膳,當中包括萬豪金殿、JW咖啡室及Dolce 88一系列菜式。

  姚思榮表示,現時酒店業平均降價幅度達70%至80%,原本每晚1000元的酒店價格,如今只有200元至300元,主要客源為本地客。有市民家居面積較小,或者居住地較遠,會選擇住宿酒店,不到1萬元可住1個月,對許多人來說還是能接受的。還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醫護人員出於安全問題也會考慮住宿在酒店,有的則是家裏裝修選擇住在酒店。個別酒店因為地理位置方便和價格合理,逆市達六成至七成的入住率。

富豪東方酒店疫情期間改為隔離中心開闢了另一財路

  旅館轉做劏房月租4千元

  大型酒店尚有一定的減價空間,而小型酒店則困境重重。從網上旅行社網站AGODA上搜尋三星級以下的酒店,平均價格介乎100元至500元,更有甚者,47元就可在尖沙咀住一晚。

  尖沙咀美麗都大廈經營豪苑旅店的阮先生形容「形勢惡劣」,該旅館以往一個房間的日均價格接近400元,現時降至120元,較大的房間也只須150元。他續說,無奈之下,許多旅店都改做劏房(分租獨立房間),以月租形式吸客,而自己的旅館也是如此。他的旅館一共有5間房,其中4間已被本地客租用,每房月租約4000元。至於是否有得賺,他苦笑道:「邊有得賺,都不夠支付原本的租金,但好過顆粒無收。」

  姚思榮同樣感慨道:「旅館這類型酒店在疫情期間求生真的難。」他指旅館本身的環境及設備相對酒店來講會差些,當大型酒店價格與旅館相若時,旅客更傾向選擇大酒店,有些旅館入住率最多也就20%。

  半島酒店母公司大酒店中期虧損12億元

 

  期待旅遊氣泡推出

  港府於本月初公布,已初步接觸包括日本、泰國、德國、法國等11個國家或地區,希望商討「旅遊氣泡」(Travel Bubble)安排。旅遊氣泡是指將一些疫情受控的國家聯結成「氣泡」,在氣泡內有限制地互相開放旅遊,氣泡內的旅客毋須檢疫隔離,但仍限制氣泡以外國家的旅客進入。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透露,目前已與日本及泰國政府交換文件,並與當地衛生部門展開商討。此外,第三波疫情近期有所緩和,或預示通關在即,能否令訪港旅客回流帶動酒店業谷底反彈?

  姚思榮卻認為,旅遊氣泡還在商討過程中,雖然各方有這個意願,但是距離正式推出,還需要一段時間才有望復蘇。不過,他認為雖然還未有具體成效,起碼港府已與多國探討重啟本港旅遊業,以帶動經濟復蘇,而非到零個案才探討。

  他解釋,各方首先需要探討雙方在抗疫措施方面是否一致,其次在核酸測試方面的標準,用什麼單位去認證檢查的結果,以及認證的憑據。港澳同內地之間的認證,相信會用健康碼,但是海外國家及地區需要用什麼憑據來驗證則還要探討。最後還有收費問題,如果太高必定影響旅客來港意欲。

  旅行社縱橫遊(8069)常務董事袁振寧早前表示,假如旅遊氣泡安排落實,對業界是好事。不過,他預計恢復初期,市民的反應只會一般,因為就算建立旅遊氣泡,巿民出外及回港也要進行檢測,次數太多會減低吸引力,相信較多人先會採取觀望態度。此外,除有關國家是否恢復通關外,亦要視乎航空公司的航班是否可配合,航班上座率可能要減少配合檢疫安排,若太少航班往來,機票價格亦相對會較貴。

  姚思榮肯定港府與多國政府洽商「旅遊氣泡」

 

  酒店轉商廈保值

  經已持續1年的黑暴,加上今年以來出現的疫情,令本港酒店業收入大跌。因酒店員工薪酬和保養費等,都不會因為疫情而減低,不少酒店早已入不敷出。有業主選擇結業,將酒店轉做其他用途。

  數據顯示,2018年訪港旅客人數達6500萬人次,去年跌至約5600萬人次。因為疫情,今年上半年訪港旅客人數只約352萬人次,較去年同期跌近九成,旅客可謂近乎「零」。

  業主醒目改變用途

  持有油塘茶果嶺道多幅海濱用地的發展商,在2014年曾向城規會申請改劃為酒店用途並獲批准。黑暴出現後訪港旅客大幅下跌,發展商認為原有的改劃申請與低迷旅遊業發展不符,今年初向城規會申請改劃為商業大樓。據城規會文件,該用地原本為工業大廈及製冰廠。

  銅鑼灣隆堡伯寧頓酒店前身為商廈,業主早年見零售市況佳,申請轉作酒店用途。因應今年市況,業主3月份把酒店結業,將還原作商廈用途。

  銅鑼灣怡東酒店將會拆卸重建為商廈

  疫境中業界紛求變搵生,酒店改作商廈或將成為主流。仲量聯行最新研究報告預計,未來國外資本的投資興趣持續增長,境外投資者預計將持續關注老舊或表現不佳的酒店物業增值機會,通過收購、翻新或改造提升資產價值。(記者 邱媛媛)

[责任编辑: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