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研集】用新科技治理社會-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學研集】用新科技治理社會

2020-09-15
来源:香港商報

  學研社成員 文武

  特首林鄭月娥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於下月14日出爐,多個建制派政黨近日分別與行政長官會面並提交多項意見。從去年到今年,香港經歷了修例風波和新冠疫情兩大衝擊,因而,今年特首的《施政報告》很有必要總結過去一年來的經驗教訓,彌補不足。筆者認為,其中一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善用新科技,提升政府的社會治理能力。

  把握互聯網科技

  今日的世界,互聯網科技發展迅速,令整個世界都處於迅速變革的狀態之下,哪個政府能更好地把握互聯網科技的時代特徵,運用好互聯網科技,就能走在世界的領先位置,引領世界新潮流,反之,就會面對眾多的新問題、新挑戰。

  應對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是全球防疫抗疫做得最成功、最具成效的國家。內地能迅速控制住疫情,並且最早實現恢復正常生活和經濟活動,如果沒有新科技作為支撐,是難以實現的。內地對新科技的運用領先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這也是抗疫取得成功的一項重要原因。

  疫情中的新科技

  內地透過快速全民檢測可以排查出受感染的人群;透過大數據科技,迅速而精準地分析出各地的人員流動情況;透過健康碼,可以安全有序地恢復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經濟活動;透過雲計算、電子商務系統,使每一個人都可以安坐家中消費購物。一些西方國家和地區,曾照搬內地的防疫模式,但最終未獲得成功,其中一項重要原因就是在互聯網科技的運用上,未能跟上時代步伐。在運用好新科技,提升社會治理方面,香港值得多向內地學習。

  香港正處於web 2.0時代,但特區政府的社會治理模式仍然停留在web 1.0向web 2.0過渡的階段,明顯落後於時代,這也是過去一年多來,香港社會動蕩的原因之一。

  Web 2.0時代是社交媒體時代,特點是以個人為主體。當大多數市民,都已習慣於透過手機社交媒體獲取資訊,傳統的互聯網門戶網站乏人問津、傳統大眾媒體讀者驟減之時,特區政府的主要發布資訊的管道卻仍然守在舊有模式,政府的大部分資訊都未能及時有效地傳播給市民大眾,這令反對派有機可趁,他們抓住特區政府的這一短板,將社交媒體和自媒體用作攻擊政府的武器,釋放海量謠言,讓政府措手不及。

  透過科技直接與市民互通

  未來一年,特區政府必須總結好經驗教訓,把握住互聯網時代的特徵,推動政府變革,提升社會治理水準。政府應盡快用好資訊科技,建立政府直接與市民互聯互通的機制,讓市民可以直接而便利地接收政府的信息。

  政府應以更開放的態度,利用互聯網科技,讓市民更多地參與政府管治和社會治理,增加市民對政府的認受性和支持度。社交媒體時代的特點就是人人參與,透過互聯網科技運用,政府能夠有效地引導市民共同參與社會治理,這樣有助於提升市民的歸屬感。

  現時車CAM已經廣泛使用,政府如果能建立互聯網平台,讓市民主動地將路況資訊、社會治安事件,透過車CAM傳送至政府部門,便可協助解決交通和社會治安問題。又如,現時人人都有手機,政府如果有平台,讓市民可將各社區的衛生黑點狀況,及時傳送至政府部門,有助提升公共衛生管理水準。再如,這次特首的《施政報告》仍主要透過政黨聽取民意,如果利用好社交網絡平台,可以直接聽取市民意見,提升政府施政透明度和推動民主的發展。

  利用好社交網絡,做好大數據分析,政府還能夠實現精準施政的目標,比如,在抗疫過程中,政府先後推出兩輪抗疫基金,向市民和企業派發抗疫金,但尚未能做到精準派發,以致社會意見多。如果能利用好大數據科技,政府可以精準地掌握每位市民和企業的實際情況,那麼快速而又精準地向有需要的市民和企業施援,是有可能的。長遠而言,對精準扶貧、解決人口老化等問題,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內地許多省市的政府都成立了大數據管理部門,香港是否也可考慮成立類似的部門?

  香港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今年的《施政報告》十分關鍵,政府應積極思考用好新科技,提升社會治理水準,增加市民對政府的支持度。

[责任编辑: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