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挑戰與機遇並存-香港商報
首頁 > 新聞專題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疫情下挑戰與機遇並存

2020-09-15
來源:香港商報網
  9月13日,由清華金融評論主辦的題為“堅守與創新:新冠疫情下的基金投資”的2020全球基金投資高峰論壇—深圳峰會在深圳成功舉辦,共有11位行業重磅專家到場,他們分別就新冠疫情下的粵港澳灣區創新發展、價值投資、公募REITs及市場波動下的高頻交易等話題展開深入的交流分享。
 
  圖為峰會現場
 
  危機面前挑戰與機遇並存
 
  《清華金融評論》運營公司北京清控金媒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徐蘭英代表主辦方致辭。徐蘭英在發言中提到,2020年初以來,新冠疫情在全球不斷蔓延,正在並將持續對世界政治經濟環境和金融格局產生深刻的影響,中國作為主要經濟體之一,面臨的外部沖擊也更加嚴峻,目前正處于史無前例、不確定性內外交織、錯綜復雜的整體大環境下。但在市場高波動下的中國資本市場卻保持了強大的韌性,同時疫情下也凸顯了互聯網、5G、人工智能、醫藥、健康產業的發展空間和機遇,危機面前挑戰與機遇並存。
 
  圖為徐蘭英致辭
 
  管濤:可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雙循環”重要節點
 
  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管濤出席峰會,發表了題為“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雙循環“的重要節點”的主題演講。管濤主要提到三點內容:一是新形勢下“擴大內需”戰略不是過去的簡單重復,掌握發展和創新的主動權是關鍵。他指出,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不是要閉關鎖國、主動脫鉤,“雙循環”更加強調安全發展,通過形成開放的“雙循環”新格局,提高國家經濟金融的安全性或者柔韌性。
 
  第二點內容是,跨周期在宏觀經濟政策上,要把握保增長與防風險的有效平衡,要對經濟景氣做出更加全面准確的判斷,要注意分析經濟復蘇的動力源泉,要注意加強政策的協調配合,打好改革和紓困的組合拳。第三是,深圳在“雙循環”的重要節點方面有更重要的意義。粵港澳三地的經濟金融融合可以借鑒歐洲單一市場的經驗,注重商品、資本、服務、人員的自由流通,同時重視地區間在金融開放方面和成熟市場的差異發展。要整合三地要素優勢,暢通內外循環,支持國家科技創新突圍。
 
  圖為管濤發表主題演講
 
  清華五道口金融EMBA深圳同學會副秘書長、高盈國際集團董事會主席兼行政總裁吳超出席峰會並發表題為“市場波動下的高頻交易新機遇”的主題演講,他在分享中提到高頻交易來源于波動,波動越大獲利的可能性越大。今年疫情給資本市場带來巨大波動,很多傳統投資受到沖擊,而依靠先進算法和強大計算機硬件組合的高頻交易方式,在市場高波動下卻獲得了較為可觀的市場回報。
 
  吳超提到,高頻交易技術體系對算法和硬件的要求極高,目前在國際期貨市場,高頻交易的實施環境非常成熟且衍生品較多,放眼未來,國內金融市場也將逐步開放與國際大環境接軌。基于以上分析,他表示,國內市場潛力非常大,政策在未來逐步放寬的可能性將逐步增強。高頻量化交易無論在全球市場還是在中國市場,未來的發展空間都十分巨大。
 
  圖為吳超發表主旨演講
 
  美國大選前市場動蕩料會重現
 
  在會議間隙,吳超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還表示,在疫情的動態下,投資者切忌追漲殺跌。面對市場的波動,投資者應該選擇投資一些具有重要產業方向的項目。比如買股票要買一些真正有價值的公司,雖然這些公司在波動期間可能有一定的跌幅,但同時也會降低購買成本,當評估股票價格超越實際價值時,要做一定的出售,這樣才能做到長期的穩定財富管理。
 
  對于A股市場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的表現,吳超認為,A股市場這次調整屬于很正常的一個上漲過程的調整。他指出,由于之前上漲幅度大,有獲利盤出局,市場出現一定的指數下行,是非常正常的。經過一段時間盤整,市場還會有緩慢的上漲過程,因為中國經濟發展和市場的緩慢上漲是比較匹配的,A股需要一個健康、逐步有價值釋放的市場,而不是急漲急跌的市場。
 
  吳超提到,11月3日美國總統大選前一段時間,市場料會更加動蕩,氣氛會更緊張,投資者也會更為謹慎,不會輕易進場。因此,這時候的市場不會有太大的漲幅,應該會在一定的區間震蕩整理。大選之後,看誰對華政策會影響A股市場的走勢。(記者朱輝豪)

 

[責任編輯:楊亮]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