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年:應為中產階級提供有效制度保障-香港商報
首頁 > 新聞專題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鄭永年:應為中產階級提供有效制度保障

2020-09-18
來源:深政觀察公眾號

  9月18日上午,第八屆中國慈展會在深圳會展中心正式拉開帷幕。

  在以「大國攻堅、決勝2020」為主題的國際公益主題研討會上,鄭永年做了大會發言。會議資料顯示,他的身份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

  鄭永年從學術的角度暢談中國的扶貧、慈善,他認為中國扶貧事業為世界扶貧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對外開放,對於中國扶貧事業取得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鄭永年同時談到,推動中產階級規模不斷擴大,將會是中國創造的下一個世界經濟奇跡。

  以下內容是鄭永年在2020國際公益主題研討會上的發言:

  非常感謝主辦方的邀請,我想從學術角度來看看中國的扶貧、慈善。中國的扶貧、慈善的實踐很豐富,自改革開放以來,實現了8億多人口脫貧,這是在世界歷史上從來沒有發生的,中國也是對當今世界扶貧做了最大的貢獻。在這樣的背景下,我覺得有關扶貧的會議還不夠,有關扶貧的研究還不夠、討論還不夠。

  大家知道今年關於扶貧的諾貝爾經濟學獎,被印度籍的學生拿走了。我給中國的經濟學家們說,這是說不過去的。當然我們在學術界也是開玩笑,印度人經濟搞不好,因為他們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太多了,照抄照搬西方的教科書,經濟肯定搞不好。

  中國的經濟實踐實際上偏離了西方的教科書。我們的經濟實踐是基於我們自己的文明、文化、國情,所以我們扶貧取得了偉大的成就。我們要把扶貧的故事講好、把扶貧的經驗總結好,我想這不僅僅是對中國自己的交代,也是對世界的貢獻。

  事實上,到了21世紀,貧困仍然困擾着我們人類社會。從上個世紀的整個80年代開始,我們經歷了一波超級全球化,這波超級全球化創造了巨量的財富,但也带來了所有國家的收入和財富差異的擴大,以及貧困階層的增加,即使在西方發達社會也這樣,尤其是美國。

  為什麼在西方這幾年民粹主義崛起,就是因為社會變得越來越不公平,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出現了貧困化的情況。歐美民粹主義的直接結果就是搞貿易保護主義、經濟民主主義。

  是不是開放就造成了貧困呢?我想不是!從中國的經驗來說,恰恰相反。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8億多人口脫離貧窮,就是因為中國在開放狀態下進行的改革開放。中國從80年代開始加入全球化浪潮,用今天的話說,我們加入了外循環、國際大循環,我覺得這對中國的脫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珠江三角洲每年就吸收了農民工3000萬人,到珠三角打工的這3000萬農民都是脫離了絕對貧困狀態的。那麼,為什麼西方會產生這樣的情況,而中國的情況剛好相反呢?我是覺得全球化所带來的扶貧效益,應當通過政府的作為來實現,市場本身很難實現社會公平。

  在歐美國家,資本主導一切,政府沒有能夠在收入分配和社會公平方面起到應當起的作用。所以全球化所創造的巨量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裏。我上個世紀90年代在美國留學的時候,他們很驕傲,尤其是美國,他們說是有龐大的中產階級、社會中產階級,但是現在美國人叫它們自己的社會叫富豪社會,所以從中產階層社會到富豪社會的轉型,就是西方現在面臨的一個問題。

  舉個例子,二戰以後,美國經過凱恩斯主義,由凱恩斯主義積極創造政府的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西方的總體上超過美國,二戰以後的中產階級達到70%,但是今天美國的中產階級下降到50%以上,這是說不過去的。

  在中國,我們的中產階級比例上還比較少,但是我們的中產階級不斷在擴大、增加。從貧窮到富裕,你稍微慢一點沒問題;但是美國從富裕到貧窮,中產階級從70%下降了50%,這是說不過去的。奧巴馬總統執政8年期間,美國的中產階級每年以一個百分點還多的速度下降,所以奧巴馬執政也實際上為特朗普政府的民粹主義崛起准備了社會基礎。在這方面,我覺得中國的經驗非常好。

  其實全球化給中國社會带來的沖擊也同樣巨大,收入和財富的分配也同樣面臨着巨大的問題,也存在社會不公平的問題。但是就像十八屆三中全會所說,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我覺得從扶貧的實踐來看,我們確確實實在這兩個方面做得很好。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每一個階段政推出有效的扶貧計划,尤其是近幾年的精准扶貧。精准扶貧我覺得非常重要。我到雲南很多地方去看,扶貧的方法是不是會更有效我們可以討論,也許有些地方可能做得更好更有效。但是精准扶貧它本身是必須的,這是為了保障社會的基本公平和基本運作。

  在中國,實現了兩個可持續發展,一個是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另外一個是可持續的社會穩定。這兩個可持續是不容易的。很多國家可以實現可持續的經濟發展,但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成為社會不穩定甚至動蕩;那麼有些國家,社會是穩定,但是死氣沉沉,經濟不發展,所以中國能實現這兩個可持續的發展,是非常了不起的一個成就。

  我們扶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個人覺得,我們不能輕言扶貧的勝利,扶貧是一個永恒的事業。孔子時代就提倡社會公平,幾千年了,從世界歷史來看,扶貧不會有終結的一天。

  下一階段,我們需要在精准扶貧的基礎上,花大力氣來控制相對的貧困人口。我們相對的貧困人口規模還是巨大,我們的中產階級還是小,我們現在4億人口大概30%左右。

  再下面,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要從社會改革入手,包括我們確立慈善制度,社會保障、醫療、教育、公共住房,要為中產階級提供制度保障。歐洲的福利國家,中產階級有制度保障,美國的中產階級沒有制度保障。所以我說,中國一定要避免這種情況,避免中產階級下滑,一方面要扶貧,另一方面要為中產階級提供一個有效的制度保障。

  中國過去40年是讓8億人口脫貧,創造了一個世界奇跡,那麼下一個世界奇跡是什麼呢?

  下個世界奇跡就是:我們到2035年,每年中產階級的規模都要擴大,實現中產階級人口規模從4億到7億,那在中國就會出現一個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龐大中產階級。

  龐大的中產階級意味着什麼?中產階級是社會穩定的基礎,是創新的基礎,中產階級也是人類通往自由平等的基礎,我們要繼續努力,爭取把中產階級做強做大,到2035年,再創造一個世界經濟奇跡。

[責任編輯:劉亞寧]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