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總局:稅收新動能促外貿外資回穩向好-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财经 > 内地

稅務總局:稅收新動能促外貿外資回穩向好

2020-09-23
来源:香港商報網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對世界經濟、特別是國際貿易帶來巨大衝擊。記者日前從國家稅務總局採訪了解到,今年以來,我國出台了一系列稅費優惠政策措施,助力外貿外資穩健發展。隨著一攬子稅費優惠政策的落實落地和出口退稅的不斷提速,外貿外資企業的負擔有所減輕,它們將省下來的資金用在「刀刃上」,靈活應對新形勢,不少企業實現了逆勢突圍,促進我國外貿出口實現正增長。

  穩外貿:稅惠加碼 退稅提速

  「提高3個點的退稅率,等於幫企業把利潤提了上去。」福建鵬翔實業有限公司財務人員繆建宙表示,「4月至今我們申報出口銷售額2800多萬元,比原先10個點的退稅率多享受了80餘萬元的退稅,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今年銷售額下降的損失。」

  自今年3月起,國務院提高了1464項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其中,有1084項產品的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3%。稅務部門「點對點」送政策到企業,像福建鵬翔實業這樣的出口企業能夠迅速獲得退稅,資金壓力得到緩解。

  不只是出口退稅,社保費、企業所得稅、房產稅等一攬子減免政策聯合發力,為困境中的企業快速「輸血」。

  「疫情導致的產能減少、運輸費用上漲和海外市場管控,對我們的出口造成直接衝擊,資金壓力一下子顯現出來。」重慶潤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向歐美國家出口零配件,公司財務人員鐘娟給記者算起了賬:「今年以來,公司房產稅和土地使用稅減免150多萬元,享受西部大開發稅收政策減免1200多萬元,享受出口退稅7000多萬元……稅費優惠像及時雨,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

  減免的「真金白銀」保住了企業現金流。而稅務部門推行的出口退稅無紙化、「非接觸」辦理等便利化措施,則加快了退稅進度,穩住了企業預期。

  在浙江,稅務部門針對出口企業首次退(免)稅申報等風險可控的出口業務,在限額範圍內為企業先行辦理,待疫情結束後再補辦實地核查手續。今年1-7月,浙江省已有2000多戶出口企業享受「容缺辦理」服務,位於浙江安吉的永藝家具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近期訂單增長,原材料採購增加,但尾款往往到賬較晚,中間的資金周轉是我們最大的經營壓力。」永藝家具董事長張加勇如是說,「借助'容缺辦理'的退稅快車道,今年我們已收到出口退稅5000多萬元,這是對正在擴大規模的我們有利的支撐!」

  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今年1-7月,全國稅務部門共辦理出口退稅8953億元,全國辦理退稅平均時間由2019年的10個工作日壓縮到了8個工作日以內,提速20%。持續釋放的稅惠疊加效應和及時到位的出口退稅款項,幫助出口企業緩解了資金壓力,堅定了發展信心。

  穩外資:優化環境 提振信心

  為鼓勵境外投資者持續擴大在華投資,從2018年起,我國對境外投資者從境內居民企業取得的利潤用於境內直接投資的,實行遞延納稅政策,暫不徵收預提所得稅。這項政策成為了疫情衝擊下推動外資在華持續發展的一大亮點。

  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享受再投資遞延納稅政策的外資企業數量同比增長17.4%;用於再投資的利潤累計達到407.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1%。其中,二季度用於再投資利潤比一季度提高36.8%。

  均勝汽車安全系統(湖州)有限公司是一家日資企業,主要從事汽車零部件及配件的生產製造。今年受疫情影響,公司上半年訂單同比減少18.3%,生產經營陷入困境,原定推進的擴建項目也因資金壓力擱淺。

  「在稅務部門輔導幫助下,我們把利潤再投資遞延納稅政策用足用活,新增利潤分紅投資1.39億元,享受遞延繳納企業所得稅1394萬元。我們計劃用這筆資金,重新啟動擱淺項目。」公司財務負責人張小紅表示。

  據了解,奧地利的保時捷汽車投資有限公司已累計向杭州稅務部門提交了3次再投資遞延納稅備案,享受遞延納稅1100萬元,並決定把從中國企業取得的利潤用於進一步擴大中國市場、增強發展後勁。

  切實有效的惠企政策、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不僅留住了外資「存量」,也擴大了外資「增量」。

  廈門利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財務高級主管陳思思表示,中國出台的稅費優惠政策減負力度很大,釋放出一系列積極信號,中國快速恢復的經濟社會形勢堅定了公司外方股東追加投資的決心,決定用利潤分紅款新增投資2900萬元。

  穩產業鏈供應鏈:數據搭橋 暢通循環

  在海外市場縮減的同時,出口轉內銷,成為不少外貿企業選擇的自救辦法。

  近日,安徽省稅務部門一項針對外貿出口企業的問卷調查顯示,超過80%的企業正積極開拓線上市場、調整產品種類、加大新產品研發,準備通過出口轉內銷擴大企業經營增量,尋求發展新機。

  新馬(安徽)製衣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服裝生產、加工、銷售的企業,產品主要出口歐美、日本、韓國等地。受疫情影響,國外訂單量銳減到原來的一半,公司決定重新規劃市場佈局,「轉場」內銷。

  「加工貿易企業很多時候是原料和成品'兩頭在外',沒有經營國內市場的基礎和經驗,轉向國內市場舉步維艱。」公司負責人劉向榮說,「稅務部門通過增值稅發票數據比對,幫助我們對接到了國內優質的服裝銷售公司。今年,我們已經和李寧、夢田、迪桑特等公司簽訂了4000多萬元的供貨合同,成功拓展了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市場。」截至目前,該公司累計實現銷售額1.25億元,其中國內市場銷售額8000多萬元,佔比首次超過國際市場份額。

  各地稅務部門積極利用大數據密切跟踪上下游產業鏈,精准定位薄弱點,及時連通產銷「斷點」,著力解決出口產品在轉內銷過程中原材料供應不暢、上下游產銷脫節等問題,幫助企業打通產業供需鏈條。

  在寧波,稅務部門搭建「大數據」分析專班和「駐企聯企」服務專班,通過系統檢索企業缺貨品類增值稅發票等稅收數據,經票流分析和數據透視,綜合分析企業供需信息,並將涉密信息過濾後,為生產困難企業提供匹配供應商清單,解決企業原材料短缺、生產受限等問題。

  在山東,稅務部門選取428戶外貿外資企業開展樣本分析,利用數據分析成果,幫助出口面臨困境的企業了解市場信息,解決物流、用工等難題,協助他們通過平台分銷、直播帶貨、新零售等方式開拓國內市場。

  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平表示,稅收大數據的精準運用,幫扶了外貿企業轉產、轉銷,助力了供需良性互動,為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發揮了作用。(記者  林彬彬)

[责任编辑: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