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徐聞港正式開港 粵瓊一小時生活圈形成-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湛江徐聞港正式開港 粵瓊一小時生活圈形成

2020-09-27
来源:香港商報網
   9月26日,湛江徐聞港開港活動在湛江徐聞港交通樞紐大樓前舉行。上午十時,在徐聞港第8號泊位,隨着首個航班——紫荊22號渡輪鳴笛緩緩出港,駛向瓊州海峽南岸海口新海港,標誌着湛江港徐聞港區南山作業區客貨滾裝碼頭(下稱「徐聞港」)正式開港運營。徐聞至海口的海上航行距離從24海里縮短至12海里,航行時間從2-3個小時縮短至1個小時,大幅提升瓊州海峽交通集疏運能力和粵瓊兩地交通互聯互通水平,促進形成瓊州海峽一小時經濟生活圈。
 
  廣東省副省長陳良賢、省政府副秘書長任小鐵、廣東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廳長李靜,湛江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鄭人豪,湛江市委副書記、代市長曾進澤,廣東省航運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楊顯昌等出席了開港儀式,並見證了首航渡輪駛向瓊州海峽南岸。
 
  湛江市委書記鄭人豪致辭時表示,建設徐聞港是湛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與海南相向而行」重要指示、主動對接服務海南自由貿易區建設的重大舉措。以徐聞港開港為新起點,更好地服務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等國家戰略,為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作出湛江新的更大貢獻。同時,要加快完善徐聞港相關配套設施,全面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將其打造成為國際一流、功能齊全、具有示範性的新一代客滾運輸港口。
 
粵瓊兩省領導嘉賓共同推杆,開啟湛江徐聞港通航儀式(劉翼城攝)
 
  全球功能最全客滾輪渡碼頭
 
  湛江港徐聞港區南山作業區客貨滾裝碼頭位於湛江市徐聞縣南山村,總投資17.12億元,總建築面積77458平方米,地上3層,為框架剪力牆結構+鋼網架結構,建設16個5000噸級客貨滾裝泊位、1個5000噸級危險品專用滾裝泊位、7.7萬平方米綜合交通樞紐,設計年吞吐能力為車輛320萬輛次、旅客1728萬人次,能滿足瓊州海峽2030年車輛、旅客吞吐能力的需求,港口還預留了未來接入高鐵的接口,實現水路、陸路、鐵路、城市公交的無縫對接,將徐聞港打造成一體式綜合交通樞紐。
 
紫荊22號渡輪緩緩駛離徐聞港8號泊位
 
  徐聞港綜合交通樞紐大樓是該項目的核心工程,其建築面積約77000㎡,建築風格設計與海洋文化、僑鄉文化有機結合,傳承廣東民居的傳統「嵌瓷」建造技藝。具有東方古建築傳統設計元素的「得月門」呈現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意境。該港以「智慧港口」為理念,建設1個統一門戶、6個應用平台、1個數據中心、8個生產服務子系統,真正實現了船舶停靠便捷化、旅客登船人性化、客運轉接無縫化、車輛過檢集成化、信息管理智能化,構築跨瓊州海峽的車、客、貨黃金通道,是全球功能最全的客滾輪渡碼頭。
 
徐聞港交通樞紐大樓設計呈現「海上生明月」的意境
 
  徐聞港開港運營後,客貨車過海司機可以提前在手機上買好船票,開車進港後,只需要把車開過檢測儀器就能完成查驗,如沒問題就能直接把車開上船。貨車查驗是在一棟小樓里進行,車開進去後,儀器會自動掃描車內貨品,稱重計算過海費用。檢查人員根據掃描成像馬上就能看出是否有夾帶危險貨品。車主還可綁定車牌號,無感支付車票。
 
貨車正在登船
 
  建一流智慧億噸大港
 
  據了解,徐聞港在建設之初即圍繞「智慧港口運營、互聯網+票務、全程安全監管、綜合集成服務、海峽互聯互通、港口物流商貿」等六大體系啟動智慧港口相關建設,目前已基本建成智能化的客貨滾裝港口。港口投入運營後繼續深化,於2021年底完成系統深化開發及其應用,力爭建設成為一流智能億噸大港。
 
來自廣州的劉小姐順利買到徐聞港首航船票,在全海景候船大廳等候登船
 
  目前,徐聞港智慧港口工程的推廣應用實現了六大創新,即客滾模式創新,智慧港口業務系統採用統一帳戶單點登錄、統一權限、自動結算、統一管理、統一績效考核,極大的方便了旅客、車輛、客滾船,降低了企業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及運行安全;物聯網技術創新,通過RFID、車牌識別、車輛貨物自動檢測、車輛重量及長寬高檢測、潮汐設備檢測、查詢終端、自助售取票終端及無線網絡等物聯網技術的創新,將成熟的物聯網技術引入智慧港口業務,實現車輛、客貨滾裝船等的自動配載無縫銜接、物物互聯的智慧模式;互聯網技術創新,通過網站、微信、手機APP、大數據、GIS、BIM等技術,實現客滾樞紐信息的實時化、透明化,票務信息的便捷化,BI分析的智能化;大數據技術創新,通過大數據技術的規範化、標準化,實現港口、交通、海事、氣象、鐵路、民航、政府等部門數據的互聯互通;金融支付創新,通過微信、支付寶、銀聯及VIP卡等多種金融支付創新,實現車輛、旅客、船方及港方之間的無感支付、實時交易、過程可視、高效運轉的新客滾物流模式,為業界樹立新標杆。
 
現代大氣的候船大廳
 
  另外,旅客登船橋採用最先進技術進行設計,獲得多項專利。每台登船橋設置雙接船口,一橋雙接,為國內首創,採用具有自鎖功能的升降系統、無障礙旅客通道、三自由度接船渡板技術,可以滿足不同水位條件下不同船型的接駁要求,可根據潮汐和風浪的變化自動調節接船口與船舶艙口的高度,具有小範圍隨動和大行程自動跟隨的自動調節功能。(記者李芳)
 

 

[责任编辑: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