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人在社交媒體提出要國慶期間「遍地開花」,號召「手足」在全港各區「快閃」堵路,更打算投擲汽油彈「重燃戰火」。警方日前更是在民居中破獲武器庫,懷疑有部分槍械已經出售。
政府的「三條戰線」
聽聞此消息的不少沿街商家欲哭無淚。這些零售、餐飲等企業在去年暴亂中已經元氣大傷,今年的疫情更令他們雪上加霜。眼看第三波疫情已經緩和,商家期望國慶期間能增加一點人流減少損失,不想黑暴依然不收手。
這就是香港嚴峻的政治經濟現實。特區政府不得不面對「三條戰線」同時作戰。一是抗疫,一日疫情沒有完全控制,政府就不敢掉以輕心,也無法放開恢復經濟等其他事項。二是為恢復經濟努力。香港經濟衰退明顯,今年第一、二兩個季度均為負增長,GDP同比下跌超過9%。經濟再不啟動,失業人口繼續增加,將是香港無法承受之重。三是需要繼續防範黑暴和反對派的政治操作,防範他們對政府抗疫和恢復經濟所作努力的破壞。這三者相輔相成、環環相扣。社會不安定,遊行、非法聚集可能令疫情再度失控,恢復經濟只是空言;而經濟無法恢復,失業人口大增,社會不穩定因素會進一步增加。如此,香港是否陷入一個死循環?
恢復經濟是更大難題
相對抗疫和抗黑暴,恢復經濟可能將成為政府接下來更大的難題。香港旅遊界是黑暴與疫情的重災區。由於港人不能外出旅遊,也不能引遊客進入本地,香港今年遊客量銳減超過99%,逾70家小型旅行社倒閉。旅遊業上下游服務鏈相當長,囊括零售、餐飲、酒店、交通、航運甚至保險等。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如此,特區政府在積極思考經濟復蘇之策時,旅遊業、或者說人流暢通應是最重要的考量之一。如今美歐等西方國家疫情依然嚴重,顯然不在考慮之列。說穿了,實現消費服務業市場活躍,讓一些無米下鍋的企業能夠喘息,至少有收入能夠「活下來」,最直接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盡早與內地商討開通健康碼,逐步實現通關正常化。
目前中國內地是疫情控制最好的地方,各級政府對疫情的嚴防嚴控達到極致。民眾工作、生活在安全健康的環境中。內地與澳門通關已經實現正常化,香港必須創造條件,讓兩地人流逐步正常流動。
抗疫成為常態
疫情控制不可能一勞永逸,除非有效疫苗問世。無論是政府還是市民都要有這種認識:既要保持高度警覺,防範疫情擴散,也要將抗疫作為一段時間內的常態,與逐漸恢復正常生產生活平行。如果等到明年接種疫苗後才實現正常通關,恐怕「死」掉的就不僅僅是70家旅行社。隨着疫情緩和,政府應與內地商量,一是過關提供認可核酸檢測機構3天內的病毒陰性證明;二是開通健康碼,證明過關人的健康身份;三是漸進式手段逐步放開人流,並先從大灣區開始;四是考慮先從減少往返強制隔離時間着手,直至像澳門那樣取消強制隔離;五是兩地設立協調機制,一旦發現疫情傳播,馬上採取相應措施,檢討人員流動情況,優化防疫策略。
無論政府還是社會,都清楚逐漸正常化通關對香港經濟復蘇的意義。但政府處理這一關係經濟民生、兩地交流的問題,不可避免將遭遇激進分子抵抗。據悉反對派國慶期間搞事的一個主題就是反對健康碼。對此,業界和廣大市民都需要站出來針鋒相對地呼籲,以強大的民意提升政府處理這一事情的政治能量。(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理事 葉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