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出新角度】拍賣理論的貢獻-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财经 > 投资理财

【計出新角度】拍賣理論的貢獻

2020-10-18
来源:香港商報網

 本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於上星期公布,由史丹福大學經濟學家威爾遜與徒弟米格羅姆奪得,表揚他們對改進拍賣理論的貢獻。拍賣是財產權利轉讓的最古老方式之一,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他所著的《歷史》中,指出拍賣這活動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紀的古巴比倫。當時的古巴比倫城會一年一度舉行適婚年齡女子拍賣,每逢此時,人們便會將美麗女子送到市場去,競買人就紛紛出價,以求得到心儀的姑娘。

 事實上,經濟學的一個重要主題即為資源分配,而拍賣就是其中最為顯著的方式。拍賣無所不在,除了藝術品以外,大眾支付的電價數字、電訊公司的無線電頻譜的分配等,都是拍賣的結果。此次諾貝爾經濟學獎就是認為,得獎人的理論具有高度的實用性。

 研究成果改善資源分配

 想像一個拍賣情境,一位競標者首先喊價,另一位喊更高的價,如此這般,最後一位競標者贏得競標,但競標者也可能同時產生一種自我懷疑,是否出價太高。這個情境有一個稱呼,叫做「贏家的詛咒」,競標者雖然贏了競標,卻因為估價過高、偏離真正價值,心理效用因此降低。而這一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正是因為完善解釋了拍賣機制中「贏家的詛咒」是如何出現,又該如何避免。

 威爾遜與米格羅姆改善的拍賣理論,探討了如何避免「贏家的詛咒」。自1994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就是採用了該理論,來進行無線電頻譜的競標,如今其設計的拍賣制度已普遍被各國政府所採用,來拍賣各種許可證。根據《彭博》指出,從1994到2014年,聯邦通信委員會通過此機制出售頻譜,成功替納稅人募得超過1200億美元(約9300億港元)資金。

 威爾遜與米格羅姆的工作證明了基礎理論的研究依然能夠直接推動社會前進,造福公眾。目前兩人仍繼續在進行非常實用的研究,例如在大流行疫情之下,怎樣有效分配稀缺的醫療資源。

 (英國切斯特大學金融科技及數據分析教授 梁港生)

[责任编辑: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