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深圳特區報報道,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在書寫自身發展錦繡畫卷的同時,積極示範引領其他地區的協調發展。稅收數據顯示,40年來,深圳累計組織稅收收入7.1萬億元,累計增長3.1萬倍,年均增速達30.3%;管理納稅登記戶數增長至344.3萬戶,累計增長超2600倍,創業密度保持全國第一……深圳創造了世界城市發展的奇蹟,並積極發揮集聚輻射作用,國內投資和貿易遍布我國所有省級行政區域,對外貿易夥伴發展為236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引領全省乃至全國發展的重要引擎。
國內貿易輻射面廣集中度高
企業增值稅發票銷售收入和購進數據是反映貿易往來的標誌之一,從深圳市稅務局獲悉,2017-2019年,深圳與廣東省外地區貿易(以下簡稱「省外貿易」)佔深圳國內貿易總額(增值稅發票銷售收入和購進金額的合計金額)比重分別為40.1%、40.2%、43.9%,呈加快上升態勢,反映出深圳省際經濟輻射力在加強。
從深圳與廣東省內地區貿易看,2019年深圳與珠三角地區(含深圳,下同)貿易額,佔珠三角地區貿易額比重近3成,深圳在珠三角的貿易主引擎作用凸顯。
2017-2019年,深圳與東莞、惠州兩地貿易額,佔深圳與珠三角地區貿易額比重逐年上升,分別為12.3%、13%、15%,反映出深莞惠經濟圈一體化聯繫日益緊密;同期深圳與粵東西北地區貿易比重從3.7%上升至4.8%,特別是與對口幫扶的河源、汕尾等地的貿易額年均增速達到30.3%,高於深圳省內貿易年均增速20個百分點,側面反映出深圳對口幫扶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對外貿易「優進優出」特徵漸顯
從對外貿易看,40年來深圳累計進出口總額6.5萬億美元,對全國的進出口貿易貢獻率從0.05%提升至7.77%,出口規模連續27年居國內城市首位。其中,近10年文化產品年均出口額達1115.8億元,約佔全國的六分之一;機電行業多年穩居全市進口和出口市場雙第一,2019年機電行業進出口總額佔全市進出口總額比重高達近8成。
稅收數據分析顯示,深圳重點產業及新興業態帶動作用尤為突出。2019年深圳有出口報關紀錄的5.2萬戶企業,共輻射上游內地產業鏈271.4萬戶企業,涉及發票購進金額2.2萬億元。其中,機電業務出口企業共與其「內循環」上下游產業鏈217萬戶企業產生貿易額4萬億元;外貿新業態蓬勃發展,跨境電商在全國佔比40%,帶動華南80%的電商產業鏈,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為其上游超3000戶外貿企業提供通關、退稅、金融等專業服務,綜合幫助企業節省20%-30%外貿生產要素成本。
境外投資持續穩定增長
在對外投資方面,截至2019年底,深圳企業在境外141個國家(地區)共設立超7000家非金融類企業和機構,海外員工超10萬人。
近年來,深圳市境外投資持續穩定增長,特別是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投資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據統計,2014-2019年深圳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境外投資額保持年均50%的增速。其中,2019年在沿線國家(地區)設立93家企業,同比增長6.9%;中方協議投資額12.4億美元,同比增長3.6倍。
稅收數據顯示,2019年深圳申報企業所得稅的對外投資備案企業共有4365戶,實現利潤總額2658.2億元,同比增長56.1%。
金融和高新技術產業外溢效應明顯
稅收數據背後,也清晰地折射出深圳重點產業和行業發展情況及輻射力。數據顯示,深圳積極通過設立跨區域市場主體支持當地發展。
金融業方面,目前深圳金融企業在全國設立分支機構超3000戶,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1.15萬億元,戶均營業收入3.6億元。稅收數據顯示,深圳異地投資規模最大的行業為金融業,投資額佔異地投資總額的38%。
電子製造業方面,以深圳在湖北的電子製造業投資為例,截至2019年底,深圳企業在湖北投資控股72戶電子製造企業,2019年實現貿易額264.5億元,佔湖北整體電子信息產業貿易額10%,有力支撐了當地產業轉型升級。
深圳還通過業務創新,強化對其他城市及企業的金融支持。以商業保理及融資租賃業務為例,稅收數據顯示,近3年深圳企業異地增值稅開票數量、開票金額年均分別增長13%和27%,為全國企業一定程度緩解了融資壓力。
頭部企業引領產業鏈發展
稅收數據反映出龍頭企業成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鏈式發展的「壓艙石」。改革開放以來,不少深圳龍頭企業紛紛投資異地,變頭部企業的個體優勢為創新發展的整體優勢。
華為深耕湖北已10餘年,自2007年設立華為武漢研究所以來,不斷加大在湖北的投入,2012年華為在武漢註冊海思光電子有限公司,專注於光電子產品技術研發銷售與服務,2019年銷售額已超過100億元,在新型智慧城市和鯤鵬產業生態鏈等領域為湖北打造世界級產業群提供有力支持。
深圳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輻射力,還吸引了高端人才大量集聚。稅收數據顯示,2019年在深圳申報個人所得稅的總人數為1595.6萬人,其中省外戶籍人員達1195.1萬人,佔比74.9%;2019年,年薪超過66萬的高端人才共有11萬人,同比增長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