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位院士深圳謀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16位院士深圳謀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

2020-11-01
来源:香港商报

 如何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和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如何更好的實現深港科研合作?如何建設科技新福田?當這一系列問題「撞上」深圳「人才日」,各路大咖的真知灼見與遠見卓識勢必成為最有力的回答。

 11月1日,「順應時代大勢·引領創新發展——2020深圳院士專家高峰會」在福田舉行。當日,16位院士(專家)圍繞深入推進深港科技創新合作,搶抓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歷史機遇等重大課題深入討論,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協同發展建言獻策。深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慶生,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科協主席蔣宇揚,福田區區長黃偉出席活動並致辭,福田區領導鄺肖華、舒毓民、葉文戈、孟漫、歐陽繪宇、朱東波等出席活動。

 此次活動由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福田區委區政府主辦,福田區人才工作局、福田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福田區委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深圳市專家人才聯合會承辦。分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院士專家諮詢圓桌會議與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論壇兩部分進行。

 因人才而興,深圳當下仍求賢若渴

 「創新是第一動力,作為創新型城市,深圳依託人才這個第一發展資源,在一千四百多萬常住人口中擁有了600萬人才,其中200萬是科技人才,深圳已經成為人才大市。」在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論壇上,劉慶生說,深圳經濟特區40年的發展創造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奇蹟,但深圳也深知短板所在,因此依然對各類人才求賢如渴。

 「院士、專家等高水平團隊是廣大科技創新人才的楷模,是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的標兵。」蔣宇揚希望通過此次峰會藉助院士、專家的專業資源優勢,進一步推進高校、科研機構與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緊密聯繫,更加主動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在開創合作中提升自身能力和服務社會的發展。

 而在福田區領導看來,當下福田被賦予新的使命,福田是河套深港科技合作區辦公室的所在地,以國家的戰略平台邀請各位院士專家,聽取如何進一步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合作,包括如何進一步建設好河套深港創新合作區的真言,更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高端對話,多元方式謀更好發展

 當日下午,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論壇除院士(專家)、深圳市區各部門負責同志以外,活動還邀請了280餘名高層次人才代表參會。

 與會嘉賓分別就「創新驅動 同頻共振——一流大學與城市區域協調發展」、「創新多元發展 助力大灣區建設」、「一體兩翼:以強化教育與科技協同為路徑推動創新發展」、「大科學設施:創新發展的基石」發表專題演講,並圍繞「區域協同與灣區建設」、「深圳的新一輪創新發展之路」組織了兩次峰會對話。

 在專題演講中,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周玉以《創新驅動 同頻共振——一流大學與城市區域協調發展》為主題,通過對全球各地高校輻射地區以及哈工大自身發展等舉例,強調大學是國之重器,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與區域發展息息相關,面向世界,則是創新驅動,面向未來,則引領社會。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唐嘉樂則以《創新多元發展 助力大灣區建設》為題,從澳門大灣區的西區介紹澳門大學的辦學理念,講述澳門科技大學未來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定位。中山大學常務副校長孫冬柏圍繞《大科學設施:創新發展的基石》表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為了探索未知的世界探索規律,實現科技變革提供一種能力,這種能力要為科技的創新,科技的進步,和科技的跨越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並希望通過整個大科學設施的建設來打造世界一流的科學研究的高地,成為創新發展資源。

 而在當日上午舉行的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院士專家諮詢圓桌會議上,院士(專家)與福田區委區政府領導、各區直部門和合作區辦各部主要負責人主要討論如何提高合作區在科研合作、人才引進、項目管理和文化環境等方面的國際化水平,打造完整的人才培養鏈條,創新科研管理機制以及促進產學研全方位發展等話題 。 (記者 姚志東)

[责任编辑:岳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