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粵港澳大灣區,到西部高原大山深處,一場東西部扶貧的協奏曲正在奏響。琴瑟和鳴,東西協作。五年來,廣東與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四省區共同攜手,修建鄉村公路、學校、鄉鎮衛生院,建造扶貧車間、發展產業項目,為貧困山區部分群眾解決了飲水難、上學難、行路難、看病難等實際問題。據統計,廣東省、市、縣、鎮四級財政累計投入援助資金170.64億元,縣均從2016年的1039萬元增加到2020年的6011萬元,財政援助資金總額和縣均數居內地前列;廣東1萬多家企業到被幫扶地區投資興業,實際投資額超過3000億元。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授予廣東省扶貧辦業務部門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這是對廣東省扶貧工作成就的最大肯定;而桂川黔滇四省區所展現的喜人變化,則是廣東省在扶貧工作中獲得的最大成果。
粵桂兩省區在廣州聯合舉辦「同飲一江水攜手奔小康」大型募捐活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雲南昭通,地處烏蒙山深度貧困地區,2019年,內地最大跨縣易地扶貧搬遷在昭通昭陽區靖安、魯甸縣卯家灣兩個易地扶貧搬遷跨縣區安置區啟動,這意味着來自昭通7個縣包括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內的7萬餘名群眾,要搬出大山,分批次遷入安置區。
為了保證易地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快融入」,同時,還能夠把東莞科技、人才、管理等優勢與昭通生態、自然資源等優勢結合,莞昭兩地民政部門積極溝通協作,啟動了「東莞市幫扶昭通魯甸卯家灣易地搬遷社會工作服務項目」,提供社工服務,並幫助培養本地社工組織及人才。
魯甸紫外線輻射強、飲食習慣等原因,群眾的白內障等致盲病發生率特別高,眼科診療醫療條件差,亟須補齊健康扶貧短板。2018年,在廣東省第五扶貧協作工作組及駐魯甸工作隊的協調下,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教授、東莞光明眼科醫院副院長於強帶領眼科專家隊到魯甸幫扶。一年後,魯甸·東莞眼視光診療中心正式掛牌。
此外,從2017年開始,東莞先後選派60多名醫療骨幹到對口點開展為期12個月的扶貧協作工作;免除多項費用,累計接收10批共202人進修學習;挖掘和整合援派醫生背後的醫院資源,以項目共建的形式發動東莞24家醫院結對幫扶昭通20家醫院,並通過傳幫帶,把高精尖的技術傳授給昭通的醫生,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漁」。
讓大山裏的「美味」走出去
「拼單助農卡莎莎」。一場拼多多扶貧助農直播間,把相距1800公里的廣東佛山和四川涼山連接在一起。7月16日,涼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廣東省佛山市人民政府與拼多多聯合啟動「佛涼協作 雲上優選」消費扶貧周,在直播期間,涼山扶貧產品銷售量上漲5倍,佛山涼山消費扶貧周相關直播間訪問量上漲超過3倍,全平台苦蕎、羊肚菌、金銀花等涼山特色農產品銷量上漲6倍。
地處四川西南的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內地「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也是脫貧攻堅最難攻克的硬骨頭。截至目前,涼山州仍有7個貧困縣尚未摘帽,300個貧困村、17.8萬名貧困群眾尚未脫貧。涼山州委副書記、州長蘇嘎爾布表示,消費扶貧是鞏固脫貧成果的重要方式,也是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重要途徑。
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龍里縣的茶香村,漫山遍野的刺梨花姹紫嫣紅花香四溢。廣藥集團利用貴州這一資源,大力發展刺梨產業,讓眾多農民走出貧困、奔向小康。2019年,貴州刺梨種植面積176萬畝,比上年增加21萬畝,種植面積位居全國第一,全省刺梨種植受益農戶6.5萬戶21.7萬人,戶均增收6138元。
廣東省扶貧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產業合作方面,廣東6個扶貧協作工作組將各組織10個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到扶貧協作地區投資興業。新建一批粵港澳大灣區農產品供應基地,力爭今年底4省(區)達到100家。
深圳對口幫扶廣西河池市東蘭縣創「1+13+1模式」,即由三石鎮扶貧大車間、13個鄉鎮扶貧車間和廣西職業技術學院東巴鳳分院組成,解決貧困人口就近就地就業。
多點開花 貢獻廣東智慧
類似的故事不勝枚舉。在貴州畢節,41個由廣州企業與當地職業院校合辦的「訂單班」為上千名貧困地區青年打開就業通道;在廣西百色,「圳品」認證+線上銷售打通快速通道,讓優質農產品走進了大灣區的菜籃子、果籃子;在廣東深入推進「萬企幫萬村」活動中,共組織1696家企業與被幫扶地區1823個貧困村結對、253個社會組織與被幫扶地區361個貧困村結對……
西部山區的土地、人力、原料等資源與廣東的資本、技術、管理深度融合,實現了從創新推動產業梯度轉移到跨區域勞務協作,從易地扶貧搬遷到健全協作幫扶機制,廣東也實踐探索出一系列具有示範意義的經驗。
2016年來,廣東始終堅持把東西部扶貧協作作為應盡義務和分內之責,不斷拓展協作領域、深化協作內容,做實攜手奔小康行動,為全面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了廣東經驗、廣東智慧。截至今年7月,廣東已幫助桂川黔滇4省(區)71個貧困縣摘帽、8663個貧困村出列、379.2萬貧困人口脫貧,連續多年走在內地前列,助力被幫扶地區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
廣東省扶貧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廣東將重點聚焦國家和省掛牌督戰的貧困縣、貧困村,以及「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全力以赴把粵省建檔立卡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就業問題解決好,把外省建檔立卡在廣東就業的貧困勞動力穩在崗位、穩在企業、穩在當地。
雲南省怒江州小學生在格力集團援建的格力小學裏進行課間操。
凝聚脫貧攻堅 綻放廣東力量
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10月26日至10月29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發布的公報指出,「十三五」期間,中國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距離今年底全面實現脫貧摘帽還剩60多天,攻堅的號角聲依舊在響起。而此時,廣東的相對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但駐村扶貧的第一書記們仍未停歇--要努力鞏固成果,確保村民脫貧後不返貧。截至今年6月30日,現行標準下161.5萬相對貧困人口、2277個相對貧困村全部達到出列標準,廣東在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下,交出了一份解決相對貧困的「廣東答卷」。
廣東東西部扶貧協作產品交易市場被國務院扶貧辦授予「全國消費扶貧示範單位」。
產業扶貧 增強「造血」功能
產業幫扶可謂是穩固脫貧的根本之計。從「輸血型」扶貧到「造血型」扶貧,廣東按照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遊則遊原則,用好「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發展平台,推廣「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因地制宜發展地方特色優勢扶貧產業。
三年前,清遠連樟村還是昔日無人問津的貧困小村,可如今,卻成為了鄉村振興的樣本、產業脫貧典範--2019年底,連樟村54戶130名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退出標準,村集體收入達68萬元。今年上半年,連樟村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近萬元,村集體經濟今年預計可達到200萬元。
從2017年開始,結合「萬企扶萬村」扶貧行動,連樟村通過整合土地、籌措資金,建成連樟村扶貧加工車間,招募村民做玩具組裝。除此之外,連樟村還積極發展高效農業,探索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方式,與當地農業龍頭企業合作,建成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以入股合作等形式,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
隨着扶貧車間、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等一批扶貧項目先後落地,連樟村逐步實現村民就業「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離家」。村集體經濟壯大後,連樟村提取公益發展資金反哺村中公益投入,建立村級公益崗位,解決勞動力較弱的貧困戶就業問題,進一步構建精準扶貧長效機制。
就業扶貧 三項工程各發力
「廣東技工」「南粵家政」「粵菜師傅」,廣東近年來積極實施這三項工程,加強了珠三角與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勞務協作,在解決就業「大問題」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數據統計,目前廣東已累計建成扶貧車間、扶貧工作坊1022個,開發公益性崗位17020個,幫助全省40.14萬貧困勞動力就業,人均就業增收1.8萬元。
在遂溪縣洋青鎮芝蘭村,湛江人社部門發揮廣東粵菜師傅培訓基地優勢,對該村50戶沒一技之長的貧困戶及部分村民進行免費集中培訓,使其成為擁有一技傍身的廚師。截至今年7月,廣東累計開展「粵菜師傅」培訓5萬人次,直接帶動就業創業16萬人。越來越多人開始意識到一技傍身的重要性,「粵菜師傅」工程走出了一條老百姓看得見、摸得着、受歡迎的扶貧路。
「廣東技工」工程則以技能助脫貧,緊密結合新業態、新形式培育技術能手,鼓勵重點人群學習掌握技能,實現高質量就業,為實現小康生活添磚加瓦。廣東嶺南現代技師學院利用與京東合作的教學資源,開辦了農村電商扶貧班,提升農村扶貧生的技能素質,取得了豐碩的成效。同時,他們利用在校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通過互聯網幫助家鄉貧困地區的老百姓創造財富,從根本上解決家鄉貧困戶持續穩定的收入問題。
小切口解決大問題,作為一個零門檻的民生工程,「南粵家政」的推進,帶動了一大批勞動力就業,為穩就業保就業提供了有力抓手。據統計,截至今年7月,「南粵家政」工程培訓28.41萬人次,1.72萬家家庭服務企業吸納鄉村勞動力就業100多萬人。
創新企業扶貧模式
位於湛江市遂溪縣河頭鎮的上坡村,以往大道小巷都沒有路燈,一到晚上一片漆黑,全村900多平方公里,4000多名村民晚上都不敢出門,經濟活力不說,出行安全尚未得到保障。根據廣東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工作的決策部署,廣東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定點幫扶湛江市遂溪縣河頭鎮上坡村。
通過利用新農村示範村建設的契機「村村通路燈」的項目正式開啟;2019年8月,上坡自來水廠落成,上坡村近4800名村民第一次喝上了清潔、安全、優質的飲用水;乘着新農村建設的東風,省煙草局(公司)累計投入幫扶資金約234萬元支持上坡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及人居環境改善項目,開展了三清三拆行動,村道硬化綠化美化工程,建設籃球場、文化室等文體場所,建設了39個垃圾收集點,幫助40戶村民開展廁所革命,建設了40座乾淨衛生的戶廁所。
據統計,2016年以來,省煙草局(公司)共投入單位自籌幫扶資金2492.13萬元(不含人均2萬元的財政專項資金及新農村示範村建設資金),村集體經濟收入由2016年前2萬元提高到年化收入19萬元。
截至2019年底,上坡村72戶(238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達到了脫貧條件,脫貧率為100%。社會保障兜底實現100%;貧困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三保障基本實現100%的保障率;基本公共服務有了進一步的改善。同時,上坡村也達到退出貧困村的十項指標,實現了貧困戶與貧困村雙退出。(記者:徐紅、余文蓮 圖片:廣東省扶貧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