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為期3天的2020年粵港澳院士峰會暨第六屆廣東院士聯合會年會在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高新區開幕。今屆原始峰會聚集了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工程院、日本工程院等近60位院士,及行業精英齊聚東莞,為生物醫藥產業及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松山湖科學城)的發展建言獻策,共論未來。
IBT重大創新成果項目現場路演
IBT重大創新成果發布現場路演尋「婆家」
深秋時節的松山湖,風和日麗,來自海內外的「最強大腦」為峰會帶來的第一道「硬菜」便是「IBT重大創新成果發布會」,現場發布「2020粵港澳院士峰會十大創新成果」。
今屆院士峰會着力提升生物醫藥原始創新能力和創新成果轉化能力,推動大灣區生物醫藥科技和產業協同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今年以來,廣東先後印發實施《關於促進生物醫藥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基於此,今屆院士峰會特別關注新藥創製和轉化醫學、中醫藥創新發展,重點梳理了包括乳腺癌生態學說機制和免疫治療研究成果(宋爾衛院士團隊)、源於中藥梔子的抗老年癡呆候選新藥IMMJNU-018(姚新生院士團隊)、非脫細胞基質類新型膠原基角膜再生修復材料的個性化仿生構建及臨床應用研究成果(王迎軍院士團隊)、腫瘤全生命周期診療應用平台(王紅陽院士團隊)、雲式無菌空氣淨化器(侯立安院士團隊)、全自動高通量新冠抗體檢測儀(趙宇亮院士團隊)、碟式晶片系統及檢測移動實驗室(程京院士團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一類新藥:柚皮苷(中山大學蘇薇薇教授團隊)、超靈敏柔性觸覺傳感器(南方科技大學郭傳飛教授團隊)、防治中風後遺症、血管性癡呆和帕金森病的烏參醒腦丸成果項目(廣東藥科大學貝偉劍教授團隊)等十大最具代表性創新成果在現場發布,促進有明確產業化前景和產業化資源需求的成果、項目與投融資機構進行對接。
在重大創新成果發布後,宋爾衛院士、姚新生院士、王迎軍院士、王紅陽院士、蘇薇薇教授、郭傳飛教授、貝偉劍教授等院士專家團隊代表現場進行項目路演,攜重大創新技術成果尋找「婆家」。
在發布會及路演現場,東莞市委常委、松山湖黨工委書記劉煒表示,東莞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推動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通過布局重大基礎平台、建設科技創新平台、發展創新主體、集聚高端人才等措施,逐步構建起全鏈條創新成果轉移轉化體系。創新離不開人才支撐。松山湖科學城的建設需要院士專家的大力支持,歡迎院士專家團隊把重大創新成果帶到松山湖來,帶到東莞來。
院士與行業精英共同探索智慧醫療新賽道
「AI+醫療」 探索智慧醫療新賽道
除了IBT重大創新成果發布,峰會首日的另一項重要內容是「AI+醫療健康領袖峰會」,活動邀請了多位國內外AI、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知名院士專家,以及AI+醫療健康領域的知名企業代表,分享人工智能在藥物研發、醫療器械、醫學影像、手術機械人等領域最新的技術進展和產業應用成果,共同探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生命科學的交叉融合發展,推進AI+醫療健康成果的研發、轉化與應用,洞見人工智能在醫療健康領域發展的問題與機遇。
今屆院士峰會的主攻領域為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領域,這也是東莞未來重點發力的五大新興產業之一。會上,東莞市副市長黎軍介紹,作為一座國際製造業城市,東莞已形成了產品齊全、品類眾多的防疫產業鏈,全市進入出口白名單的防疫物資生產企業達131家。東莞還規劃建設了兩岸生物技術產業合作基地等園區,建立了食品藥品檢測中心等生物產業公共平台,集聚了東陽光、眾生製藥等優質企業。在人工智能和醫療健康的深度融合方面,東莞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將診療卡、居民健康卡功能加載到社保卡上,實現了「多卡合一,一卡通用」;位於松山湖的電子科技大學廣東電子信息工程研究院會同東莞市衛生統計信息中心,建設了「東莞健康雲及健康大數據平台」項目,已接入全市40家醫院數據,採集了800多萬份東莞居民健康檔案等。依託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產業轉化體系,東莞實現人工智能和醫療健康的深度融合、大力發展大健康產業未來可期、大有可為。望今屆峰會推動人工智能以不斷的技術創新拓展醫療邊界,實現醫療健康產業鏈的重塑。
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戰略諮詢委員會組長潘雲鶴,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張鈸,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方濱興等嘉賓圍繞人工智能、大數據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和探索等方面作主題報告。
據悉,目前東莞已形成了以松山湖高新區為核心的生物醫藥企業集聚區,在松山湖聚集的生物技術企業超過260家。8月13日,國內首台自主研發的加速器硼中子俘獲治療實驗裝置在莞成功研製,這是目前世界上較為先進的癌症治療手段之一,實現了內地抗癌技術發展新突破。(記者 冷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