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脈搏】內地畢業港生出路思考-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香港脈搏】內地畢業港生出路思考

2020-11-06
来源:香港商报

  港生持內地學位回港,當然可以申請報考公務員。因為特區政府設有評核非本地學位(包括內地高校學位)的機制,會按需要徵詢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的專業意見。就經評核並獲接納的院校而言,如持有該等院校數年內頒授的任何學位人士申請政府職位,除非個案涉及一些特殊情況(例如課程以遙距模式修讀或涉及學分轉移/豁免),公務員事務局一般會接納其相關的學歷為與本地學位相若。

 但是各部門首長是否樂於在公開招聘時優先考慮,接納內地高校畢業港生進入公務員系統服務,這就不好說亦無人敢打包單。畢竟特區政府公務員的公開招聘,學歷競爭是十分激烈的,而畢業於內地高等院校的港生,如想報考香港特區公務員職位,將面臨着學歷認受性而造成的特殊困難。當中涉及學歷認可問題、專業認可問題、社會認可問題。但隨着大灣區融匯發展的進一步成熟,擁有內地高等院校學歷的港生,擁有兩地學習生活經歷,熟悉兩地社會和文化環境將具備明顯優勢。

 含金量高由中國教育部正式頒授的學位學歷,在今後的公私就業市場都將具備明顯優勢。至於專業認可方面,部分畢業於專業領域的港生,目前在就業上面臨兩地專業認證的障礙。以醫生、法律、會計為例,在香港和內地存在着兩套不同的專業認證標準,而取得這些專業資質的認證難度亦較高,並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

 兩地專業人士共謀發展

 要打破兩地專業認證的障礙,就要依靠畢業於各自專業領域的兩地專業人士,共同建築一座橋將彼此互聯互通,共同融匯到一起,就能彰顯出中國社會的多元。這種開拓式的發展模式,將由兩地青年專業人士自發交流探索,最後才會由政府或行業公會研究促成,以法律形式確立並互相銜接,這種模式將是未來兩地專業互相銜接認可的大趨勢。先由專業人士從民間交流開始,不僅有利於降低事務交流過程中,兩地制度文化差異導致的溝通成本,同時能夠展示出由大灣區所帶動,「一國兩制」優勢融匯發展的積極新面貌。

 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為本港青少年提供更多前所未有的學習機會和發展機遇,社會各界亦要為青年學生提供方方面面的就業支援,促進三地青少年的廣泛交往、全面交流和深度交融。本港用人單位亦應放下成見,不應因港生升讀內地高校,而先入為主存有偏見,進而不認同畢業港生的質素。內地部分高校對港生的校園生活、學習或畢業要求作特定安排,很多都是在特定歷史背景下遺留的問題,並非單純出於對港生的優待。有很多實例可以證明,一個在香港出生成長的學生,即使到廣州升讀大學,依然是要獨自面對很多適應問題,不是過來人很難理解當中的辛酸和徬徨,他們終究得面臨「畢業」的抉擇與難題。鼓勵港青到內地升學就業,能讓其多走出香港,親身體會國家不同方面的發展情況,以及去全面了解國家與香港的關係,立志成為新時代中「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具橋樑作用的人才。(作者 察潮)

[责任编辑:刁瑾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