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话题】萬事俱備通關更待何時-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热门话题】萬事俱備通關更待何時

2020-11-06
来源:香港商报

  疫情新常態,意味病毒將與我們共存,我們亦須適應與病毒共存;其中,在確保安全的大前提下,盡量爭取經濟社會運作復常,份屬新常態必然,畢竟總不能無限期停工、停課直至病毒消失。今時今日,香港好多環節已逐步恢復正常,唯獨一處例外——就是倘未完全恢復通關,這不單嚴重打擊航空業及旅遊業,市民出外旅遊、公幹、探親等亦深受影響。可幸,現在距離重啟口岸的日子,肯定日趨成熟,因為檢測方面已經萬事俱備。

 香港具備通關條件

 其實,只要確保入境人士不帶病毒,我們誠無理由繼續將他們拒諸門外,同樣地,只要確保本港市民出境時不帶病毒,其他地方亦無理由拒不接納,尤其所涉兩個地方的疫情皆已基本受控。隨着檢測技術取得突破,要做到上述兩點已不成問題。

 一方面,由機場到其他口岸已可提供準確、便宜、快捷的檢測服務。最新在香港機場試行的快速測試,敏感度便超過92%,即每檢測100人有機會最多出現8宗「假陰性」;以一個地方每100萬人口日均新增一宗確診計算,即每接待1000萬名旅客才會「走漏」8人。以剛跟香港結成「旅遊氣泡」的新加坡來看,過去7日的日均新增確診便約每100萬人有一宗了,惟參考港星之間每年旅客數量約40萬至50萬,即一年最多「走漏」0.4宗,風險無疑絕對可控。注意,兩地復飛後,特別在配額限下,旅客數量尚不見得會如此之多。以內地過去7日每100萬人口日均新增0.02宗確診來看,則大概要有6億人次來港才會「走漏」一宗。可見,跟疫情受控的地方重新通關,在科學安全層面根本無甚風險可言,特別是測試費用已降至最多300元,檢測時間最長30分鐘亦有結果,而展望將來檢測準確度也必將有增無減。

 另方面,香港四間社區檢測中心正式啟用,也可確保本地出境旅客不會對其他地方構成風險。相關檢測除了同樣準確、便宜、快捷,更重要是檢測數量已大幅提升,由1月份時每日只能應付1000次,到現在每日能夠應付10萬次,意味我們已有條件進行更廣泛、更普及的檢測,包括可作為配合港人出境的配套措施,而非繼續僅限於原來的純醫學用途,不再受制資源緊絀而只能集中到懷疑確診者、其相關的緊密接觸者,以至其他有病徵者以及高危人士身上。事實上,繼社署有條件為全港院舍人員檢測後,教育局也決定為全港中小學及幼稚園的教職員檢測,進一步說明及印證我們的檢測能力已大大提升,足以應付更大規模、更恒常化的檢測。只要本地疫情能夠進一步確保受控,出境港人又都持有陰性檢測結果,其他地方自然更有信心容許我們重新如常入境了。

 利用科技防控疫情

 當然,如上文言,無論入境抑或出境,病毒乘機竄入竄出的風險總難歸零,此亦為疫情新常態的無奈事實;所以,繼續做好本地防控工作,避免個別輸入病例發展至社區大爆發,也是題中應有之義。繼續增強檢測,兼且提高檢測的普及性,讓更多市民檢測,固然是必不可少。另外,「Test & Trace」是防控疫情的兩大工具,「安心出行」應用程序之成功研發,亦有助一旦有確診病例出現的追蹤工作,從而將病毒傳播開去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在鼓勵市民使用之餘,當局亦可要求所有入境旅客強制安裝,情況就如往常要求他們提供酒店地址和聯絡資料般。事實上,只要旅客一直安然無恙、沒有染疫,他們的行蹤紀錄便一直塵封在他們自己手機,任何人都無法及無權知悉,對個人私隱來說根本絲毫不犯;同一道理,亦適用於香港市民身上。世界各地好多地方已有類似應用程序,包括澳洲、日本、法國、挪威、冰島等地,皆不見得出現反對爭議。

 總之,恢復通關的背後,包含不少前提條件,包括疫情是否受控、檢測是否到位,以至追蹤是否有效等等;時至今日,在各界努力下,香港無疑已具備條件跟其他地方重啟口岸。(作者 李明生)

[责任编辑:刁瑾玲]